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刘云玉 《天津教育》2022,(9):183-185
<正>课后习题是语文教材的辅助系统,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忽视了教材课后习题的运用价值。课后习题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后习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唤醒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关注。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自主阅读兴趣培养、重点内容解读、提升阅读素养、拓宽阅读视野等方面做出尝试,让课后习题走进课堂,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后习题“虚化”问题严重,无法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引领学生的“学”。因此,有必要立足小学语文课后习题“虚化”现状,探讨课后习题“实化”策略,以借助课后习题充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现阶段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抓住教学发展契机,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落实语文要素,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后习题是培养学生语文要素的重要方式。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效地运用课后习题,将语文要素培养落到实处。本文就挖掘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内容,提高学生语文要素的相关策略进行探讨。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后习题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落实语文  相似文献   

4.
赵万文 《四川教育》2023,(Z2):69-70
课后习题是教材编写的要素之一,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载体。用好课后习题,有利于助推语文要素落地。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预测”这一主题进行内容编排,通过旁批、依据等因素启发学生学会预测。为此,教师应关注本单元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把握预测方向、掌握预测方法,最终提升阅读能力,体验阅读之趣。  相似文献   

5.
课后习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课后习题的批阅和讲解,教师能快速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能对学生常见的错误进行集中讲解,方便其进行强化记忆。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课后习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三要”,从而有效地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具备更深入的理解。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后习题教学的重要性做出阐述,并提出几点增强其在语文课堂中应用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助学系统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最突出的创新点之一,它广泛存在于教学材料中,如课前的单元导语和阅读提示;课中的插图、注释、批注;课后的思考题、资料袋、阅读链接以及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等。何为语文要素?山东大学教授温儒敏先生指出:语文要素是指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等要素在内的语文素养。它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助学系统与语文要素二者关系紧密,相辅相成。只有活用助学系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才能确保语文要素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7.
<正>比较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通常指的是将两篇或多篇在内容、主题、表达形式等方面上具有可比性的文本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品鉴的过程。比较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活跃他们的语文思维,使他们对文本的解读、认知更加充分而深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鉴赏能力、思辨能力是极为有利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我与自然”,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用,积累喜欢的语句”。单元内三篇课文的语言都各具特色,课后习题也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去体会文本语言的生动: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75):16-18
统编教材在新一轮的教材改革中脱颖而出,是由于其注重学生阅读、重视语文要素的渗透,对唤起学生学习兴趣、规范学生学习系统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后习题作为教师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指标之一,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小学语文教师从课后习题出发,分析课后习题中蕴含的语文要素,总结落实语文要素过程中的问题后,依托课后习题,明确了教学目标,加强了学生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阅读方法,扎实了学生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吴长虹 《小学生》2023,(5):22-24
“阅读链接”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这一板块的内容和结构,发现其具有人文性、科学性、完整性等编排特点。将“阅读链接”板块作为补充教学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深入探究和学习,对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和促进学生学习产生积极作用。对此,本文简述了小学语文“阅读链接”板块的编排特点,并围绕阅读目标、阅读内容、阅读策略、阅读活动等多方面展开研究,以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与单元语文要素配套设计,提供了相应的有力抓手,有助于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后习题的功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陈正 《小学教学设计》2024,(Z1):101-103
<正>五下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选编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有哪些?笔者对四篇课文“课后习题、阅读链接、资料袋、课前导语、交流平台”等助学系统进行归类整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理解词句意思,如《景阳冈》中“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猜一猜意思”;  相似文献   

12.
"阅读链接"作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的部分课文后面有所设置,是课文的拓展与延伸,为学生提供了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根据教学现状,对课后"阅读链接"进行整理、分析,认为应充分重视利用"阅读链接"的教学价值,在课前利用"链接"酝酿情绪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13.
统编版语文教材课后习题虽然基本上是从“语言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运用”三个维度交互设计的,但在学生预学和课堂实践教学中常以问答的形式出现,导致教与学中缺乏过程体验,缺失能力生长点。本文以统编版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为例,在三个维度视野下,借助真实的情境、文本生态解读与重构实现“生态转衔”,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开辟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从内容、结构等多方面,更加契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习惯精心编制的课后习题,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起到切实的辅助教学作用,本文以小学部编版新教材为例,就课后习题特征展开分析探讨,以期通过深入钻研教材发现课后习题的语言密码,充分发挥出课后习题的应用价值,来推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1,(86):34-36
课后习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内容相互联结,共同构成小学语文课本教学的整体。课后习题中包含着对课文中关键问题的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合理使用课后习题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应透彻解读课后习题的编排意图,有针对性地教授学生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章就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使用做合理分析,并提出教学策略,以期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助学系统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最突出的创新点之一,它广泛存在于教学材料中,如课前的单元导语和阅读提示;课中的插图、注释、批注;课后的思考题、资料袋、阅读链接以及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等.何为语文要素?山东大学教授温儒敏先生指出:语文要素是指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等要素在内的语文素养.它分成若干个知...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正处于积累语言知识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把阅读内容局限于教材之内,而是要拓展与延伸课内教材知识,开展多元化的课后拓展阅读,帮助小学生积累更多语言知识。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后拓展阅读中引入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借助微课提高小学语文课后拓展阅读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拓展阅读的同时提升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锻炼语文思维能力,从中获得更为深刻的学习感悟与认知。  相似文献   

18.
课后习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有价值的内容。教师若能充分利用课后习题这一有效课堂资源,并找到恰当的切入方式,就能为阅读教学导航,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课后习题是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材内容要素"作业系统"的重要内容。笔者将部编本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课后习题按照四个类别做统计分析,分别是"语言文字积累"类、"语言文字品读"类、"语言文字运用"类和"文本拓展"类,并将这四个类别的课后习题的总数量进行比较。经整理分析,目前发现三个问题:直接体现"听"的习题几乎没有、语言文字运用的落实力度不足、课后习题与课程资源的联系不够紧密。为此,基于问题的出现,笔者提出了三条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正处于积累语言知识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把阅读内容局限于教材之内,而是要拓展与延伸课内教材知识,开展多元化的课后拓展阅读,帮助小学生积累更多语言知识。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后拓展阅读中引入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借助微课提高小学语文课后拓展阅读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拓展阅读的同时提升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锻炼语文思维能力,从中获得更为深刻的学习感悟与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