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均势”或称“权力均衡”是西方古老的外交准则.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欧洲的历史中.特别是17至19世纪得到了实践.而且一直影响至今。均势及均势理论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立世界秩序奠定了基础.稳定了国际格局。  相似文献   

2.
均势概念的由来历史悠久,在17世纪中叶的欧洲得到广泛的讨论和应用,随着一战后国际关系学科的建立,均势这一概念逐渐被赋予了更广泛、更深层次和更系统的理论解读,均势的内涵也因此趋于精细化、复杂化、模糊化,导致对均势内涵的理解至今尚未存在一个认定的解释标准。本文从梳理均势的渊源和均势的内涵着手,首先厘清均势概念的由来,随之阐述均势在国际关系(政治)中所被赋予的丰富内涵,并从国际体系的、国家的和二者中间的三个层次角度塑造一个理解均势内涵的基本模式,试图以此规范对均势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均势”(BIance of Power)是一古老概念。在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古代战争中都曾出现过均势思想。十六世纪后,均势常被欧洲大国用来作为处理他们之间政治关系的一种手段。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中,欧洲均势一般是指1815至1914年欧洲大国的政治关系,即各大国或大国集团力量对比的相对均衡状态,以及一种相互牵制和维持现存局面的政治结构。在这百年间的欧洲国际关系中,出现过三次均势时期,即1815年拿破仑帝国灭亡至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1870年普法战争至1890年俾斯麦下台;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奉行所谓“新方针”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本文拟对这三个时期的欧洲均势问题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4.
均势论经历了从经验到思想再到理论的过程,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马基雅弗利、休谟及卢梭是均势思想发展史上的坐标。对均势思想的追根溯源有利于更完整地认识这一在国际关系领域里长盛不衰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续一)杨云若二、欧战爆发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关系(1939——1941年)1939年,欧亚两洲形势紧张而复杂。德国在侵占奥地利、捷克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波兰。英、法深知,如果波兰被德国征服,欧洲均势就会发生有利于德国的变化,德国下...  相似文献   

6.
基辛格以“限度”和“超越”为基本内容的中庸思想是其均势战略思想的哲学基础,它对19世纪初欧洲外交的精心研究所形成的均势理论,则奠定了其均势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础。基辛格的均势战略思想经历了“两极”均热战略思想,“军事两极性,政治多极性”均热战略思想,后冷战时期的“多极”均势战略思想的一个较长的形成、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历史上,均势原则作为一种外交政策运用于国际关系中,是经常可以遇见的,且贯穿于始终。什么是均势原则?它的特点和作用如何?这不仅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饶有兴趣的问题,而且也是国际关系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期得到专家们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在结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权力护持以及与之密不可分的均势政治规律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华尔兹和米尔斯海默对国家权力护持战略的不同论析导向了两种均势政治逻辑。虽然华尔兹和米尔斯海默均势理论的分析逻辑有些差别,但二者对均势规律本身的关注告诉我们,均势政治在21世纪并没有过时。作为一个具有成长为"全面超级大国"的迅速发展的大国,中国必须洞悉国际政治中的均势规律,并对自己的对外关系尤其是对美关系有全面、科学的统筹设计和战略规划,避免成为均势规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9.
潘广辉 《教学与研究》2003,39(10):73-78
现实主义认为,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每个国家都面临着“安全困境”,均势政策能最有效地解决因权势竞争造成的国际冲突和不稳定局面。也有一些现实主义学者认为,安全可以不通过均势而靠优势强权而获得。理想主义则倾向于强调国际关系中各国的共同利益、共同价值观念和共同规范保证了国际社会具有和谐的本质,其关于国际安全的见解是世界政府论、集体安全论、自由经济秩序有利于和平论以及民主和平论。国际关系两大理论流派都不能单独回答现实中的国际安全问题和寻求一种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它们对国际安全的争鸣,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国际安全理论和国际安全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关系史的学习中,如何实现理论与历史、历史与现实之间"彼此"的有机结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国际关系史的教学水平和"以史为鉴",应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挑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一是重点运用国际关系的均势理论和层次分析法,解读分析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相关内容,提高教学的理论水平,挖掘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现象背后的真相;二是从人们关心的国际问题入手,使教学贴近现实,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现实问题,回答当今人们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11.
均势(Bajance of Power),无论是作为一种制度,还是作为一种政策,在近代国际关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它曾在本世纪上半叶遭到人们普遍的非议,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冶新格局的形成,它重又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对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几次重大均势时期进行全面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国际关系的本质。本文试就欧洲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第二次均势时期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签订密约,同意外蒙古独立,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等。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自近代以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维持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成为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二战”后,美苏两国因实力大增而在国际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这是国际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国际关系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雅尔塔体系下隐藏着诸多矛盾。主要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  相似文献   

