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忠安 《新高考》2010,(2):16-19
知识背景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2007年12月15日,在经过两个星期的艰苦谈判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终于孕育出备受瞩目的巴厘岛路线图,它将为人类下一步应对气候变化指引前进方向。一、巴厘岛路线图的产生背景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有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为遏制全球气候不断变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在1997年的《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公约》实施取得重大突破,缔约方在日本京都  相似文献   

3.
《京都议定书》与"温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大量增加,使大气圈层的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经济、社会问题。面对这一现实,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在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一项环境保护协议——《京都议定书》,该协议旨在通过削减各国温室气体排放量,遏制全球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4.
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形成了大气的温室效应,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温平均升高,冰川大量融化,现今海平面升高了10至15厘米。这样下去,我国的上海、日本的东京、包括美国的纽约等将有被海水淹没的危险。美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虽然人口仅占全球的4%,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占全世界的25%以上。遏制全球变暖,美国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1997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其目的是针对气候变暖,减少人类温室气体排放,这是一件有利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5.
日本国家环境研究所随着我们临近20世纪末,科学家对下个世纪的全球环境相继做出悲观预测。根据联合国估计,全球变暖将持续加速,在下个100年中全球作为一个整体,大气温度将上升1-3.5℃。约在公元2000年,出现峰值以后,臭氧层的破坏还将继续下去。与此同...  相似文献   

6.
《广东教育》2010,(4):51-53
原创预测1:简介岛国斐济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瑞典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开幕式后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太平洋岛国斐济代表声泪俱下地诉说全球变暖对他们国家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围绕温室效应的争论寇景敏李国尚译柯林校他们是世界上一流的科学家。他们不相信全球在变暖,而且他们认为他们的时机已来临。一位好战的全球变暖的怀疑论者迈克尔斯情绪激昂。“实际情况是我们怀疑论者所说的总是受到气候模型论者们的嘲笑,而5年后又被他们作为自己的东...  相似文献   

8.
大国斗鸡     
美国人就是牛。 抑制全球气温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美国没有参加。别的国家,包括欧盟、日本、中国等都在努力降低碳排放,欧盟和日本甚至还跑到中国来购买碳排放指标,美国的声音很少听到。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暖最伤害穷国李维译这个题目指的是粮食丰产地区,但是不要让它欺骗你。预料的全球变暖将可能危害许多国家(特别是较穷国家)的农业,这个课题的第一个国际研究这样警告说。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航天局(NASA)戈达德空间研究所的农学家辛西娅·罗森茨韦格...  相似文献   

10.
张永军 《上海教育》2023,(14):62-63
<正>《全球公约》使得缔约国各大学提供的有关高等教育资历和课程都得到了同等价值的认可,有利于彼此之间的合作而非竞争。各缔约国的大学可以专注于发展自身的特色而不至于走向同质化。2023年3月5日,第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联合国高等教育条约——《承认高等教育相关资历全球公约》(以下简称《全球公约》)正式生效,为全球学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截至2023年1月,共有21个国家批准该条约,包括挪威、法国、英国、瑞典、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贾尼尼2023年3月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还有20个国家有意愿加入,预计2023年底缔约国能达到30~40个。  相似文献   

11.
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核心的气候变化国际法律体系未能有效减缓全球变暖,应构建具有“硬法”性质的国际法律体系.在比较国别减排、碳税、碳预算等方案后,确认以财产权为逻辑基点来分配公共物品具有更好的心理易受性和理论自洽性.具体作法是将减缓全球变暖视为大气对温室气体的环境容量,将其作为一项财产并按一人一权原则平均分配给全球民众.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全世界有超过85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了这次会议,他们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育》2014,(1):124-125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其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防止地球变暖,许多国家的代表在日本聚会,拟订了《京都议定书》,协商对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进行限制。美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但是他们在绝承认这个协议,辩解说,大量植树造林可以清除二氧化碳,不必限制排放量。  相似文献   

15.
跨入新世纪的日本能源政策封勉引导日本跨入21世纪的任何能源政策,都必须解决三项重大课题:能源的安全、全球变暖及如何提高能源工业的效率。这几个课题不仅彼此密切相关,在有些情况下还显然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因此,决定日本在未来应采取什么立场及如何应付这些...  相似文献   

16.
刘涛 《考试》2006,(11)
《京都议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稿公约)京都议定书》,旨在国际社会能通过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京都议定书》是全球惟一一个以法律形式通过的关于抑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种温室气体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CDM),2005年2月16日已经正式生效,给渴望清洁空气和环境的人们带来福音。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履行国际环保条约承诺的义务,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积极寻求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天又要热了!在刺眼的阳光下,我们想到的一个名词是"全球变暖"。可是就在几个月之前,我们国家却经历了一场来势汹汹、影响巨大的雪灾。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怎么还会有"冷冬"?"冷冬"之后,还存在"全球变暖"的问题吗?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日渐变暖,减排温室气体成为人类改善全球环境的必由之路。然而,温室气体减排指标的安排,涉及到所有国家的经济利益。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此持截然不同的态度,使减排温室气体的全球环境保护前景变得悲观起来。面向未来和共同的命运,人类应该反思“国家利益”的传统观念,走出自我利益的藩篱,在承认主观国家拥有追求和维护本国利益权利的基础上,采取适当措施,使得各主权国家愿意取合作的策略,以保护全球环境。  相似文献   

19.
试题设计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材料后的各小题。1.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对各发达国家来说,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则不必削减,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分别比1990年增加10%、8%、1%。  相似文献   

20.
向全球变暖挑战:预言与措施迪生译张奇校钤木:如果地球逐渐变暖这种情况确实在发生,那真是一个严重问题。不过目前还不能确定是否真的如此。在研究今后气候变化方面,对与二氧化碳密切相关的碳流量的研究至关重要,因为地球变暖的一半原因在于这种气体。田中教授,您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