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红阳 《生活教育》2008,(10):49-50
修改学生习作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沿袭已久的修改模式是"学生写,教师改"。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绞尽脑汁。而学生并不领情,常是一塞了之.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账,改与不改都一样"。朱自清先生回忆自己在中学教语文的经历时也感慨地说:"批改学生作文是一件最徒劳无功的工作。"为改变作文修改中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耗时低效的现状,笔者尝试将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理念应用到作文修改中.洞开了学生习作修改的另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写作能力中有这样的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也是强调了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我在教学中从"替学生改作文"转变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这样做可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可以让学生理解、发现和掌握写作技巧,让习作和修改者实现"双赢",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4.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应变"重写前指导"为"重写后修改";变"替学生修改作文"为"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与欣赏作文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摸索出一套修改模式,将它命名为"导牖修改,激活文字"。"导牖"是引导启发的意思,"修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导牖修改"就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进行点评、修改、鉴赏等。在这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激活内心的文字,写出充满生命力、能够表达真情实感的个性化文章。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老先生对于批改作文曾经这样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生的作文训练,不仅要多读多写,还要多让学生自己修改。有人说好文章是学生自己修改出来的,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要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必须激起他们修改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究竟怎样引导和指点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集体评改,激起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作文修改至关重要!但如何修改,却成为作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辛辛苦苦改作文,学生马马虎虎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写作能力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学生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作文就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极为不利。因此,教师转变观念,授之以渔,指导学生如何自己修改作文,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在以往的作文批改中,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而作为主体的学生则冷眼旁观。这种高耗低效的作文修改模式,无视学生在作文修改中的主体性。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自主、合作式地融入到作文修改中去,让学生在主动有效的参与中提高写作素质。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过程又是制约作文教学发展的瓶颈。《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自己评改作文,互相评改作文,通过交流沟通以分享感受和见解。"因此,作文教学评价在学生自主互助下实行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的一贯做法,就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往往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水平去要求学生,动辄“刀削斧砍”,批得“体无完肤”,而留给学生自己修改的余地却很少,使得学生误以为自己只管作文,修改是老师的事情,作文的修改权完全由教师垄断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助长了部分同学作文草草成篇的坏习气,写完之后不再看一看。这样,就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他们的修改能力、写作能力都处于停滞状态。新课程的实施,也为作文教学带来了革新。它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作文的自主地位,鼓励学生参与作文评改。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极为不利。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要使学生养成习惯,无论学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看作一种思想过程。"由此可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一个值得重视的环节。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修改的思想、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做好有  相似文献   

13.
根据作文教学的实际,结合学生的状况,依据《大纲》中“作文教学要重视批改和讲评的指导作用。批改作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要尊重学生的原意,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这一要求,我研究、改进作文批改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这一过程,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改、互改等形式,培养了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对于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改变作文的教学费时、低效的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敬普 《考试周刊》2010,(41):66-6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纽成部分。作文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但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害怕作文,视作文为负担,应付交差:不少老师也对作文感到头痛.视为苦差,敷衍了事。这样就造成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就必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文评改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修改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笔者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了学生"自改"、"互评"的作文评改尝试。经过反复实践,使笔者体会到,学生自己评改作文对训练其修改方法,培养修改习惯,提高自身写作能力是十分有益的。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讲清评改作文的意义让学生自改、互评作文,教师要讲清修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星明 《教学随笔》2014,(10):20149-20150,149
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初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低效"现象,作文课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效果不大,学生普遍存在"没想法,无话写"的问题,而学生的作文也严重脱离实际生活,不能真实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受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极具功利性,单纯为了追求"高分",而将作文教学模版化。针对初中课堂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学"低效"的原因,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努力构建有效课堂,研究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思、有所获,从而极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但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害怕作文,视作文为负担,应付交差;不少老师也对作文感到头痛,视为苦差,敷衍了事.这样就造成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就必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精批细改"的要求下,作文修改一直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至今未见有大的改观,这是由行政领导的明文要求、学生家长的过度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禁锢三大原因造成的。其实在现实教学中,让学生实现相互批改作文是可行的,而且可以让学生相互借鉴,提高作文鉴赏能力,当可改变目前作文批改"高耗低效"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不少教师头疼的事。许多教师花大力气精批细改学生的作文,而学生最多看看分数和评语,然后就丢在一边,束之高阁。作文批改往往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叶圣陶先生也说:“我发现十几年来,辛辛苦苦地批改作文,所得到的结果是徒劳无功。”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批改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可见,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也是作文教学中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作文教学一向是公认的难题: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鉴于此,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主要从营造良好的作文教学氛围,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会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方法合理、加强训练,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指导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重视作文修改,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五方面具体论述了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