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植物细胞培养的历史起源于上世纪初,自从30年代以来该领域取得了许多巨大的进展.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包括细胞、组织和细胞融合,该技术作为细胞工程中的重要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是生物技术最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在快速繁殖,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胚胎培养,人工种子制造,植物药物及其它生物制品的生产,植物细胞突变体筛选,原生质培养,体细胞杂交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指出植物组织细胞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植物体细胞无性变异育种的概念和特点,无性系变异的遗传基础.突变体的来源、筛选及其遗传学鉴定。  相似文献   

4.
利用离体培养技术,通过胁迫影响,可定向选择一些所期望的抗逆特性。本文对近年来报道的各种明确目的性的细胞变异体的筛选,主要是各种抗性细胞变异体,如抗盐、抗旱、抗低温、抗病以及为提高氨基酸含量而进行的抗氨基本及其类似物的变异体筛选及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在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染色体变异”一节中介绍了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了生物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但为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减轻学生学业负担,高中生物学教材关于变异育种的原理这部分内容介绍得很少,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时常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下文对3个常见认识误区进行了解析,旨在帮助中学教师解决对此类问题的困惑。1误区一: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都是单倍体植株花药离体培养是单倍体育种中最关键的一步。生物学教材谈到“通过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人工诱导使这些植株加倍,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生物选修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细胞工程简介”第72页中有这样一段话:“科学研究表明,当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科学家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已经把许多种植物的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了完整的植物体。”按这段话的意思,细胞处于离体状态,  相似文献   

7.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某种手段,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获得良种或产生新种的生物技术。细胞工程主要包括体细胞融合、核移植和细胞器移植,以及在离体条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当前龙眼育种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内容主要包括:龙眼种质资源调查的现状,引种进展,选择育种进展,有性杂交育种进展,倍性与诱变育种进展,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其中生物技术在龙眼育种中的应用包括离体培养和分子标记应用的现状.最后,针对目前龙眼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今后龙眼育种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9.
细胞工程是我国普通高校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其他生物类本科专业的重要选修课,它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和离体操作为基础的实验性、实践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因此,把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对促进教学非常重要。笔者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把科研工作中的成果和方法应用到细胞工程教学内容中,有些作为实验教学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细胞工程教学中获得的启发转化成研究课题收获了很好的科研成果。本文将我们这些年的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互相促进的体会做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原生体培养的研究进展,原生质体培养在理论上和品种改良中的应用。在理论研究的应用有三个方面:1、细胞生理现象的研究;2、细胞核与细胞质相关关系的研究;3、病毒浸染与复制机理的研究。在品种改良中的应用采用的方法包括二个方面:1、遗传操作;2、突变体的筛选。  相似文献   

11.
诱变和筛选方法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微生物育种研究中理化因子等诱变方法和一些筛选方法的应用 ,并略述了理化诱变因子的诱变效应机制 ,以及这些诱变和筛选方法在科研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姜花属(Hedychium)植物花形奇特、花色艳丽、气味芳香多变.但种植过程中易患姜瘟病、切花瓶插期短、植株太高等因素限制了大规模的应用.姜花属植物在栽培地结实率低,限制了通过传统的有性杂交方式进行新品种的培育.通过诱导突变、体细胞杂交和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是获得植物新品种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对姜花属植物的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了影响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当前作物转基因技术的三大主流方法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等在农作物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这些转基因技术在水稻、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苜蓿等主要农作物遗传转化现状.着重论述了作物转基因技术在抗病虫、抗逆、品质改良、雄性不育等方面对作物进行遗传改良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酶的体外定向进化是改造生物催化剂的一种有效的新策略,主要是模拟自然进化进程,通过易错PCR等技术对编码酶的基因进行随机突变,再由DNA改组、交错延伸过程、随机引导重组、递增截短技术等进行突变基因的体外重组,最终经筛选获得所需的酶.本文综述了酶定向进化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育种技术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基因工程在转基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转基因育种的应用领域及常用的转基因技术,在分析了基因工程在遗传育种中应用限制因素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生物性状遗传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标记技术是生物优良品种培育中筛选原始育种材料的关键技术,近二十年来,此项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在生物性状的遗传标记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  相似文献   

17.
组织工程支架的关键作用是引导细胞粘附、扩散、分裂,促进组织修复的一个过程.三维纳米纤维支架能够提供三维空间结构,调节细胞行为,具有传递生物分子的潜能.因此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因此如何构建三维纳米纤维支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现阶段三维纳米纤维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静电纺丝法、热致相分离法、自组装法、生物技术法等,并指出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具有复杂外形及其相连通的孔的支架是今后支架研究的方向.只有达到临床所需要求,组织工程支架才有望应用于组织和器官损伤的病人.  相似文献   

18.
比较3种不同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以获得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为体外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取新生SD大鼠的皮层区,应用原代培养法、差速贴壁培养法和震荡法,通过形态学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台盼蓝染色法,对比分析3种不同培养方法所获得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和活性.差速贴壁组星形胶质细胞纯度(98.4%)明显高于原代培养组和震荡组.经台盼蓝染色发现,各组细胞活细胞率均大于95%,表明3种培养方法对于细胞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差速贴壁培养法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具有简便可行,纯度高的优点,可作为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scribe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in the flipped learning approach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practitioners by critically appraising and summarizing existing research. This article is a qualitative synthesis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investigating the flipped learning approach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Systematic review was adopted as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article selection and screening process are described. Articles published between 2000 and May 2015 were reviewed, and 62 articles were included for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synthe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lipped learning gained popularity amongst engineering educators after 2012. The review revealed that research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focused on documenting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sharing preliminary findings and student feedback. Future research examining different facets of a flipped learning implementation, framed around sound theoretical framework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is still needed to establish the pedagogy of flipped learning in teaching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