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这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讲的一个故事。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则正,满则覆,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荀子·宥坐》)弓满则折,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先哲们从中悟出深邃的人生哲理。孔子没有在课堂上反复灌输、时常忠告:谦受益,满招损。带领学生走出学堂时偶然发现欹器,孔子领会了它揭示的深意,也发现了教育学生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报》报道,在海南省海口市一处静谧的别墅区设立了孔子学堂,该学堂创办于2010年,到今年暑期,学生达到60多名。其诵经教育模式受到一些家长的追捧,有些甚至让孩子退出常规学校,每日在孔子学堂读经诵典,不写作业,也不考试,老师只要求孩子们背诵而不要求理解。这种有别于现代教育的教学形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反思。这些家长有的不认同现行教育模式和理念,认为是用最复杂、最辛苦的方  相似文献   

3.
门田峻德日本福山银河学院董事长、福山银河孔子学堂理事长。福山银河孔子学堂位于风光秀丽的日本广岛县福山市中心,由学校法人银河学院和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共同主办。福山银河学院的前身是门田武雄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兴教办学的老师兼校长,因此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奉为教育之神,古代的学生初进学堂,都要祭拜孔子。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关孔子的生平事迹留下的并不多,主要集中于《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中。而《论语》作为一部由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录的有关孔子言行的专著,更是成为永久的经典,历代传诵。在《论语》一书中,有大量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和格言,如“温故知新”、“过犹不及”、“不耻下问”、“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当然也有许  相似文献   

5.
机器人来了!     
还记得“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姐姐的那场神奇的“太空授课”么?人类探索科学高峰的步伐一刻也不曾停歇.这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家就有一个探秘科技的“神人”. 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到江浙游玩.在江苏常州淹城春秋文化园的一座孔子学堂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弟子正环绕在孔子身边,聆听老师的教诲.曾皙侃侃而谈:“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只见大家或坐、或卧,有的目光灼灼,有的眯眼沉思,有的抚琴低吟,神态各异,情趣盎然.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中“到N进K学堂”一句,课本的注释为:“N指南京,K学堂指江南水师学堂。鲁迅于1898年到南京进江南水师学堂读书,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此条注释对青年鲁迅在南京求学的时、地转换说明准确无误,但其中“K学堂指江南水师学堂”的解释不确。  相似文献   

7.
《<呐喊>自序》“到N进k学堂”的注释说:“N指南京,k学堂指江南水师学堂。”后一句不确。首先,从有关记叙看,“k学堂”应该是指矿路学堂,而不是水师学堂。课文写道:“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终于到N进k学堂了,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也就是说,在这所学堂里,他才第一次接触到西方文明,学到新鲜的科学知识。据鲁迅的《自叙传略》和《琐记》,他到N(南京)是先进了水师学堂(这可能是编者误注的原因所在),“做三班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孔子学堂"是中国孔子基金会开在江苏省职业学校的第一家。学校承中华之脉,养堂正之气,扬上善之德,以"孔子学堂"为载体,以提升师生文明素养为目标,以促进学生人格养成为主线,确立了"六位一体"经典阅读的育人路径:经典阅读+环境文化,经典阅读+主题活动,经典阅读+校本教材,经典阅读+社团活动,经典阅读+教学实践,经典阅读+信息化手段,经典阅读+社会公益。  相似文献   

9.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人小时候如果在家庭里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形成了良好的处世、做人、学习习惯,将会终生受益无穷,给人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著名爱国将领朱庆澜说得好:“小孩子生下来好像雪白的丝,在家里养活了六年,好似第一道染缸;六岁进了学堂,好似第二道染缸;二十岁以后出了学堂到世上同人办事,好似第三道染缸。”他认为  相似文献   

10.
武进 《中国教师》2007,(2):61-62
孔子重德,他说:“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孝悌、爱众、亲仁”置于“学文”之上。他在德育上的启迪自觉、注重行动的理念,以及扎根实际、引导自律的方法是很值得继承的。下面仅对孔子德育思想中的“三省吾身”与“推己及人”进行思考与引申,以期对中学德育有所启示。一、“三省吾身”——道德反思法道德反思法就是通过发言、交谈、书面等形式对自我道德认识与行为进行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促使自身道德水平向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德育方法。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相似文献   

