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处于小学的孩子,虽然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社会能力都十分薄弱,但是其正处于成长的初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在形成中,不仅在思想品德方面有着较大可塑性,同时,对其加强德育,能够提升学校的综合育人价值。与此同时,当前“双减”成为教育主旋律,相关部门要求规范开展育人活动,引导学校在家校共育工作中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水平,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全面“减负提质”。家校共育的实施,为“德育生活化”提供了良好载体,为了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水平,学校应当注重和家庭开展有效的家校合作,并且要通过对合作过程、合作内容的不断创新,提升“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应用水平,不断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家校共育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家校合作的实施效果。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充分理解家校共育的本质,落实“双减”精神,整合多方资源,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快乐成长。基于此,本文从“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的困境入手,分析家校双方在合作意识、合作权责、合作内容和形式上的问题。在全面了解相关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最后以培养行为习惯为例,设计家校共育实践案例,达到提高家校共育质量、贯彻“双减”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学校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现如今中小学都在努力探索提高德育教育成效的途径。家校合作是不少学校在德育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本文对家校合作在中小学生德育过程中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并通过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方法来加强学校和学生家庭的联系,以期能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行知实验中学依托以学校和家委会合作,以《构建家校德育共同体,促进真人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为抓手,结合校情实际,积极探索构建家委会德育共同体,建立家校互动新机制,在家校合作共育真人方面,有一些体会和感悟。制度建设是根本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互动合作,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学校重点抓了几方面工作。加强家委会运行机制和制度建设。成立了家委会共同体机构后,学校要提升开放性办学思想和愿望,让家长真正感受到对学校教育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管理权。要加  相似文献   

5.
博客在德育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克服传统德育教育不足提供了平台。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坚持“知情意行”全面协调统一的理念、以博客为平台,从创设活跃的德育文化氛围、开展各种切合学生兴趣的话题讨论活动、创制全新的德育教与学方式、形成家校联盟共同体德育合力、设计评比机制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等六方面大胆创新博客德育教育模式,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检验了博客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际效果,展现了博客在小学德育中的多维度应用。  相似文献   

6.
人才培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如何培养出符合新时代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则是当代德育工作所面对的重要课题。中学学生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势在必行。中学德育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家庭、家长的配合。只有在中学德育中充分运用家校合作机制,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标。文章以家校合作、中学德育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学德育开展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在中学德育过程中开展家校合作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7.
家校合作理念源于美国,我国对家校合作的研究在上个世纪80年逐步走上正轨,并日益受到重视,为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家校合作实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剖析了家校合作的内涵,明晰了"双减"政策赋予家校合作新的使命,提出了"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育人为本,而育人应当以德育先行,同时教师德育水平的有效提升又需要学校的努力、家长的配合、社会的支持。现以提升小学德育教学水平为目标,进行“家校社”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研究过程在“和雅”理念引导下进行,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为主,并融合了一些对于教学实践成果的反思。结果显示:从“和雅”理念出发的“家校社”共同体生态构建有其必要性,且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家、校、社会分别展示出各自不同的作用,彼此协同之下,针对学生的关爱与保护工作将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9.
李伟 《成才之路》2024,(5):141-14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为此,各高校应统筹家庭和学校资源,构建家校育人共同体,以合力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并能用理性、积极、健康心态去看待事物的大学生。基于家校合作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家校认识不统一、家校合作机制不完善、交流与合作平台缺乏或利用率低等问题,高校应和家庭达成合作共识,树立家校共同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不断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同时加强家校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积极提高家庭参与度,并发挥家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林 《江苏教育》2023,(36):73-75
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小学根据社群的功能,适当进行角色分工,构建了强有力的家校合作共同体。学校利用社群优势,营建社群情境,形成家校合作“场链接”;推动良性互动,增强家校合作“自驱力”;利用数据分析,实现家校合作高成效。  相似文献   

11.
落实“双减”政策需要努力构建“双减”和小学生劳动教育同频共振和同向而行的发展格局。“双减”文件出台具有历史性意义,即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指向科教兴国战略目标和节制教育资本肆意乱为。在“双减”背景下,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探索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共生进路,即在对协同共育的共生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整合优质资源,凝聚教育合力;强化共生关系,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发挥政策法规和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创设有利于劳动教育发展的共生环境等策略,以此作为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共生路径。  相似文献   

12.
吴建荣 《班主任》2009,(7):34-35
近几年,我校对家校多维合作德育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促进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和谐的家校关系,形成了较大的教育合力,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双减”政策指引下学校不仅要纠正作业负担过重的教育乱象,而且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这样才能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从而对学生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向上影响。文章从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浅谈家校协同育人的实施现状,并着重分析“双减”背景下,如何坚持理念共识、责任共担、科学组织、数字赋能,实现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深度优化。  相似文献   

14.
“双减”新政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我们通过家校云沟通的互动实践,探讨了利用钉钉软件进行家校云沟通的策略,本文首先研究了当前的“双减”教育环境,注重德育教育等五育共育;其次是要关注学生精神方面的深层问题,采取有的放矢的管理机制。通过宣传学校的育人理念,积极引导家校合力共育,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与发展,加强家校共育,积极与家长进行无障碍沟通和交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强化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以取长补短的方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学校与教师通过互动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促使亲子关系变得融洽和谐,共同鼓励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等相关活动,回归育人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目前教育体系结构的改革,学生、教师的角色的不断转变,家长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已经日显出它的不足。我校紧扣德育原则,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新技术的应用。寻求“家、校、社会三边”关系的最佳结合点,构筑出“网络铁三角”,加强了“三边”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建设,有效地提升了本校学生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曾晓兰 《天津教育》2021,(7):103-104
“家长微课程”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既是学校对家长实施的家庭教育课程及家长对学生开发、实施的各领域教育专题或单元的统称,也是家校合作新模式下家校共育的一项大胆尝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已无法满足家校共育的需求,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实施“家长微课程”也就成了大势所趋。本文立足家校共育的实践,旨在探索“家长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对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要求。在平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将德育教育融入各个方面。在初中教育中,家庭、学校是最关键的两个德育教育主体,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班级德育管理效果,就需要做好家校合作工作。对此,本文就初中班级德育管理过程中的家校合作路径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双减”政策提出要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力量整合起来,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建设。因此,家长对“双减”政策实施的协同意愿将直接影响“双减”政策是否能长续推行。文章通过问卷对湖南省部分地区家长展开调研,发现家长对“双减”政策认知水平偏低,政策实施满意程度不高,“双减”背景下教育焦虑情绪不降反升,甚至有的家长主动为学生“增负”。为促进“双减”更好落地,应提高家长的家校共育意识,学校教育提质增效,家长教育期待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大力倡导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切实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的背景下,构建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是推进和落实新时代优质高效家庭教育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主体系统、服务系统、保障系统三位一体的要素联结,以提高施教者的教育素养,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发挥家、校、社区的协同作用为目标定位,通过规范管理机制,提升专业水平、加强平台建设、关注家长需求的路径推进“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高效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关系学生一辈子的教育,也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前,农村学校教师德育理念落后、德育工作方法单一,并且面临学校不重视、社会风气不佳、家长文化素养不高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学校德育应从“加强德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德育能力”“创新德育模式,提高学校育人效果”“多方协调,净化社会环境”“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等方面来开展工作,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