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余秋雨散文出现于当代散文陷入发展困境之时.他创作的文化散文开拓了当代散文创作的新境界和发展的新方向;同时他以对知识分子人格和良知的探究参与了当代人文精神的建构.但余秋雨也面临着散文创作的危机和如何突围而出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丘逢甲的生命历程仅仅 4 9个春秋 ,但他处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国内政治风云突变的中国近代 ,他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实现了人生的三次转变。即由传统知识分子向近代爱国知识分子的转变 ;由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向资产阶级维新派及革命派知识分子转变 ;由投笔从戎 ,武装抗日保台向坚持实施“教育救国”的转变。丘逢甲的经历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发展、变化的浓缩。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革命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是我国先进知识分子由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思想转变,深刻反映了在中国革命的转变时期,先进知识分子不断探索真理并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斗争过程。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之一,他光辉的一生是我们知识分子学习的典范。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他和其他一些先进人物一样,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他的思想发展道路,对我国今天的知识分子来说,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瞿秋白同志怎样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呢?五四运动是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五四前,他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周素园是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他不断地探索振兴中华、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终于实现了从一个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心存敬畏     
黄明 《山东教育》2005,(1):20-20
最初喜欢上余秋雨,是在《新华文摘》上读到他的散文《一个王朝的背影》,后来又读了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大呼过瘾;而后又读了他的《文明的碎片》,逐感到一个新的散文时代来临了。自此我对余秋雨一直心存敬畏,以致对自己涂抹的那些“散文”惶然不忍再读。后来我渐渐理解了,我对余秋雨的敬畏,其实是他用敬畏的心情所描述的那些更令我敬畏的中国文化——那山、那水,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现象,余秋雨的异军突起越来越引起众多人的关注。本试图通过对余秋雨化散叙述模式的详细分析,来探讨他成功和失败、引起多人赞叹也引来不少人诟病的原因。余秋雨通过对中国古老的传统叙述方式-圆形叙述的借用、对大词和圣词的借用,成功地打动了读和征服了一个需要浪漫主义的阅读时代,从而在一个市场化的年代里,建立了他“散大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余秋雨的散文创作意味着知识分子的文化、文学在超越或摆脱了精英意识主宰和政治意识主宰之后与一般社会文化合流的趋势 ,代表了知识分子通过文学的途径重新寻求自身的文化定位和社会定位的努力。他的散文把历史对象与现实情感、宏大题材与个人体验融为一体 ;内质的悲凉更能在读者的心头绕梁三日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知识分子阶层也在发生着转变,而科举的废除,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加速了这一过程,它对于知识分子命运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带给知识分子痛苦沉沦的同时,也给了它一个转变的契机。因此不能简单地把这一精英阶层,描绘成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边缘看客。  相似文献   

10.
一栋两层的楼房,被认为“最能代表余氏家族荣耀”,2008年9月,著名学者余秋雨位于浙江慈溪市桥头镇的老宅,经有关部门上报申请成为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余秋雨先生在其《老屋窗口)一文中回忆,这座老宅是他的祖父或者曾祖父时盖的,后几易莫主,最后由余秋雨重新买下并转赠当地政府,此后,桥头镇文化站便承担起保护老宅的责任。据该镇文化站站长透露,在还未搬到上海前,余秋雨一家就住在这栋两层的楼房里,其中楼下前间是余妈妈带他看书的地方,楼上是余秋雨父母卧室,还有余秋雨书房。  相似文献   

11.
由于新中国的成立,政治、经济制度发生了伟大变革,广大知识分子自身的要求和努力,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加上新型知识分子的培养,使中国知识分子主体的阶级属性在建国初期实现了从小资产阶级到工人阶级的历史性转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知识分子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周素园能从一名封建知识分子转变成为坚信马列主义、拥护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民主人士,与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活动、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他的转变正是这些主客观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初读余秋雨的作品,觉得他的话题太沉重。可是很快,我就被他的执着与坦诚所打动。随即,在学习高中第三册课文时,又和同学们一块重新研读了他的《道士塔》;不久,又在初中新教材上看到了他的《信客》,在高中新教材上看到他的《都江堰》;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时,在复习材料中,毫不费力地就又找到了他的《远征》《永恒的坐标》《石筑的易经》《书海茫茫》《夜雨诗意》等。我惊奇地发现,文化文学界人士已经在引领青少年,让他们通过余秋雨的作品来回视中国的历史,回看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刍议余秋雨散文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美玲 《阅读与鉴赏》2007,(11):29-30,45
余秋雨先生是文化学者,也是一位散文大家。他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善于将睿智和学识在“人文山水”间邀游,使他的历史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又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人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国内外不少评论家都把余秋雨作为一代散文大师,余光中先生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曾把余秋雨与梁实秋、钱钟书相提并论:“比梁实秋、钱钟书晚出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人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他的《文化苦旅》。”  相似文献   

15.
徐强 《现代语文》2007,(9):37-38
从对余秋雨散文褒贬不一的评价入手,结合余秋雨的生活和学术背景,我们往往能够在他的文化散文中发现隐藏不住的文化动机一一对“健全人格”的追寻。找到并肯定这个文化动机,是我们认识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6.
刘春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由于时代背景及自身经历,他由一个传统文人转变为近代新型知识分子,形成了新的政治观,因此他虽有科举功名但并没有跻身封建官场,而是热衷于立宪运动。但是,刘春霖毕竟来自旧文化的阵营,旧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所以民国时期他的政治观时常表现出反动的一面。晚年的刘春霖更加稳重,以在野之身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可以说,刘春霖是近代传统士人向新型知识分子转变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7.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化对余秋雨散创作的影响,从而说明余秋雨对中国传统化的自觉继承。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90年代的知识分子,在共同经历了80年代启蒙理想的幻灭之后,都急切需要对自我身份再次认同和确认。散文文体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众多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主要表达载体。九十年代散文的繁荣与多元化状态,体现了知识分子自我身份认同的不同方式。无论是张承志等人对"清洁的精神"的呼唤,余秋雨等人对中国文化的追问与不舍,还是周涛等人对中国文化小传统的独特感受与称赞,均是以散文的方式,通过对各种"中国问题"的个性书写完成了自我身份的认同,在90年代社会文化景观中投射了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复杂印记。  相似文献   

19.
进化论帮助人们打开了久闭的眼界,在文学思想上,对中国士大夫阶层传统的思维模式产生了有力冲击,促进了他们自身观念的转变,导致了他们传统价值观的动摇和新价值观的萌生。梁启超最较早接受西方进化论的中国知识分子之一。他把西方进化论运用到中国文学发展中去,形成了近代文学变革设计的新思路。转变文学观念、建设立体工程、探寻新的模式,这便构成了梁启超文学变革设计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1895-1900:唐才常的思想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才常的思想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考察,由此可以看出他从一个旧式知识分子向一个杰出的资产阶级维新志士转变的思想轨迹,这一轨迹反映了唐才常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进步,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