11.
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首创私学,使平民子弟也平等地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公开声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这里说得再明白不过:只要送上微薄的十条干肉作为拜师礼,我没有不给予教育的。不管现实生活中将人分为多少“类”,而要进入我的门下接受教育,我都欢迎,绝不会接受某一“类”而拒绝另一“类”,一律平等对待。孔子的教育平等思想表现在很多方面:一、师生之间关系平等孔子从来不摆师道尊严的架子,师生之间经常讨论各种问题。有一次,孔子带着子路、子贡、颜回北游农山。孔子请他…  相似文献   

12.
在孔子诸多的弟子中,老先生最欣赏、最钟爱的恐怕莫过于颜回了。对于颜回的志向、品行和道德,孔子曾赞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英年早逝,孔子悲伤得不能自已。然而尽管如此,颜回还是被恩师孔子怀疑了一回。那年,孔子领着众多弟子到处奔波,困于陈蔡,“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吕氏春秋·君守》)野菜汤也喝不上,七天米粒未进,孔子深感体力不支,只好白天睡觉了。颜回讨回米烧起饭来,孔子迷迷糊糊闻到了饭的香味,他眯着眼睛看颜回在灶上忙活。谁知,他看到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  相似文献   

13.
教学实验自古有之 ,如春秋时期孔子创办私学、采用的“启发式”教学等 ,在某种意义上说 ,就属教学实验范畴 ,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教学实验始于 1 86 0年清政府开办的同文馆。同文馆首次采用西方模式办学 ,随着同文馆办学的成功 ,1 90 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大办学堂。与此同时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也随之兴起。1 91 1年全国教育总会联合会第一次会议在上海的召开 ,标志着现代中国有系统的教育研究组织的诞生。纵现中国现代教学实验的发展历程 ,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诞生期 ( 1 9世纪中叶至 2 0世纪初 ) ;形成期 ( 2 0世纪初至 …  相似文献   

14.
常常“温故而知新”的孔子老师怎么也不相信自己会下岗。孔子说只怪内己.面对下岗的原因.孔子心服口服!  相似文献   

15.
大通学堂,原名“大通师范学堂”,1905年9月(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创于浙江绍兴。这个学堂与清末废料举后办的学堂大不相同;与光复会其领导人及其骨干分子在上海、浙江、安徽等地兴办的学校也有区别;它有自身的特点,现就个人所知简略介绍如下。首先,该校以培养军事骨干为主。学校的主要创办人徐锡麟认为:“强邻日逼,不  相似文献   

16.
王吉彦 《小学时代》2014,(Z2):38-39
<正>咖啡猫:这个暑假,我跟随陕西省博物馆王吉彦老师过了一把"穿越"瘾,和孔子来了一次近距离接触。在仿古建筑"孔子学堂"里,惟妙惟肖的仿真机器人"孔子"与四位弟子活灵活现,时而眨眼、挥手、摇头,时而开口说话,游客可以直接与"孔子"进行对话。如果你提问题,"孔子"还能逐一作答。听着听着,我对《论语》的理解似乎又深入了一些。不信你看,  相似文献   

17.
问题解答     
问:诸子百家指的是些什么人? (四川宜宾十一区小学李仁群)答: 诸子百家这一名称是汉朝以后才有的。诸子是指的孔子以外的先秦一切思想家。百家是指儒家以外的一切思想学派。汉武帝时“表彰六经,罢黜百家”。汉武帝为了要从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他把孔子为首的儒家和儒家所信奉的六经的地位特别提高, 把儒家与儒家以外的墨家、法家、道家等学派区别开来。所以古代所说的诸子不包括孔子在内,百家也不包括儒家在内(儒学中的孟子、荀子还是诸子)。  相似文献   

18.
一、K学堂鲁迅《<呐喊>自序》里有云:“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N自然指南京,K学堂呢,拙著中曾说:“K学堂指矿路学堂(附设于陆师学堂)”(《鲁迅作品难句解》,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4月版,第129页),后来见高中语文课本注为:“K学堂指江南水师学堂,鲁迅于一八九八年到南京进江南水师学堂读书,一八九九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82年11月上海第1次印刷本第172页)。  相似文献   

19.
一、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孔子教育学生不倚老卖老,不居高临下,不盛气凌人,而是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话语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孔子又说:“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孔子的设问启发很有意思。首先,他洞悉学生心理,知道学生个个才华卓越,抱负远大,但是没有人赏识、重用,所以免不了牢骚满腹、怨声载道。这种表现当然不符合孔子的“君子”标准,孔子曾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正是抓住这种现状设问,一下就问到学生心坎里去了。孔子这种立足现实、洞悉心理、循循善…  相似文献   

20.
《礼记·檀弓》有“既得合葬章”文如下: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