13.
“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是我校继开设“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课程后又一门重要的政治理论课。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是制定正确战略的基础,也是敌我双方进行理论斗争的重要阵地,它对于加强军校学员对当今时势的深入了解,提高学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员的世界眼光和理论素养,使学员们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和重大决策,科学运用现代国际关系基础理论分析当今国际社会的各种问题。在准备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本人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东方问题”乃是19世纪上半期欧洲国际关系中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围绕着这个问题,英、法、俄、奥等欧洲大国展开了激烈的政治军事争斗,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在国家(行为体)层面,大国关系模式体现为维持现状(英、法),改变现状(俄、奥)和承受(土耳其及其属国埃及)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在国际(体系)层面则呈现为一种多极格局,其中的6个自变量加上15对关系函数,构成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体系。  相似文献   

15.
1920年至1925年的英法关系不失为两次大战间欧洲外交舞台上的重要内容。其中,“扶德抑法”是英国维持欧洲均势的重要政策。然而,英国何时开始有效地执行这一政策,原因何在,学术界尚无多少研究。探讨这一课题不仅可以了解此时期英国欧洲均势外交的特点,而且对于明确20年代前半期英国对法政策对以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也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均势通常指国家间权力分配大体均等的一种态势。均势有两种,大国竞争型均势格局和直接对抗型均势格局,这以东南亚与南亚分别为代表。形成的原因缘于两个地区地理、历史、现实和各国自身政策选择这四点因素的不同。中国在这两类均势格局中,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结合自身的战略利益,分别扮演“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活跃于世界政坛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有一著名理论,即“均势”论——各国、各军事集团要保持适当的均势,以遏制战争风云,  相似文献   

18.
三、雅尔塔体系的产物战后两大阵营的出现是战时国际关系发展的结果.战前的国际关系,基本上维持了传统的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格局。亚洲的日本是利用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去远东扩张,它的活动实质上仍是欧洲格局的扩大和延伸。美国在外交上奉行孤立主义政策,尽量避免卷入欧洲的纠纷,只想坐收渔人之利。苏联忙于自身的建设,又受到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包围,故使其国际地位和作用受到限制,所以,战前只有除苏联以外的几个欧洲大国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二战之后,由于德意日崩溃,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了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关系成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核心。在战争中,国际关系有两个趋势最引人注目,一是美苏关系的均势;一是英国对美国的依附。这两种趋势经过一系列国际会议和秘密磋  相似文献   

19.
基辛格的独到之处是在当代世界条件下,从古典均势外交中提炼出一种均势外交战略模式,并在同几个大国外交协调的实践中物化出经典性外交范例。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显示,更多国家参与下的外交协同在世界信息空间具有内生定势性。它昭示,外交对军事的主导性战略变位行将到位。这是扫描未来国际关系格局的一条战略思维通道,值得人们特别地注目。  相似文献   

20.
拿破仑战争后,反法联盟根据“正统主义”原则和“均势”原则建立了新的欧洲政治秩序即维也纳体系.这个体系历经“梅特涅中心时代”、“俄国中心时代”、“法国中心时代”和“德国中心时代”几个演变阶段,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才告以终结.维也纳体系在政治上是反动的,在推动近代国际关系方面却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