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报答尚且不能够报答一二。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朋友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缺少和父母的沟通,不尊重父母的意见,甚至还有打骂父母的事情发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连父母都不能珍视,  相似文献   

2.
养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必修的功课,其中不乏辛苦劳累,但更多的是快乐和幸福。纵观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父母辛劳的汗水和快乐的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还应该成为孩子终生的朋友。孩子该上学了,父母是否意识到自己也应该上学了呢?  相似文献   

3.
《父母必读》2009,(5):96-96
“养育孩子根本没有必须遵守的规则,只有一些指导,并且需要针对每个父母和孩子做出改变。”“根本没有完美的父母。重要的是你能够一直向着好父母的方向努力。如果你对于自己的处境保持诚实,那么你的孩子对你的信任会增加。他们更关心真相,而不是完美,让一个人去扮演上帝的角色是不可能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晶晶 《家庭教育》2009,(10):14-14
如今,家庭教育受到普遍的重视。千家万户都知晓使子女健康成长是件大事。父母们都会全身心地去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总会渐渐长大,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是否懂得感恩?是否懂得用自己的行为来回报养育了自己的父母和家庭?  相似文献   

5.
刘小红 《成才之路》2014,(14):57-57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引导。现代家庭,一般为人父母都能自觉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希望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学习、生活以尽可能的帮助和指导。欣赏教育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但仍然有很多父母对这个教育方法不甚了解。尤其是唠叨的家长,更是很难做到欣赏自己的孩子。你如果欣赏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让你越来越愿意欣赏。下面结合多年的幼教生涯及养育孩子的经验,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黄淑文 《生活教育》2014,(13):32-33
正有一天女儿放学回家,居然跟我说,她的同学很羡慕,希望可以当我们家的小孩,又自由又开心。我反问女儿:"你呢?如果有来生,你还要不要再当妈妈的孩子?"女儿调皮地扑向我,哈哈大笑说:"下辈子当然还要当妈妈的女儿啊!因为妈妈总是听我说而不是要我听妈妈的话。"你给出的爱,孩子了解吗?我想,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为什么有些父母给出的爱却让孩子拒于千里之外呢?有些父母是不是急于给出自己想给的,而忘记聆听孩子真正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丁一 《新读写》2014,(1):42-45
一个生命要走向成熟,不是事先设定一个理想,然后通过这个理想的设定者告诉我们的手段去努力就能达到。父母和老师如果有理想,当然是好事,但只能让孩子自己去努力。而不是父母设计理想。或者把自己实现不了的理想让孩子去完成。  相似文献   

8.
莫琼 《家长》2005,(Z2)
三毛的这段文字是温暖的,浪漫里透着几许辛酸。在我们懵懵懂懂的青春岁月里,曾与它不期而遇,被故事里守望的天使深深打动,甚至留下真诚的泪。当青春已经远去,当我们即将成为或者已经成为故事里的天使,把这段文字再次读起,温暖还在,感动依然。但除了温暖和感动,时间和阅历还教会了我们去思考:天使该不该守望?该不该放弃自己的人生去守望?放弃自己的人生去守望孩子的人生是奉献的无私,是为人父母责任的驱使,还是对自身生命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漠视?这种守望对孩子又意味着什么?他们会认同吗?他们会不会因为在天使的翅膀下太久,而不会独立飞翔了呢?父母到底应该在孩子的生命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人生经历的父母或准父母们,他们的看法是否有差别?差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  相似文献   

9.
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调理身心的过程。当父母带着觉知能尽力处理好与自己内在或冲突或矛盾的关系时,自己内在的力量也就会慢慢地强大起来。此时,才能真正看到孩子的情绪,觉察到孩子的需要,真正地接纳孩子。当爱在彼此间流动时,亲子就会慢慢成长,逐渐强大。  相似文献   

10.
我看过一部电影,片中一位父亲,为了拯救患有白血病的女儿,历尽艰难为女儿寻医问药,千辛万苦挣钱给女儿付医药费,付出了全部心血,最后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都说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没有哪位父母生养孩子是为了从孩子身上得到回报。可是乌鸦尚且知道反哺,作为子女的,又怎么能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相似文献   

