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安诗人在社会现实的熏陶中,以诗歌的哀悯死亡打破了诗歌重生轻死的传统,却又以对生命的依恋表现出对诗歌乐生风格的继承。这种矛盾的现象体现了建安诗人生活与人格的两个方面,形成建安诗歌自具的文化品格。而诗人在其中或者以诗歌为情绪消解的方式,或者以诗歌为生存的方式,以前者调和心境,释放优郁情怀;以后者自尊自足,完成生命的自然运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化传统的思维模式里,落叶归根一直以来是古今游子的执念。杜甫流寓西南以后,居所未定的惶恐感奠定了诗人卜居生涯的基调,通过对杜甫卜居诗久居思迁情感变化的分析,可见出作为社会生活个体的杜甫,面临生存与死亡所产生的人类共通的焦虑心理,以此观照杜甫鲜活真实的个性形象与超越自我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3.
王华英 《海外英语》2012,(12):223-226
《露西》组诗中流露着强烈的死亡主题。华兹华斯的死亡意识与他矛盾的自然观有一定的联系。在《露西》组诗中,自然既有慈爱的一面,又有破坏性的一面。华兹华斯对于自然的这种双重性困惑不解。他崇尚自然对人性的净化作用;而又感觉到在自然法则下人生短暂易逝,死亡不可避免却又无可预见。在露西的英年早逝和其带来的孤寂中痛苦挣扎,他最终意识到死亡是生命回归自然的媒介之一。死亡使得生命复归神性,得以在宇宙万物中永生。华兹华斯的这种死亡意识反映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沉思以及对人生终极走向的关怀。  相似文献   

4.
郑燮《扬州》组诗反映了清代扬州的复苏与繁荣,而诗人同时借古讽今,表现出了对扬州繁华后衰落的感叹,体现了作者对扬州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诗词反映出诗人强烈超常的生命意识,洋溢着精神彻底解放的活力,表现出纵情挥洒恣意驰骋的个性特征,并且将民族文化的瑰丽色彩、理想精神和诗人的豪情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6.
姜庆乙是一位满族盲诗人,他用诗歌感悟生命的色彩,《语言金币》组诗是近年来诗人创作的一组诗歌,由这组诗可以看出其诗歌特点在于用声音感知生命,富有生命的质感;用比喻想象生活,比喻新奇;诗句则充满张力,富含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女人》组诗是翟永明公开发表的第一组诗歌,在组诗里,诗人用特有的视角思考女性主体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尝试寻找出女性的生存状态,并试图用性别对抗的方式攻破女性自身的局限。诗人虽未彻底打破女性之"狱",但其开创性的探索精神,使《女人》组诗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月到十二月,杜甫举家从秦州出发跋涉至成都,以纪行为主线,创作了两组共二十四首五言纪行诗。这两组纪行诗记录了杜甫避乱谋生之际的见闻感受,表现内容丰富,多角度、多层次真实的再现了陇蜀道的险恶山水,旖旎风光以及淳朴的风土人情。流露出诗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在死亡恐惧支配下客死他乡而怀念亲友的生命情感。组诗也蕴含着杜甫报国无门与光阴虚度的苦楚。与杜甫其它诗歌相比,陇蜀道纪行组诗表达方式更具新意,情感抒发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9.
诗人田禾的诗集《野葵花》集中地展示了广大人民在苦难生活中的坚韧与美丽。对故土、对乡村、对广大农民生存状态的深情歌唱,表现出了诗人田禾执着的生命意识和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诗歌中"原初语言"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美与艺术美。  相似文献   

10.
《辋川集》是王维归于辋川所作。不论在内容上或者是在表达形式上《辋川集》这组诗都别具一格。诗歌在意象选取方面,倾向于选取自然山水景物;在内容方面,主要表现了诗人的禅佛思想及山水情怀,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追寻;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五绝和同咏的形式来突显辋川作为自己精神追求的园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