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黛茜·米勒》刻画了一位年轻貌美、单纯热情的美国女子到欧洲大陆旅行,不顾欧洲世俗价值观,结识大批绅士,遭到欧洲传统文化势力诽谤,最后死于罗马热。事实上,黛茜是欧美两种文化冲突的牺牲品。本文旨在从文化冲突视角探讨詹姆斯在小说中展现的"国际主题"。  相似文献   

2.
孙超 《文教资料》2011,(25):23-24
《黛茜.米勒》讲述了年轻貌美、单纯热情的美国女子黛茜.米勒到欧洲大陆旅行,不顾欧洲世俗价值观,结识大批绅士,遭到欧洲传统文化势力诽谤,最后死于罗马热的故事。事实上,黛茜是欧美两种文化冲突的牺牲品。本文旨在从文化冲突视角探讨詹姆斯在小说中展现的"国际主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黛西·米勒》、《一位女士的画像》为例,分析亨利.詹姆斯小说中从新世界来到旧大陆的女性在面临欧美文化冲突时的文化取向。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入手,探析了坚持美国文化、欧洲文化寻根、反思欧洲文化,这三类不同欧美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在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中,塑造了众多踏上欧洲朝圣之路的美国文化女性形象,她们对欧洲优势的向往,也并非是为了物质层面的需求,而纯粹是一种精神的企盼,并带有一种强烈的美国文化意识和自我道德意识。本文主要以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讨从新世界来到旧大陆的女性在面临欧美文化的冲突时的文化选择和道德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中,"美国女孩"是文化叙事的主题性意义人物.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往往决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行动方式."‘美国女孩'在欧洲"的故事系列始终以新兴美国文化中的自由精神与严肃道德为"美国女孩"自身向前发展的行动逻辑,形成了自由与道德变奏的文化叙事模式."美国女孩"在欧美文化差异中的行动完成了詹姆斯对形成中的美国民族文化的想象性重构.  相似文献   

6.
出生在美国后旅居欧洲的詹姆斯对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有着深入而全面的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与冲突成为他一生小说创作的主题。在他后期小说中代表美国本土文化的"纯真"不再是善良与美德的标志,而是具有复杂内涵的概念,比如幻想与自我封闭,其消极作用比较明显。"纯真"在促使美国人开始欧洲文化之旅的同时,也限制了他们接受欧洲文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沈冬欢 《海外英语》2014,(11):196-197
"国际题材"作为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一个重要主题,着眼于欧美两个世界、新旧两种文明与文化在碰撞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小说深刻表现了几位旅居欧洲的美国人在遭遇新旧世界的冲突上所面临的身份危机。该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美国人面对这一危机时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即是坚守美国的自由精神,或是为欧洲文明所同化,抑或是在中间地带徘徊抉择,旨在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对这一矛盾冲突所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小说《喜福会》中主要描写了四位母亲和她们的女儿之间由冲突走向融合,展现的是一幅中美文化交流的画卷。在小说中,母女冲突不仅仅是由代沟引起的,其背后隐藏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文化冲突的问题,四位生活在美国的中国母亲与她们出生在美国并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们经历了文化冲突、文化谅解和文化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中,“美国女孩”是文化叙事的主题性意义人物。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往往决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行动方式。一美国女孩’在欧洲”的故事系列始终以新兴美国文化中的自由精神与严肃道德为“美国女孩”自身向前发展的行动逻辑,形成了自由与道德变奏的文化叙事模式。“美国女孩”在欧美文化差异中的行动完成了詹姆斯对形成中的美国民族文化的想象性重构。  相似文献   

