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正>德育有两种:一种诉之于耳目,宣之于唇吻,布之于简册,强调其感知性;一种融之于生活,顺之于自然,化之于内心,强调其无痕感。校长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两者都值得关注,而我以为后者更值得追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  相似文献   

2.
<正>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出其不意地令人忍俊不禁,这便是幽默。幽默之于生活,犹如青葱之于食物,虽然不是绝对必要的,但却能给生活起到点缀、美化和调剂作用。幽默之于教学,恰似催化剂之于化学反应,也如润滑剂之于机器,能使教学过程更和谐、更流畅。但教学幽默除了具有一般可笑性之外,更具有其特殊性,即具有教育性。它是形神兼备的,其"形"是幽默,"神"则是教育。幽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快捷与方便的同时,也导致生活世界趋于被淡忘.技术统治危机、“职业至上”观念,让职业教育逐渐淡化了生活与生命的真谛.职业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重拾生活之于教育、之于人类的价值与意义.职业教育生活化回归,是以通识教育为传播媒介,将学生的认知领域拓展到生活与生命全域,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价值观——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学会生存,培养一批建设和谐社会的平凡且普通的“现时生活人”.  相似文献   

4.
有一句话说得好:平平淡淡才是真。在纷繁世事和大干世界面前,每一个人都显得微不足道,如一株小草之于烂漫春天,一条小溪之于辽阔大海,一片白云之于无垠蓝天。毕竟,惊天动地者寥若晨星,大多数人只能在平凡中生存。可以这样说,平凡才是生活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要求作文。(60分)大海之于高山,是另一个地方;乡村之于城市,是另一个地方;小区之于校园,是另一个地方……远方对于眼前,未来对于当下,书中世界对于现实生活……也都是另一个地方。凝视自己的生活,遥望另一个地方,我们思潮涌动,我们好奇神往……那么——走,到另一个地方去。这是生活的变奏,是内心的召唤,是精神的指引。请以"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6.
袁冰涛 《留学生》2009,(3):53-53
在法国,葡萄酒早已不仅仅是一种饮料,就像威士忌之于苏格兰或者茶叶之于中国。葡萄酒是文化、社交、爱情乃至记忆的一部分。正是抱着这种浪漫的幻想,在初到法国的第一年,我在一家酒庄体验了一把采摘葡萄的生活。毫无疑问.这种南欧风情的田园生活决不像听起来那么惬意。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什么?是五彩缤纷的生活,需要用心细细地品;是生命绽放的绿地,需要用爱耐心地浇;是滋润心田的山泉,需要用情静静地听。卡西尔在《人论》一书中说,语文是“借以探路的拐杖”,语文是走向一个新的世界的通道。语文之于学生,应该时时顾念着他的生活质量;语文之于学生,  相似文献   

8.
高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最讲究的是真情和趣味,因有真情与趣味才有诗意。而真情与趣味来之于生活原生态,来之于作者的生活实感。“哀乐之心感,歌咏之声发”,作者感受生活时触发美感,触景生情经事生情,激起写作欲望,触动灵感,继而营构成篇,发言成文。因此可以说,美感产生美文,这是文章写作的客观规  相似文献   

9.
语文之于生活,犹如爱情之于婚姻,是人们难以说清道明,却又回避不了的话题。随着大语文观念的提出和课改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和空洞无物;而结合了生活,就有了丰富的内容,就会牵动学生的心灵,就注入了活力。于是,人们开始重读美国教育家华特的那句经典: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相似文献   

10.
王维良 《科技文萃》2004,(8):103-106
"耙耧山区"是阎连科创作的故乡,那里的一草一木、大小苍生始终是他的观照对象.著名评论家李洱说:"在阎连科的苦心耕耘之下,‘耙耧山区'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地形图上最奇异最复杂的景点.粑耧之于阎连科,就像高密东北乡之于莫言,地坛之于史铁生,马桥之于韩少功."书写那里的苦难生活是阎连科创作的保留曲目,而这一书写在他的长篇小说《受活》中又达到了极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