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分析河池守御千户所徙置于德胜镇的原因,阐明河池所明代(乃至清代)在庆远府属各州、县的军事地位及其驻军屯田情况,并对所城建筑规模及现状作了介绍,为研究明代军事制度——卫所制提供了真实史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青海省大通县文物管理所馆藏的一方明代"西宁卫千户所管军印"所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入手,运用有关史料对这方明代的官印进行了考释,认为铜印应该是明代早期千户所中官居正五品的千户长掌握的官印。这方铜印不仅印证了史料中关于明代的西宁卫洪武"六年正月置卫"的史实,同时也弥补了史籍中对"千户所管军"的记载空白,为研究明代职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青岛沿革     
青岛作为一个地理名称,在历史上一直默默无闻,远不如在青岛市南区的居民点浮山所有名。浮山所是“浮山千户所”的意思,它是明朝为防御倭寇而建立的海防线的组成部分。“卫、所、墩、堡”是海防线上不同等级的军事据点,浮山所属鳌山卫管辖。《明史·地理志》即墨条下有:“东有鳌山卫洪武21年(公元1338  相似文献   

4.
十五世纪初,明朝关外诸卫相继崩溃,要求内徙,首先向关内迁徙的是沙州卫。沙州卫都督喃哥兄出现纷争,明朝官吏让他们迁到塞(长城)内,居住甘州。在甘州暂居六个月后又被内迁到山东平山、东昌一带。沙州卫喃哥部族从此在山东分几处务农为生,在一个陌生地方开始新生活,并最终融入当地社会当中。  相似文献   

5.
洪武十五年(1382年),平越千户所改置平越卫.自置卫至成化时的八十多年时间中,陆续有武职调入.考察《平越卫选簿》可知,该卫武官主要由南直隶、北直隶和河南调入,旗军主要来自南直隶和湖广地区,部分来自陕西、四川、山西、福建等省区.讨论卫所职役来源地问题,应留意卫所武职与旗军来源地不一致现象.  相似文献   

6.
从康熙元年裁并诘戎、乐民等千户所到雍正五年将五开、铜鼓等卫改设为县,贵州"改卫归流"经历了大约70年才渐告完成。改卫归流适应了地方行政建置改革发展趋势,使贵州省属政区类型趋于划一。同时,也从土地、户口、赋役和社会控制等方面充实了贵州立省的物质与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7.
龚元华 《天中学刊》2014,(3):104-105
楼橹,据《汉语大词典》指用以瞭望和守御的高台,从语源角度对“楼橹”之“橹”进行考索,可知“橹”的语源是“竲”字,讹变缘由是“竲”俗体作“橧”,因曾、鲁俗写混同,致使“橧”讹作“橹”。后世习非成是,正字“竲”隐而难晓。  相似文献   

8.
张掖地区各县(市)志除《临泽县志》尚未印行外,其他各志均已出版发行。本文主要对张掖、高台、山丹、民乐各志中的方言章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语学理论、方言实际及文字表述的准确性等方面求疵指误,追本溯源,阐明个人看法,提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方志方言章撰写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试图对今后此类文献资料的撰写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8,(1):48-58
唐代大曲及其子曲《甘州歌》《八声甘州》自诞生以来,经过一千三百多年的流变,出现了40多支变体。文章对贺盛唢呐班保留演奏的《甘州歌》及其诸多古曲及其演奏方法作了描述;对《甘州歌》《八声甘州》两支曲子的源头、传承、演变过程作了考证。得出了贺盛唢呐班保存演奏的《甘州歌》是诸多"变体"之"母曲"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唐代西北边塞曲大都是音乐、舞蹈、诗歌三者结合的多段体歌舞,而产生于甘州的歌舞最享盛名,演变为词牌或曲牌的名曲一直流传至今。唐代东传日本的甘州歌曲,其曲谱至今仍珍藏于日本皇宫。日本学者为了寻根,曾来到产生甘州歌曲的张掖追踪考查。  相似文献   

