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宗羲是我国明末清初实学教育思潮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实学教学思想以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为教育目标。他倡导力学致知,躬行实践,这一师生共同成长的前提条件;学贵适用,统整学生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学贵独创,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的教学思想。这对今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是我国明末清初实学教育思潮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实学教学思想以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为教育目标.他倡导力学致知,躬行实践,这一师生共同成长的前提条件;学贵适用,统整学生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学贵独创.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的教学思想.这对今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对知识价值属性的探索都是停留在知识本身层面的。如斯宾塞的"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回答是科学知识。达尔文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国古代老子提出的著名教育隐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是在比较中强调了方法知识的重要。但所有这些探索均忽略了知识与"致知"方式的关联,忽略了致知方式的不同对知识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博仔 《湖南教育》2005,(6):16-17
名家小资料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浙江余姚人,学者尊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杰出的史学家、著名的教育家,浙东史学”的开创者。教育思想要点公其非是于学校取士八法学必原本于经术不为迂儒,必兼读史教授诗文重视自然科学力学致知学贵适用学贵独创由博致精摇重视“异同之论”深思与能疑讨论辩难慎重师道  相似文献   

5.
郝浴是清代顺治、康熙年间的教育家,被贬到铁岭后创办了银冈书院,以"致知格物"这核心,开创了书院讲学之风,从而使银冈书院成为东北第一大书院。他不仅培养了大批人才,教育思想也影响了清代乃至于后世的教育,当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宗羲哲学思想集中国传统哲学之大成,以理气一元论、心性一元论、"心即理"说名扬天下.不仅对清初哲学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对新时代大学生亦有教育作用.因此,要准确理解黄宗羲哲学思想的内涵,把握其教育价值,探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路径,使之真正发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勇 《文教资料》2011,(27):105-107
《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代表作品之一。《原君》和《原臣》两篇为本书之基础前提,《学校》篇亦是在此基础上立论、施论。本文以其中之《学校》篇为中心,对其中思想进行反思。黄宗羲关于学校教育和参政议政的理论体系的很多内容值得借鉴,诸如全民教育.学校引领社会舆论等;但仍有许多不足,失之空想,难以在当时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8.
金林祥副教授的《教育家黄宗羲新论》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选题新颖且重要。我们讲中国教育史的,每每开讲,必讲孔孟荀墨,也不可阙如地讲黄宗羲。如果把孔子视作传统教育的代表性人物的话,那么,黄宗羲则是与传统教育大异其趣的具有启蒙色彩的代表性人物。象黄宗羲这样的具有某些近代资产阶级启蒙特质的思想家,屈指可数。启蒙思想在历代为  相似文献   

9.
①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以(获得)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②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  相似文献   

10.
在理气关系问题上,黄宗羲主张理气合一于气的气本论.在黄宗羲看来,气与道为体,兼有形上形下,既是天地间的唯一实体,也是世界万物的本体.以“实体即本体”为原则,黄宗羲不但改变了程、朱理气论的基本结构,而且也改变了程、朱理气合一的基本方式:理只是气的虚灵之性,不具有实体的意义,因而也不是世界万物的本体,因此,理不离气,气必有理,理气是一物两名的关系;作为世界万物本体的气,是理气合一的中和之气,而中和之气作为理气合一的至极体段,主宰着气的流行,因此,气自为主宰,使气的实然状态与其应然之性逐步统一.通过对朱熹理在气先、理承气动等观点的批评与调整,黄宗羲实现了理气的合一.  相似文献   

11.
黄宗羲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是清代浙东学派的开创人,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著名启蒙思想家。他是余姚黄竹浦人,与宁波地处近邻。当时的余姚县属绍兴府,不属宁波府。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割,一般情况下,当时余姚与宁波的关系,没有今天这样密切。中国封建时代士大夫署名,习惯上冠以里籍,黄宗羲的通常署名是:“余姚黄宗羲”或“姚江黄宗羲”,个别地方也有署“山阴黄宗羲”(如梅文鼎《勿庵历算书目历志赘言提要》有:“最后以属山阴黄梨州先生宗羲”云云),这是因为当时余姚县既属绍兴府,后一种署名当然也是对的。诚然如此,但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黄宗羲在宁波逗留之久,各方面关系之密切,  相似文献   

