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应用题特别是乘法应用题时,会出现不少问题.如用什么方法计算,谁是相同的加数,谁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等.因此,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念好“三字经”至关重要.一、念好“摆”宇经.在理解题意上下功夫.例如,教学“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时教师应出示挂图,或摆出小棒图等,直观形象地展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是3个4棵,然后让学生摆学具进一步理解.学生边摆边说:“每人都浇4棵,4就是相同的加数,是被乘数;有3个人浇树,要摆出3行,就是3个4棵,3是相同加数的个数,是乘数.列式4×3.  相似文献   

2.
教师要充分地挖掘数学实验操作的潜能 ,借助实验操作图片、模型、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 ,让学生大胆积极地动手、动脑 ,发现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 ,为学生创造性的想象插上金色的翅膀。1 摆一摆 ,摆出一种新思路  在计算教学中 ,为了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技巧性 ,可借助一些实际操作。如在计算“1 +2 +3 +4+5+6+7+8+9”时。我让学生把这道计算题用方木块来摆一摆 ,看有没有简捷的方法。学生就根据题意 ,最下层摆 9块 ,依次是 8块、 7块……最上一层是一块 ,让学生边摆边动脑观察 ,并启发怎样摆让每层的方木块同样多。学生兴趣大增 ,很快发…  相似文献   

3.
一、指导学生用小棒“摆算式”,理解相同数位应对齐。教师出示例3:34 28=引导学生思考:34加28用笔算怎样写竖式?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算式”,操作前教师组织同桌的学生相互讨论:1.先摆出几捆几根,再摆出几捆几根?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操作时教师注意巡回指导,并抽一摆得好的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摆。  相似文献   

4.
一激活与唤醒——创设情境,激发需求 1.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上课伊始,呈现游戏规则: ①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每次摆一个多位数,各摆三次. ②男生用黄色珠子(13颗)摆数,女生用红色珠子(12颗)摆数. ③每次摆数算珠要全部用上,谁摆出的数是3的倍数谁就赢. (1)第一轮:女生摆出5223,男生摆出1336. 师:你们能判断出它们是不是3的倍数吗? 生:不能. 师:可以怎么办? 生:算. 师:为了能快速判断,我们可以请计算器帮忙. (教师请一个学生当裁判并操作计算器.计算器按键会发出声音,全班都能听到)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的意义。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会用坚式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掌握通过操作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观察、归纳能力。教学重点:余数的意义、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过程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一、建立余数的概念学生拿出20根小棒,按要求操作并思考:(1)用5根小棒摆一只小企鹅“”,20根小棒能摆几只小企鹅?怎样列式?(2)用6根小棒摆一条小金鱼“’,20根小棒能摆几条小金鱼?小棒用完了吗?剩几根?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0÷5=4,(2)20÷6=3……2。接着,教师就第…  相似文献   

6.
【教例一】电脑显示餐厅内人来人往 ,餐桌上都摆有一个筷盒 ,特写镜头出现一张餐桌上筷盒中有10根筷子。请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来拿筷子 ,拿几根筷子刚好够几个人就餐用?你是怎样摆的?用算式表示。生1 :拿2根刚好够1个人用。(我平时一个人刚好拿一双)生2 :拿4根刚好够2个人用 ;我拿2根给一个人 ,再拿2根给一个人 ,正好拿4根。生3 :我拿出7根 ,2根2根地分 ,分给3人后 ,最后还剩下1根 ;把1根去掉是6根 ,正好够3人用。……用算式表示学生所说的五种情况 :2=24=2 +26=2+2 +28=2 +2+2 +210=2+2 +…  相似文献   

7.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谈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一、运用教具,讲清法则学习第二册第36页例1,34+25,我首先指导学生用小木棒摆图形,学生用10支扎成一捆的红色小木棒,摆出了3捆,再摆出4根黄色小木棒,摆成34,再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教学过程一、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引入乘法的概念(一)有5盘苹果,每盘3个,怎样列式解答?1.列式:3+3+3+3+3=15(个)。2.实质上求的是几个几的和?3.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二)如果有20盘苹果,每盘有3个,怎样列式计算?1.同学们写了这么长时间,是不是很辛苦?2.其实,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算式还有一种简便写法:乘法。(三)谁知道3+3+3+3+3=1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算式5×3=15中3表示了什么,5表示什么?2.3+3+3+3+3=15还可以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3.先写一写,再与同桌说一说2+2+2=6可…  相似文献   

