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意地写作     
郭怀英 《课外阅读》2010,(8):146-147
海德格尔说过:“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的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美好。”那就让我们学会诗意地生活的同时,也学会诗意地写作吧。  相似文献   

2.
吴榴玉 《考试周刊》2011,(36):58-59
自古以来,从“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马克思)到“人,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从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雅克·德洛尔)到“人性的教育呼唤诗意”(肖川),从“不学诗,无以言”(孔子)到“诗是人类的母语”(尔格·哈曼),从“不管是在人类的开端,还是人类的目的地,诗都是人类的女教师”(谢林)到“所有的思都是诗”(海德格尔),从汉语是理想的“诗性语言”(范罗诺萨)到诗意浓郁的文本……都一脉相承地言说着诗意在人的发展和教育中的地位。如果说人类需要诗意,教育需要诗意,那么语文则更需要诗意。诗意是语文生命的血液,语文是诗意栖息的家园,让诗意留守家园,浸润课堂,语文课将因诗意而精彩。《秋姑娘的信》就是篇优美的散文诗,短短百字,构成了轻快而又浓郁的诗意境界。因此,我在教学时,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诗意境界和审美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散发着诗的气质,能营造出诗意。在诗意中我们感受文学的魅力,感受人性的真善美。学生写作,也需要学会诗意表达,使写作更贴近人的本真需求,展现一个真诚、自我的精神世界。一、关于诗意“诗意”一词,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如王昌龄的《诗中密旨》即云:“诗有二格:诗意高谓之格高,意下谓之格下。”朱庆余《送吴秀才之山西》一诗中也有“东湖发诗意,夏卉竟如春”之语。这里的诗意,或指诗歌品位高下,或指行诸于文的美感体验。今人张思齐在《宋代诗学》中对“诗意”的范畴界定,则比较明确和直接。  相似文献   

4.
王静 《湖南教育》2008,(5):18-19
面对冷漠的现实,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归隐之心。海德格尔也喊出了“人,诗意地栖居”,他强调生活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中来的,因此我们对存在的理解必须以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的人为基础。诗意,本是一个充满哲理的命题。一个读者给我打来电话,问:“怎样通俗地理解‘诗意地成长’?”我说:“通俗地说,诗意是指一种生存生活状态,一种理想的生存生活状态,一种审美的生存生活状态。我们每天面对琐碎的生活,每个人不可能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如果换个角度,把这些工作看作我们喜欢的事情,多一点兴趣,多一点快乐,多一点审美,也许这就是我们说的‘诗意’。”教师的成长是学校成长的基础,是教育成长的前提。说到底,教育的关键就是人的问题,而教师就是这个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我们已经制定了太多的制度,我们已经规定了太多的纪律,然而,可否从诗意的角度来考虑一下教师的成长呢?  相似文献   

5.
学会享受     
一个时代的逝去,是另一个时代的诞生。我们祖辈、父辈生活过的那个年代在渐渐老去,随之老去的还有那个时代的荣耀———艰苦朴素。我们再也听不到“我要与贫穷为友,与朴素为伴”的声音,那个声音已经属于逝去的时光,它成为了一种美好的回忆。回忆是美丽的。无数青年曾经为了“艰苦朴素”而热血沸腾,那个时代,“上山下乡”与“艰苦朴素”是等同的,也许,如果生活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我们同样会义无反顾地追求“艰苦朴素”。然而,创新和竞争的时代是无法用“艰苦朴素”去诠释的,我们需要勤劳,更需要聪慧,我们需要朴素,却更需要及时地享受美好的青…  相似文献   

6.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柄息”是一种优雅的状态,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这种境界的终点是完美,起点就是教育,而中间的过程则是在教育和个体努力下的不断完善。可见,要达到社会中人们普遍诗意地栖息状态,教师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作为坚持在一线的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总感觉工作的繁琐、单调、劳累,而渐失了工作的热情,渐失了工作的艺术,渐失了教育中的诗意。最终使自己的工作沦为平庸。“诗意地栖息”可以让我们的教育走出平庸,找回诗意,回归艺术。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经常扪心自问:我是否存诗意地栖息着?  相似文献   

7.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然而,人为何能够“诗意地栖居”?那是因为人有思想和独一无二的精神力,使得人在创造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能够享受精神生活。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精神生活以其无穷的魅力还原我们一个本真的自我,点燃生命的光辉,使我们最细腻地接近美好。  相似文献   

8.
危机而“贫乏”的时代使个体的生存本质从遮蔽中诗意地彰显出来。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在身体、精神双重的“寄居外乡”的现实生存处境中诗意地言说出人的本质的生存境遇:无根、短暂、无常的“寄居”─—而在“死”的彻照下,这“寄居”更是豁然朗现。彰显出的生存的本质痛苦渴求诗化,他们在一种“我一你”关系中诗化着。言说对象─—“思妇”及其自身从而诗化人生。消解生命的本真痛苦只会消解掉生命本真的诗意。古诗十九首作为本真之诗在诗意言说中彰显生命本真的存在情状并抵达人的生存的深层结构,人生的本真意义只能于此诗意言说中生成而为我们把捉。  相似文献   