12.
魏源未认识到王学之错在于“格物”之对象仅限于“心”,且是一个瞬间(过程),魏源当然也不能认识到朱学之错在于人为设定一个“天理”,人只须求比理便可达圣道,而是认为朱学“格物”过程中丢失了一部分对象,即“意、心、身”。格物方能致知,所格之“对象”有所缺失,则“致知”亦有问题。在魏源看来,“修身以上为本”那么,作为“择善明善”的“致知”在朱熹那里就没有作为《大学》之本的地位了。换句话讲,朱熹丢失了具有本体作用的“致知”,因其将作为本的“意、心、身”丢了。 由此看来,魏源仍然强调人之主体地位、强调人之意识活动,强调道德的自修自律。封建时代之文人大多摆脱不了唯心主义,这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所谓圣贤之道全由人自己修练,故多强调道德之反省,试图通过内修自省走上圣贤之路。绝大多数企图有所作为的文人都试图在通向圣贤之路上修桥、补路,结果是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便都涌来,谁也逃不脱唯心主义之框框,就是客观唯心主义也不能避免主观虚构假想,总在唯心。魏源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泥潭,他在补朱王唯心主义之漏洞,便自然而然地染上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3.
黄宗羲与陈确的论争很大程度上受其对"物"之理解的影响。这又牵涉到他们对万物一体学说中的未发状态和已发状态的理解。在黄宗羲这里,已发状态中包括本然之物和非本然之物,为了达到至善,就要用未发状态来矫正已发状态,黄宗羲的结论是"存天理,去人欲";而陈确拒绝"未发"状态的存在,将所有"物"都置于已发状态中,而这也表现为"人欲"。由于没有本然和非本然之区分,他的"物"或"欲"就都是合理的。他按照万物一体的逻辑得出结论:天理就是人欲。而黄宗羲最后对陈确思想的宽容,是因为他觉察到了万物一体学说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4.
黄宗羲之历学成就,近人唯钱宝琼、严敦杰、刘操南等前辈少有所及,然于其源流、创意等逮于今仍为未拓之所。就黄宗羲的授时历研究,本文初步认为:一、黄宗羲基本上是以邢云路《古今律历考》为蓝本;二、黄宗羲又经过独立的发掘、研算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1] 本文拟对于牟宗三先生对黄宗羲思想之理解,作一不同的表述.先谈论牟先生此一文的内容,再对其看法进行讨论,以见黄宗羲思想是否真如牟宗三先生所言,守不住师说,而为下堕之学.在此吾人写作的方式,乃不同于牟宗三先生所言,认为黄宗羲守不住师说,所以吾人须先就黄宗羲思想与其师刘蕺山之思想作一比较,特别是天道论(理气论)方面,看是否有距离,以视黄宗羲对于天命流行之体之义理是否真有误解.  相似文献   

16.
阳明心学之致知过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范畴有机地构成王阳明心学体系。而就致良知论之,它本身就具有自足性。这主要体现在:王阳明从过程性这一角度来把握致良知,亦即致良知涵括致知如何可能、致知的必要性、致知的延续性诸方面。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是课程教学所欲达及、确立和实现的东西。课程目标的价值在于明确教育进展的方向,选择理想的学习经验,界定教育计划的范围,规范教学手段选择,作为评价的重要基础。课程目标确认的最重要方法是由果溯因、结果导向的倒推法。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内涵是致能、致思、致知"三致”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8.
黄宗羲是中国17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史学家,也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教育家。他长期从事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学校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形成了自己较为独到而又完整的思想。黄宗羲提出的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目标和培养方法,不仅对当时社会,而且对我们的现代教育依然有着极大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杰出的进步思想家。其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思想和主张——反对君权的民主启蒙思想、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和求是明理的科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坚持华夷之辨思想,体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在哲学和经济领域,黄宗羲也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相似文献   

20.
诗道性情是黄宗羲基本的诗学观念。黄宗羲充分肯定“情”在诗学中的价值,并进一步提出形而上的“性”,力求以性统情。黄宗羲的诗学性情论是其学术思想在文学理论批评领域的延伸,与其师承的刘宗周之学有着密切关系。黄宗羲主张“以孔子之性情为性情”,但“情”、“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