10.
亨利·詹姆斯早期国际题材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以美国人旅居欧洲为背景,着重表现美国人从天真到成熟的艰难的"认知过程",以伊莎贝尔悲剧性却充满力量的婚姻结局表现了欧美文化相融的复杂过程.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法,融合亨利·詹姆斯的漂泊经历来表达19世纪新旧大陆文化碰撞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黛丝·米勒》被誉为亨利·詹姆斯最具代表性的"国际题材"作品之一,它讲述一个美国姑娘在欧洲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与冲突。本文通过女主人公黛丝的言谈举止与欧洲人的道德观念之间的矛盾与碰撞,分析詹姆斯内心深处隐藏的三大理想,即人权的平等、人类的解放、人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在《一位女士的画像》中描写了一位单纯而又富有个性的美国姑娘在渴望了解欧洲文化、追求独立人生的道路上所遭遇的种种碰撞 ,揭示出在融合欧美文化思想道路上的艰辛与坎坷。这里试图通过分析主人公伊沙贝尔在与移民欧洲的美国人交往中发生的碰撞及碰撞后的反思 ,去挖掘作者本人和主人公内心深处渴望融合欧美文化的美好愿望和由此引发的焦虑与企盼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文化视角解读王尔德的短篇小说《坎特维尔城堡的鬼》。与18世纪英国哥特小说的特点不同,虽然此小说也是一个有关鬼的故事,但由于故事发生在欧洲和美国文化冲突和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小说中鬼魂出没的场面却不再具有恐怖的效果,变得滑稽可笑但又蕴含深意。文章从3个方面解读这篇小说:首先从文化角度评述小说中"新"、"旧"两个世界的冲突和调和;接着分析达成二者调和的小女孩弗吉尼亚在小说中的作用;然后论证主人公西蒙爵士的鬼魂是堂吉诃德式的形象,而《堂吉诃德》是这篇小说的潜文本;最后,以《坎特维尔城堡的鬼》的双声性作结,揭示出这部短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国际题材是亨利.詹姆斯小说创作的一大亮点。该主题细致而全面地反映了欧美文化的差异,在《美国人》中,这些差异主要体现为:单纯与世故的对立;道德意识的强烈反差;浓烈的商品交换意识与固守形式的对比。  相似文献   

15.
《贵妇人画像》是英籍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的成名杰作。本文一反中外评论家们提出的欧美文化对抗的观点,试图从小说的人物塑造、背景、结构几个方面入手来探讨詹姆斯的文化融合意识。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华人移民家庭中的母女冲突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冲突,是具有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母亲与接受美国个人主义文化教育的女儿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是美国"熔炉文化"的基本特点,也是美国文化强大的主要原因.母女之间的冲突与和解,象征了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交融.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美国先进的个人文化教育,是华人移民在美国社会取得成功的应有之道.  相似文献   

17.
亨利.詹姆斯是十九世纪英美文学界中的一位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小说以及文学批评在当时备受关注,他的创作手法新颖独特,见解独到精辟,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众所周知,亨利.詹姆斯主要以其国际主题小说的创作而驰誉文学界。1879年,《黛西.米勒》一书的出版使他名声大噪,成为他“国际主题”小说创作的成名作。究其成功的原因,我们认为除了作者在小说叙事技巧及审美关注点所作的尝试及革新外,关键在于作者所赋予其作品的思想精髓。小说《黛西.米勒》以欧美人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为轴线展开,因此本文从对比分析冲突入手,旨在揭示与…  相似文献   

18.
亨利·詹姆斯享誉全球,他的作品在英美历史上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小说中经常反映的是欧美文化之间的关系。亨利·詹姆斯的文化理论受到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评论家马修.阿诺德的影响。阿诺德作品中经常出现两个词语:希伯来主义和古希腊人文主义。在阿诺德看来.如果希伯来文化能够与古希腊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那就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亨利·詹姆斯对阿诺德的观点很是信服,他作品中涉及的文化对比沿袭了阿诺德的文化观.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欧美文化也经历了一个由相互冲突到相互融合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是美国犹太小说深刻的文化根源。索尔&;#183;贝娄作为20实际美国杰出的犹太作家之一,其作品在探讨人类的精神危机之外,也深刻地反映了美国主流文化与作为亚文化的犹太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突。本文从文化角度入手,论述了文化融合与冲突在其小说主人公身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大部分以“国际题材”为创作主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叙述技巧上大胆突破常规,开拓了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文学领域。本文选取了亨利·詹姆斯小说代表作品中的女性群象进行了分类比较分析。按文化地域分,她们可以分为美国文化女性形象、欧洲文化女性形象、欧化了的美国女性形象。按人物特性分类,各自又分为天真无知型女性、高雅型女性、表里不一型女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