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道德建设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可以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精神三个层次的和谐来理解,而这三个层次的和谐都离不开道德建设。并且在道德建设中,要注意处理好道德理想、道德规范和道德评价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更好地使道德建设真正从精神上支撑起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品德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内化和表现.品德评价是衡量德育教学的关键,是学校德育评价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在和谐社会道德特质的关照下,中小学校长职业道德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三种关系的和谐上,即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此为视角,对当前中小学校长的职业道德现状进行了反思,剖析了职业道德关系中不和谐的诸多表现,提出了构建和谐职业道德关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诚"、"信"是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道德规范,"诚"指向的是天人关系,"信"主要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传统道德的"诚""信"要求人成为一个道德主体;现代诚信基于契约关系,调节的是具有平等权利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过去的道德人变身为现代的经济人,经济人的逐利本能致使利益主体的失诚无信,逼使国人发出"重建诚信"的强烈呼声.接续传统诚信实现其现代转型,既要打破熟人社会的潜规则,又要以制度建设推进道德善恶因果律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论宗教道德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是有区别的,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着人类某种共通的精神追求,是现代伦理构建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只要正确对待和合理利用,仍然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伦理道德建设有一定积极作用.其当代意义在于:第一,宗教道德中属于人神关系的道德层次,实质上是人对自身神圣意义的追求,应该努力挖掘;第二,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层次,大都与世俗道德内容交叉,它可以强化世俗道德信仰的力量,发挥世俗道德的功能;第三,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自身关系的道德,强调的是人的自律,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规范人对自身责任和义务的认同与履行.  相似文献   

6.
伦理就是社会角色配置之道,人们把对社会角色配置之道的认识与体悟现实化就成为"道德"。道德的本质就是伦理的现实化,现实化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化为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现实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三是现实化为具体道德实践。伦理总是对一定时空范围的社会共同体而言的伦理,我们把特定伦理适用的时空范围称为伦理时空。伦理关系的本质就是自我主体(self-su-jects)与他者主体(other-subjects)之间的价值关系。哲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是"伦理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关系"。正义是具体条件下最能够实现共同体价值最大化的价值。道德正义有四种含义:一是指道德规范的正义性;二是指作为美德的正义感;三是指道德实践领域的正义,即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均衡;四是可以作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总原则的规范。我们将对金规则的解释合起来就是:"以人为人、助人成人;人道人宜、非人非宜。所宜所欲,不宜不欲。"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道德建设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提高道德主体的自由程度,有利于制度性道德建设;其负面影响是出现了道德相对主义的潜在危机,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道德约束力在整个社会控制体系中的地位将会受到削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异质化影响与道德建设的民族特色的关系;主导性道德的一元性与非主导性道德的多元性之间的关系;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基础性道德和超越市场经济的高层次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德育即育德,是以道德价值(善恶、是非、应当不应当)为核心的德性教育。德育是以培养人的德性为目的的,而德性是指现实生活中个体的品德和道德人格,也反映出德育的作用是教人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我们以课程建设和活动建设为抓手,通过多渠道育人途径,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渴求,沁润童心,濡染德行。  相似文献   

9.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与回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问题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因此,文章将探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思想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具体策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道德建设是构建乡村和谐和解决整个“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和人文前提。一是确立乡村市场道德理念,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二是健全化解乡村人际矛盾的道德机制,促进乡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强化乡村公共道德规范,扼制越轨行为,促进村民与社会的和谐;四是营造公平正义的道德环境,发扬扶贫帮困精神,促进乡村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道德是逐步演进的。自然道德的特性是本能的共同感受,适应于小群体的生活方式,并由此而演化出具有抽象特性的道德准则,适应于大群体的生活方式。自然道德的演进过程既有冲突又有合作。  相似文献   

12.
在对历史文化的古今联结及传承发展意义的深刻认知里 ,沈从文边城“古典”道德意识的美善表达渗透着现代社会伦理道德的合理性基础 ,其道德意义的“秩序和理性”在局限中显示了现代社会基本的最低与最高道德要求的联结。这种道德精神其实是成就现代社会文明的“种子”。  相似文献   

13.
熊瑛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4):125-128
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之间存在一种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现实社会道德对网络道德具有精神动力功能、评价功能、指向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网络道德是现实社会道德在虚拟网络上的延伸或再现。但是网络技术形成了网络道德行为的动态性;网络道德也可以张扬和强化现实社会的美德,催生出新的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而基于二者的这种辩证关系,加强现实社会道德教育,规范约束网络行为,是促进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良性互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要以"以德治国"的思想为指导,结合实际、制订规划是前提,加强师德建设是关键,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重点.  相似文献   

15.
蓬勃发展的网络已经向现实道德提出了挑战,一些学者认为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的双重标准出现了对峙状态。事实上,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两者在各自发展区域内向对方靠近并融合,最终实现高度的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自然观的重要内容,王阳明的"万物一体"思想从"心"与"物"的关系出发,把人与自然纳入到道德领域,从天人合德的角度肯定了"天人合一"思想。这对于当今时代的环境生态问题有诸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命与道德本身是相需相成,并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有机整体。而审照现实,道德与生命却不显和谐:或用道德排斥生命;或用生命排斥道德。事实上,生命是道德存在的基础,道德赋予生命以意义,两者的和谐统一是生命完整性凸显的重要保障。究其冲突实质属人为造成:人们的道德观念处于困惑状态;对生命各层次间的相互否定;用有限的生命否定无限的道德。因此,人之为人要达到生命顶峰,道德无疑应给予生命一种特殊的关怀。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的意义并不在于知识符号本身,而在于这些知识符号所代表的生动而丰富的道德意蕴。那么,如何让受教育者走进该内涵深厚的意蕴中去,如何让受教育者获得该意蕴带来的感动,如何让受教育者在感动的同时体会到道德的力量,如何进一步由情感上的感动转化为道德上的自由感等即应成为学界必须加以关注的课题。因此,在德育回归生活的理论前提下,如何将审美教育作为探寻道德意蕴、体验生命意义、寻找生活价值、生成道德自由感的重要工具,达到善恶由己的心境了悟,最终实现"文化-道德的人"的培养目标,成为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道德是调节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通过加强道德制度建设,继承优秀传统及世界文明成果、加强与法律调节相配合、强化道德教育、加强社会舆论的评价监督、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等手段,建立起有效的社会道德调控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道德的调节力度,为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实施“以德治国”方略 ,关键是加强党的道德建设 ,尤其是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从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的角度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指导 ,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从制度和监督的结合入手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加强个人的共产主义道德实践锻炼 ,不断提高个人的共产主义道德修养水平 ;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确立社会主义的权力道德观 ,廉洁自律 ,做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