9.
“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朱永新在《走近最理想的教育》中如是说。叩问自我,自己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有没有追求课堂的诗意?通常而言,教师的职业感受总是以“苦”为先。  相似文献   

10.
“唯美”与“游戏”是两种不同的课堂风格类型,我们可通过成功的“游戏”风格来诠释“诗意语文”,以此昭示:“唯美”中洋溢“诗意”,“游戏”中同样可以充盈“诗意”,“诗意”是一个超越“唯美”、超越“游戏”、超越一切风格的存在。当然,我们不应当一味地关注游戏形式和规则,却置游戏本质于不顾。从本质上讲,“游戏”一词乃是“自由”的同义语,“游戏精神”乃是一种心灵舒展的自由精神,它本身超越了一切世俗的功利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让师生徜徉于语文的世界,感悟语文的美妙,我们将其称为“诗意语文”。语文学习的主体是“我”,语文学习的过程应是诗意的、智慧的和创造性的,总而言之,语文的学习应是诗意地建构。为此,我们应确定语文教与学的建构方式,找到适合自我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亲爱的小李同学:你好!《课程标准》新增了不少古诗文背诵篇目,我知道,你正为此而苦恼。多背古诗文有用吗?我肯定地告诉你——有用!荷尔德林曾言:“人生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在经受物质功利冲击的“诗词”缺失的时代,我们要以诗意为生活添彩,以传统文化为生活赋诗。  相似文献   

13.
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那句有名的诗“人,诗意地在大地上栖居”,给人们美好的憧憬,教师也在谈论教学的诗意。教学的诗意,诗意的教学,这是多么美好的教学境界!但是,俯仰之中,这教学的“诗意”在哪里?教学的诗意在“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皆是有情人,文章情——学生情——教师情,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储满情感的海洋。教师献身孺子,一片赤诚,一往情深,把教材情变为教师情,激发学生情,培育学生情,使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以及内在的精神品质;用我们民族和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滋养学生,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到祖国…  相似文献   

14.
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这样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让诗意擦亮蓝天,让诗意洗净明月,让诗意晕染我们的心灵,让诗意点燃生命的火焰。”  相似文献   

15.
在很多人看来,海德格尔的“诗意地栖居”不过是人类梦想的空中楼阁,在现实世界中,生活是充满酸甜苦辣的。也许是人们对“诗意”的理解不尽相同,也许是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过于物质化,所以,我们没有获得“诗意”。而在娄底市第一小学有一对作家夫妻,他们都是辛勤的园丁,他们用自己的工作、写作和生活诠释着“诗意”。他们的名字是海叶和王利芝。2005年12月1日,怀着对“诗意”的向往,我们倾听了这对夫妻的人生故事。一人生总有那么多美妙的巧合。用王利芝的话来说,那就是缘分。1986年,16岁的王利芝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湖南省中医药学校。她学的是医…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诗意匮乏的时代.也是一个语言枯萎的时代。 一 语言正在退出我们的心灵.渐渐地变得公共化、日常化和平庸化,甚至伪浪漫化,渐渐地沦为政治、商业、娱乐、考试以及一切利益炒作的附庸和工具。  相似文献   

17.
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想这份诗意是书赋予我们的,飘逸的文字和灵动的描绘铺展出的各方画卷总让我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18.
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那句有名的诗“人.诗意地在大地上栖居”.给人们美好的憧憬,教师也在谈论教学的诗意。教学的诗意,诗意的教学.这是多么美好的教学境界!但是,俯仰之中,这教学的“诗意”在哪里?  相似文献   

19.
诗意地栖居     
“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荷尔德林曾这样格调高雅地描述我们的生活。然而,生活在这座喧嚣而慵倦的小城里,时代的步伐和城市的节奏让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呼吸异常浑浊,脚步格外疲惫,心情莫名浮躁,生活中那种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绿意渐行渐远。我们不禁时常感叹:我们的家园还有诗意吗?于是那记忆里一泓叮咚的甘泉流水、一缕袅绕的炊烟清风、一声婉转的鸟啼蝉鸣、一个温馨的绿色家园,便成了我们内心深处最奢侈的呼唤和深情的期待。昔日,宋朝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很是为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所蕴涵的意  相似文献   

20.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生活中的美需要发现的慧眼,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育的发现,充满了魅力和憧憬,伴随着惊喜与激动。一、有发现,才会有“激情燃烧”绝大多数教育者每每谈及“教育”这个话题,总有一种压抑、负重的感觉,经常耳闻目睹的是“叫苦不迭”、“唉声叹气”、“怨天尤人”……难道教育就真的这么枯燥、乏味吗?教育的本义是让人们“诗意地栖居”,我们只有努力地找寻教育的诗意,才能惬意地享受教育,享受教育的美丽人生。教育可以让人谈笑风生,欢乐开怀;教育可以让人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