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成本——收益分析,是指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借助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可以对政府和个人在高校扩招过程中的成本与收益分别加以分析比较.从而为政策评估以及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欧阳凌紫 《考试周刊》2013,(27):161-161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度以来,教育成本分担向个人和家庭倾斜,居民教育支出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其他消费。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从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收益率不再增长反而逐年下降。本文从社会分层的角度对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得出了结论:对城镇低收入家庭而言,让子女接受紧缺专业的职校专科教育才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3.
由于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调整,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快速扩招以及其就业面临的严峻冲击,使得硕士研究生的投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运用扩招后的大量相关数据对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成本收益做出计量分析,可以揭示考研升温的内在利益驱动因素就是个人投资硕士研究生教育仍然具有比较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个人对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投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高校扩招和培养方式等原因,个人在追求高等教育投资回报的同时必须面对各种教育投资的风险,其中包括就业风险、预期收益风险、过度教育等.面对这些风险,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和化解,以确保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1999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接近15%",有的学者认为是"吹响了向大众高等教育进军的号角".1999年开始的高校大幅度扩招,极大地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连续几年的大幅度扩招,到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按计划提前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学校连续扩招令人瞩目,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乃至百姓生活中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被认为是"历史性的跨越."伴随着高校扩招,围绕"教育产业"、"教育质量"、"学生就业"、"职业指导"、"成教发展"等问题讨论得也比较热烈.本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以期探讨成人高等教育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过几年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入了大众化阶段.由于我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是跨越式的发展,在进程中出现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质量下滑;二是专业建设的虚化;三是学生就业困难;四是政府投入不足严重制约高教大众化的发展等.因此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要稳妥地推进高校扩招,优化专业结构,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等等,使高等教育教育持续稳步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彬 《高教探索》2012,(5):54-56,62
民办高等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公共财政应该在民办高校教育成本结构中承担补偿责任。民办高校教育总体收益中,个人收益增加的部分含有公共收益,这些增加的公共收益部分应由政府的公共财政进行成本补偿。根据民办高等教育投资的一般规律,本文对民办高校的个人及公共财政教育成本分担额度进行了理论测算。民办高校教育成本财政分担中存在财政政策本身的公平性、公立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公平性、民办高校之间的公平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居民家庭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投资收益与风险承担的主体.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我国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进行微观研究.其结论表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对教育收益的影响小于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投资对非货币性收益的影响大于货币性收益,但女性未从高等教育投资中获得显著的非货币收益.区域比较还发现,我国中部地区教育成本对教育收益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朱三九 《文教资料》2012,(2):209-211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究其原因,非常复杂,有国家政策层面的,有高校体制机制的,也有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因素。从学生个人来说,就业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是否顺利和质量高低的最根本的原因。本文试从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入手,从国家、学校、大学生自身等方面解析,就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总结一些经验和做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读大学是否划得来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211"院校本科毕业生与非"211"院校本科毕业生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起薪存在显著差异。在高等教育个人收益方面,我国高等教育个人净现值收益的平均值较为可观,特别是农村生源的毕业生,收益现值远大于城市生源毕业生。但从短期收益来看,贫困家庭仍需为负担一名大学生而忍受更加贫困的生活8至16年。进一步考察高等教育个人收益分布发现,仍存在一定比例的高校毕业生不能收回其高等教育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