11.
李井林 《班主任》2001,(5):42-42
"百善孝为先."这虽是古人的行事准则,于今看来却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我们慨叹世风日下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就显得格外有必要了.试想,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家庭都不愿尽一点责任心,那么又怎能指望他为我们的国家奉献自己的一切?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长辈都不愿孝敬,那么又怎能指望他去关心别人,去帮助那些素不相识的人呢?  相似文献   

12.
《母婴世界》2013,(10):24-32
每个人都有年华老去的时候,而遥想当初我们都曾有小儿无赖之时。当我们成长为人,站在父母老去和孩子成长之间,应用怎样的方式去面对生命转换的过程?如何让两个时代的人和平相处,让老人家在生命的黄昏依然活出风华意气,让初生稚子一步步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相似文献   

13.
每位父母都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但是什么是最好的?事事亲力亲为,一手包办,认为自己的意愿就是孩子的一切。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离开父母,如果他们一切都依赖父母,那以后又怎样独自生活。最好的,并不是父母的思想和不劳而获现成的"实物",而是需要孩子自己主动去探索、学习和感知。  相似文献   

14.
<正>父母越重视在孩子心理成长方面的投入,孩子就更容易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从而更有机会把握自己的人生。一直以来,孩子的童年和父母的童年差距都很大,50后的父母很难理解70后孩子的想法;90后的父母同样不知道10后的孩子心里想些什么。那么时代变化如此之快,养育孩子的原则是不是也变了呢?并没有。  相似文献   

15.
陪伴并无定式,只要孩子健康、快乐,每位父母都可以用自己个性化的方式陪伴孩子。所有父母在陪伴孩子的短暂的同行中,也都借由他好奇的目光打量这个世界,重回美好的童心世界。所有的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都仿佛经历了一次重生。我们采访到4位父母重生得更加彻底,他们索性为了陪伴孩子改变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但这样的改变,让他们收获了更精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毁画     
二十年前我住在前海北沿时,附近邻居生了一个瞎子婴儿,我看着这双目失明的孩子一天天成长,为他感到悲哀,他将度过怎样的一生?我想,如果这孩子是我自己,我决不愿来到人间,但父母总是珍惜自己的小生命,千方百计养育残疾的后  相似文献   

17.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好比是植物需要土壤一样,爱就是儿童成长的土壤。每个父母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如果仅凭着本能来爱孩子,父母很容易走入各种爱的误区,出现令人痛心的后果。在我们的周围,在爱的名义下,每天都在发生着太多爱不得法的失败案例。什么才是父母对孩子的真正的“爱”呢?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真正的爱,其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母亲和孩子的分离。”为人父母者要想成为合格的家长,首先要从学习正确的爱孩子开始,不断提高自己爱的能力,爱得科学,爱得理性,才能在爱的氛圈中培养起孩子独立健全的精神生命。本期“特别关注”编发牛琳同志的文章《做合格父母要科学、理智的爱孩子》,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对广大家长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田春艳 《父母必读》2023,(S1):48-51
<正>父母要做的,不仅是在“起跑线”上为孩子创造好的成长条件,还要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学会如何陪伴孩子、帮助孩子。这种对成长的认知,不只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生命孕育直到生命结束。父母应为孩子在人生开端就做好充分的准备,但人生是一场长跑,孩子的发展也具有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父母们到了一起,常会议论、评价自己的孩子,孩子成长中的每个话题都是父母们乐此不疲的。但孩子会如何评说自己的父母呢?我们来听听几个孩子的心声。  相似文献   

20.
失职的父母     
<正>在怎样的时代浪潮下,父母都有共同的失职之处,那就是忘记自己也曾是孩子,将自己的所历经的烦恼和遗憾一一转嫁给下一代。时常在想,每一个生命一开始都是不幸运的,因为他不可以选择是否要来到这个世界,更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家庭。而此后,一些人的际遇令人歆羡,更多人的生活是辛酸惨淡的,这些都由不得生命个体去选择。我始终认为,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不仅仅是将孩子生下来,养大的过程,其内容应当丰富得多。首先,在怀育孩子之前,应当确保自己充分具备做父母的心理准备,斟酌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