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界定了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内涵;同时指出,个别论对编辑主体的认识存在“扩大化”,对编辑客体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编辑的主体性是指实践活动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它又主要体现在编辑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上;而编辑的客体性主要表现在对编辑主体的决定性和制约性上。章也据理反驳了贬低或夸大编辑主体性、忽视或片面理解编辑客体性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2.
论学报编辑主体的审美个性与审美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活动是一项以创造社会审美价值为目标的脑力劳动,自始至终充斥着编辑主体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个性特征。编辑主体的审美个性是刊物保持持久生命力和特色的基础,而编辑主体的审美原则则是保持刊物政治质量和学术质量的关键,审美个性与审美原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不能因坚持原则而扼杀个性,也不能因过分弘扬个性而忽略原则。二的有机统一,是办好学报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3.
编辑的过程也是审美的过程,编辑审美的按近性具有三个特征:传统美学特征、时代美学特征和个性美学特征。审美的接近性使编辑产品更贴近受众,引起受众共鸣,从而更好地实现编辑传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审美化阅读教学模式基于味象审美理论,希望建构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健全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个阅读教学平台。审美性是这个模式的核心,因此必须创设利于文本阅读教学的游戏冲动审美状态,从而可以消解身心二.元.实现审美化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5.
编辑主体的审美个性是学术期刊保持持久生命力和自身特色的基础,而编辑主体的审美原则则是学术期刊保持政治质量和学术质量的关键。审美个性与审美原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达到二者的有机统一,是学术期刊编辑的审美准则。在编辑活动中认真遵守这一编辑审美准则,是办好学术期刊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正走向主体教育”,“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要倡导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教学强调并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根本目标。审美主体性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主体性,主要是指培养和发展审美自觉、审美创造以及审美超越等审美主体性素质,这既是主体性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与任务,也是主体性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给受众带来选择的自由和享受的自主时,对精神主体(价值世界)不断冲击和消解,尤其是大众审美文化和后现代主义审美文化,物欲化、享乐化、浅表化日益凸现。大众的价值心理、审美行为出现了审美趣味庸俗化、审美理想空虚化、审美追求迷惘化的倾向。时代呼唤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审美教育的实质乃是对健康人性的唤醒,确立人的主体性,使人成为人,拥有健康的精神世界,获得内心的真正自由。审美教育能够重新唤醒人们的判断力,恢复人们对审美价值的信念,重新激起人们对价值规范和价值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美学与主体间性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蒙时代产生了主体性美学,包括中国思想解放的新时期产生的实践美学。主体性美学是对古代客体性美学的超越,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存在着历史的局限和理论的缺陷。主体性美学认为审美是主体对客体的把握和征服,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在主客对立的格局内,主体性不能解决自由何以可能、认识何以可能也就是审美何以可能的问题。审美是人与世界的主体间性关系,只有变主体性为主体间性,才能解决审美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9.
编辑主体是从事编辑活动的人,编辑客体是编辑对象-稿,编辑过程是编辑主体作用于编辑客体而引发的一系列矛盾运动的轨迹,编辑主体是指编辑过程中编辑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组稿是从期刊到作,再由作到期刊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主客观因素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在组稿过程中发挥编辑主体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编辑主体的活动即编辑主体创造人类精神文化的活动,因此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和文化功能。其文化功能通常体现为传递功能;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审美娱乐功能。而这些文化功能要通过受众的道德判断、审美判断、认知判断后具体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编辑主体论     
针对文化产品缺少个性及“无错不成书”的现象,文章提出,应该确立并贯彻编辑主体论。编辑主体论坚持编辑主体在编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发扬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编辑主体通过编辑活动,充当了文化设计师的角色;另一方面,编辑通过学术建树来证实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社会存在。确立并贯彻编辑主体论,在当前有着极为深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良好而完善的激励机制有助于调动广大编辑的智慧、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学报编辑的激励机制就是在尊重学报编辑主体性的基础上,研究外部诱因,通过满足编辑的正当需要,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一些激励措施,逐渐完善学报编辑部的薪酬激励、情感激励、职业规划激励制度等。以激活其内驱力和维系其积极行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能力主体与时间本位:新主体性的两重断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中国哲学诗学应该重视主体性的建设,这不仅是回应当下西方重建主体性的前沿性学术追求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弥补中国历史上特别是近10多年来主体性精神严重缺失、构建当代中国人诗意性生存的需要。当下中国主体性的具体内容应该是“新”的。新主体性应充分重视欲望;但欲望的对象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直接构建主体性的核心因素。新时代的主体应该是能力主体。能力可以包容、超越欲望,可以在主体性的核心层面定位。新主体性应在坚持传统的时空一体性的基础上,突出时间的主导性与合目的性,把传统生存论的“空时”建构倒转为今日的“时空”建构。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素质直接影响学报的质量,因此对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培养和发展成为许多高校学报编辑部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制约高校青年学报编辑培养的因素,提出要重视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培养,并分析其培养途径,以期改变现状,建设优秀的青年学报编辑队伍,更好地服务高校的教研、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5.
社会文化语境的转变和高校学术期刊的转型,使编辑主体面临诸多心理压力,编辑心理的常态化及其心理调适刻不容缓。作为以文化传播和建设为己任的编辑来说,其心理调适亦离不开恰当的文化策略。面对其身份压力,编辑应坚持文化的开放创新,确认自我、激励自我、传播自我;面对制度性压力,编辑应寻求文化的审美愉悦性,调适编辑的理性压力、制度规约和市场化挤压。面对其他社会性压力,编辑应坚守文化的价值指向,调适过剩信息刺激、职业道德压力等。  相似文献   

16.
期刊的质量与期刊编辑的素质密切相关。编辑越须要有较好的素质,这是提高期刊质量所必需的。质量要求素质,素质应保证质量。因此,期刊编辑者自身必须努力提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编辑学者化"一经提出,有赞同的声音也有反对的声音。编辑学者素养的提高依赖于向学者化方向的发展,编辑学者化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对编辑人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思维惰性有许多表现形式,对编辑成长和期刊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害的。克服编辑的思维惰性,需要通过编辑素质的提高来实现,需要通过编辑自身努力与期刊社的外在帮助来实现。无论是自身努力还是外在帮助,都应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科技期刊编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国际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编辑尤其是科技期刊编辑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结合编辑实践活动,分析了信息时代编辑运作模式和编辑活动的新变化,阐述了信息时代对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要求,探讨了科技期刊编辑在网络时代转变编辑意识,提升自己知识和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退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编辑部退稿应尽早、尽快通知作者,不要积压、敷衍;在写退稿信时应注意语气、措辞,一定要保护投稿人.作者对退稿处理有异议时,应耐心解答,必要时还可再次送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作者撰写水平,为期刊的长远发展培养投稿人,提高学报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