9.
片断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给你3个小圆片,你能在数位表上摆出哪些数?请小朋友们4人合作,3位小朋友摆数,1位小朋友记录他们摆的数。摆完后,把这些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讨论一下,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一、准备教师板书:3+3+35+5+5引导学生观察后提问:每个连加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它们的加数都相同后,教师明确指出)在连加算式中,每个加数都相同,这样的加数就叫做·相·同·加·数。〔评析:通过观察两个连加算式使学生认识相同加数,为下一步学习乘法初步认识做了铺垫。〕二、新课1.教学例1。(1)教师依次在黑板上摆黄花图片教具。(每次摆2朵,摆3次)每次摆后提问:这是几朵黄花?用数字几表示?(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有几个2?(板书:3个2)求3个2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板书:2+2+2=6)指算式提问:这个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操作学具既可以开发脑,促进脑的协调发展,又能让学生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的内化,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从而达到智慧的生长和创造力的凸现。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作法。1、在认知的生长处,实施动手操作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是开放性的,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伸,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动手操作。就以9 3=12为例:(1)①9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②另一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⑧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2)①3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②另7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③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3)如果教师要你摆出15根小棒,要求一眼就看出多少根,你认为应怎样摆?有多少种摆法?(4)以上这些摆法中,相同的一步是什么?(凑十)通过以...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P100~101页。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亲自探索所摆图形与所需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发现每多摆出一个图形,小棒相应增加的根数。2.放手让学生经历直观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  相似文献   

13.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拍手游戏,得数是10。生1:我拍3。生齐:我拍7,3和7组成10。(拍7下掌)生2:我拍6。生齐:我拍4,6和4组成10。(拍4下掌)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9加几的加法,现在请大家先回忆,再填空(教师出示题目,学生填写):9+3=()9+5=()9+()=139+()=159+()=119+()=14师:请大家摆一摆,算一算,先摆9根小棒,再摆2根,一共有多少根?生:(学生回答,教师板书)9+2=11师:(摆出11根小棒,用虚线)狖?生:原来有11根小棒,拿去9根,还剩多少根…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使教学活动更有价值. 一、在动手操作上"引领" 案例1: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时,引导学生列出30-8和33-8后,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出减的过程,教师巡视后组织交流.师:先摆多少根?怎样去掉8根呢? 生:拆开一捆小棒. 师:从10根中拿走8根,还剩几根?怎样列式? 学生口述算式,教师板书.  相似文献   

15.
巧摆三角形     
放学后,小光和小朋友们一起练习用火柴棍摆三角形。他们发现用3根火柴可以摆出1个三角形(如图1),用6根火柴可以摆出2个三角形(如图2)……后来,小光突然发现用9根火柴能摆出5个三角形。开始,小朋友们不相信,后来看了小光摆出的图形,大家都信服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中,经常出现一种阅读题,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理解、接受及加工处理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阅读、观察、猜想例1:(2003河北)如图1是用火柴棍摆出的一系三角形图案。按这种方式摆下去,当每边上摆20(即n=20)根时,需要的火柴棍总数为根。分析:通过阅读观察、发现:当n=1时,有一个三角形;当n=2时,有2×(2+1)2=3个三角形;当n=3时,有3×(3+1)2=6个三角形…,可以猜想,当每边摆上n根火柴时,有n×(n+1)2个三角形,而每个三角形有3根火柴,故总数Sn=3n×(n+1)2根火柴。当n=20时,S20=3…  相似文献   

17.
<正>什么叫"体悟"?打开词典我们不难发现,"体悟"就是在实践中找感觉、感悟,在行动中感受、探索,强调的是身体力行。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一、摆一摆,算一算教学42÷2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师: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你们能不能摆出42÷2  相似文献   

18.
曾有位老师给学生一个数学问题: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一个长60cm,宽40cm的长方形周长相等,求正方形的边长。老师启发学生列式:(60+40)×2÷4。这时有位学生经过思考,利用长方形两邻边的和是周长一半的性质,列式为:(60+40)÷2。很显然,这是一种正确简捷的解法,是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结果,体现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本应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一年级的数学练习中,经常有看图写算式,这样的练习既能联系生活学数学,又能让学生在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我们先来看下面两例:例1:图意:原来有三只小鸟在吃食,飞走了2只,还剩下1只小鸟。列式:3-2=1本来,这样的解答无可非议,因此,当学生列式为“1+2=3”时,我毫不犹豫地给他判错。可学生非常委屈地找来说:“老师,我做得对呀,你看,地上有一只鸟在吃食,天上有两只鸟在飞,天上的两只鸟是两个姐姐,它们看见小妹妹太饿了,自己舍不得吃,只在空中飞翔。它们是姐妹三个呀!”多美的童话!一幅简单的图…  相似文献   

20.
摆三角形     
<正>“我们一起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吧!”妙老师一边说一边分发小棒。“这还不简单吗?”小丽小声嘀咕着。不一会儿,她就轻松地摆出了三角形(如图1)。“不管怎么摆,我用这三根小棒都不能摆出三角形。”小芳指着自己摆的图形(如图2),满脸无奈地说。小美也慌了,急得快要哭出来,摇着头说:“我只能摆出这样的图形(如图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