11.
甘州回鹘汗国的建立,发展及其重大影响,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尤其近年来,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唯甘州回鹘汗国的创建者,至今尚未进行研究。本文借助敦煌文书,就甘州回鹘汗国的创建者谈些微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甘肃河西地区敦煌、酒泉、嘉峪关、高台、山丹博物馆馆藏三级以上及部分未定级画像砖的保存现状的调查分析,阐述了它们的病害类型及目前的保存条件.甘肃河西地区馆藏画像砖的主要病害为:颜料褪(变)色、颜料层起甲脱落、盐害、霉变、泥渍污染、砖体断裂等,据此将其保存状况的优劣程度划分为四级.本次调查为制定河西地区地区馆藏画像砖的保护管理规划,及具体的保护修复方案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并为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富学 《家教指南》2011,(3):106-113,132
摩尼教于763年传入漠北回鹘汗国以后,迅速发展成为回鹘国教,其影响渗透到汗国社会、经济、外交及文化的各个方面。9世纪中叶,回鹘汗国崩溃,部众四散,其中迁入河西者以甘州为中心建立了甘州回鹘王国。由于受到当地流行的宗教文化的影响,回鹘宗教信仰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被奉为国教的摩尼教虽继续流行,但势力越来越弱。在漠北时期并不流行的佛教,却异军突起,取代摩尼教而成为甘州回鹘国最为流行的宗教,同时萨满教遗俗继续存在。这些成为甘州回鹘宗教信仰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甘州回鹘政权一直非常注意与周边民族和政权的交往,佛教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曾扮演过相当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史籍及敦煌文献中有关甘州回鹘与中原王朝及沙州归义军、金山国交往关系的史料及敦煌石窟中相关题记资料的梳理,论述了佛教僧侣在甘州回鹘政权的外交活动中充当了重要角色,指出佛教在沟通甘州回鹘与中原王朝及沙州归义军、金山国政权的关系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及周边国家、地区、民族间的宗教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释“千牛”     
从北魏开始,在君主身边的护卫军官中,一直有一种官职叫“千牛”。“千牛”掌御刀,为皇帝贴身护卫,故名“千牛备身”。唐代,设左右千牛卫,为禁卫之一,所属有千牛备身。对此,宋人高承《事物纪原》“千牛卫”条记载甚详:“宋谢绰《拾  相似文献   

16.
“西固”,原名“西固城”,其名源于南宋高宗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元二十六年(1289年)立西固城军民千户所。明、清时期西固设千户所或州同。民国二年(1913年)以西固分州改置西固县,县址在今舟曲城关。1954年6月西固县治所移迁到今宕昌城关,同年11月13日,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西固县更名为宕昌县。  相似文献   

17.
莫高窟第196窟一则内容为"民州弟子甘州萨保□□朝谒"的游人题记被公布后,有学者认为在元代以后的敦煌及其周边仍有粟特人聚落.但通过分析唐宋之际粟特民族的"伊斯兰化"过程可知,留下该题记的"甘州萨保",应是生活于明初至清前期(1392-1724年)的一名祖籍岷州、身在甘州的穆斯林,其身份为某种穆斯林商贸组织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8.
《河西学院学报》2019,(1):46-54
笔者认为:《贺盛唢呐班与甘州古乐》一文坚持的"甘州古乐(唐大曲之母曲《甘州歌》)现存在于张掖市安阳乡的唢呐乐班"的论点有误;"甘州古乐"这个称谓在该文中缺少学理依据,它如果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提出还需重新论证;唐大曲中的《甘州》等"摘遍"的流变问题相当复杂,尚需进一步探究;贺盛唢呐班所奏之"古乐"与该文所讲的"甘州古乐"即"唐大曲之母曲"无任何关系;观察或参与传统音乐文化活动时应持有敬畏之心,探究它们的本质时应抱有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明清以来张掖地方志《重刊甘镇志》、《甘州府志》、《山丹县志》、《创修民乐县志》、《东乐县志》、《创修临泽县志》、《新纂高台县志》、《新修张掖县志》的研究,探讨了张掖龙王庙的分布与数量;碑刻与龙王信仰;民间祭祀龙王活动;分析了张掖龙王信仰产生的自然根源和社会根源.认为龙王信仰中包含的生态保护思想与张掖民间关于生态保护的思想,共同构成了生态保护的优良传统,它们对于今天祁连山、黑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试论甘州回鹘和北宋王朝的交通孙修身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北宋王朝。其时在河西走廊尚存有甘州回鹘、凉州六谷部、瓜沙曹氏归义军政权等。其中除瓜沙曹氏归义军政权是宋朝的羁縻州县外,余者都是独立的政权。同北宋王朝有着友好的关系。甘州回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