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视听觉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篇主要探究视听觉障碍儿童的基本认知能力。视觉障碍儿童的听觉注意、听觉记忆和听觉表象比正常人更好 ;听觉障碍儿童的视觉搜索 (视觉注意 )、视觉表象、运动表象和视觉记忆比正常人好。这些实验研究更好地支持了特殊教育的三原则  相似文献   

2.
听觉障碍儿童随班就读作为融合教育的创新形式,丰富了听觉障碍儿童安置于聋校之单一形式。历经口语教学与手语教学纷争的聋校语言教学模式影响了听觉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学模式。综观国内外听觉障碍儿童融合教育的语言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听语教学模式、视话教学模式、手语教学模式与综合语言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这些语言教学模式的解析,以期为我国听觉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体系。  相似文献   

3.
一、珠心算学习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作用 自闭症儿童在言语沟通与理解指令方面普遍较困难,同时存在视觉记忆优于听觉记忆等特点。珠心算教学指令清晰、规范,通过算盘操作提供视觉提示,符合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特点。此外,珠心算的拨珠口诀也富有规律,每个口诀都配有相对应的动作,用动作辅助自闭症儿童理解口诀,反复操练后大部分自闭症儿童就可掌握。  相似文献   

4.
听觉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力减退,以致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声音的儿童。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每千名0~14岁儿童中约有3名听觉障碍儿童,每百名0~14岁的残疾儿童中约有10名是听觉障碍儿童。如何及早发现听觉障碍儿童,并进行干预,帮助他们顺利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回顾关于听障儿童人格研究的研究,从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反思的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从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研究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听觉障碍儿童人格完善三个方面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韩梅 《考试周刊》2012,(85):175-176
具有一定的社会化水平是听觉障碍儿童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本文旨在探讨学前听觉障碍儿童在学校教育环境下的社会化发展情况。经调查发现学前听觉障碍儿童在独立生活、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和自我管理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听觉障碍儿童的家庭应对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听觉障碍不仅是儿童的,也是家庭的,它会影响家庭所有的成员和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本着支持儿童必须从支持家庭开始的理念,综述了西方国家近年来有关听觉障碍儿童家庭应对以及以家庭为中心早期干预的研究和研究结果,总结了家庭应对儿童听觉障碍的困难、策略,介绍了以家庭为中心早期干预的主要特点,旨在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我国听觉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和家庭支持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这使其在个性的成熟和发展方面受到一定限制,并表现出与正常儿童不同的个性特征。同时指出,不同年龄阶段的听觉障碍儿童存在着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听觉障碍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名出生于聋人家庭的听觉障碍儿童进行个案研究,探讨对其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着重研究根据设定的阶段目标分步骤地对听觉障碍儿童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具体过程和做法,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听觉障碍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使其与社会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根据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克服其心理障碍,来塑造他们的健康心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12.
有关小学生操行评语写作方面的论文,频频出现在各类教育刊物上,促进、推动了小学生操行评语写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然而,从小学生的性格、心理特征方面研究小学生操行评语写作的论文,却并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从这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Children     
王勣 《海外英语》2011,(7):60-60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一直活跃在中国思想舞台的中心。梁启超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梁启超重视文字阅读的普及,建立了“识字——阅读——理性”的逻辑关系;重视女性,肯定女性在塑造童年和保护童年方面的重要作用;还强调要培养幼童的廉耻观。梁启超一方面批判了中国落后的儿童教育;另一方面在学习西方儿童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儿童教育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16.
炎黄子孙     
  相似文献   

17.
传统儿童教育的误区可以归因在没有认识到儿童的精神发生现象和发生规律.没有认识到成人的精神世界是要经过儿童的精神世界的数次结构性转换才能达成.对儿童精神发生现象的无知是成人本位的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创作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的根源之一.中国传统教育和传统儿童文学创作所强调的将成人世界的"大道理"教给幼小儿童、时下流行的儿童读经运动等等,都是脱离儿童世界的.中华民族迄今在文化层面上尚未建立现代儿童观念和现代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8.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尊、生活满意度、孤独感、抑郁、社交焦虑和问题行为问卷对五省2134名农村籍流动儿童、双留守儿童、单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一般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留守与流动对农村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总的社会适应方面,一般儿童最好,明显优于三类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较好,明显优于双留守儿童;(2)在社会适应各指标上,与一般儿童相比,三类留守儿童的自尊低、孤独感强,双留守、曾留守儿童的抑郁高,单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高,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强、生活满意度高;与双留守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自尊高、抑郁低;(3)上述差异在女生和/或小学生中表现明显。这表明,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对儿童社会适应有不利影响,流动对儿童社会适应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理解儿童     
理解儿童要基于儿童特点。从“思维能力”、“双重生命”、“心理预置”、“幼态持续”、“儿童的原始特质”及“儿童世界的丰富性”等几方面采理解儿童。就是为了更好地去对儿童进行教育。理解儿童的教育,要相信“人可以教育”;要尊重自然,引导自由;要关注成长“关键期”;要重视游戏的价值。理解儿童就要走进儿童的世界。鉴于此,要尊重儿童本能;要坚持儿童立场;要关注儿童成长的完整性;要构建“润泽课堂”;要重视教师的人格引领以及文化熏陶对儿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理解儿童     
理解儿童要基于儿童特点。从"思维能力"、"双重生命"、"心理预置"、"幼态持续"、"儿童的原始特质"及"儿童世界的丰富性"等几方面来理解儿童,就是为了更好地去对儿童进行教育。理解儿童的教育,要相信"人可以教育";要尊重自然,引导自由;要关注成长"关键期";要重视游戏的价值。理解儿童就要走进儿童的世界。鉴于此,要尊重儿童本能;要坚持儿童立场;要关注儿童成长的完整性;要构建"润泽课堂";要重视教师的人格引领以及文化熏陶对儿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