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H学院通过多年探索,初步构建了“四项机制、三大平台、三大活动”高校资助育人体系。该体系以精准认定、规范管理、科学引导、系统帮扶四项工作机制为保障,以勤工助学、成长辅导、资助服务三大工作平台为基础,以“淬励”育人行动、社会实践、素质拓展三大特色活动为载体,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新发展阶段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高校资助育人应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工作导向,以“精准育人”思维促进资助育人工作,以“三全育人”理念引领资助育人工作,以“劳动教育”途径提升资助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对博士后成长与国家科技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发挥基金资助效果,采用文献法阐述了该基金会的发展过程,历年资助金的规模变化和资助博士后数量发展,资助金的资助效益,分析该基金存在着资助面较低且不稳定,资助类别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固定政府资助比例”,“调整资助类别与等级”和“改进评审制度”的资助政策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十三五”时期普通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回顾,指出后脱贫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学生需要角度提出后脱贫时代怎样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资”与“助”,以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匮乏需要和成长需要,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为推动后脱贫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徐雄波 《广西教育》2022,(15):68-71
本文阐述创新高校精准资助模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促进作用,分析当前高校精准资助模式还存在顶层设计不够科学、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评估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资助风险防控有待加强等问题,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构建“14125”精准资助模式的实践为例,论述高校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模式的实践路径,即做好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体系、健全考评激励机制、加强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学生资助指导思想的嬗变及其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大学生资助指导思想先后历经了从“宗教、慈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为了国家利益”思想→“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与“人力资本投资”思想→“扩大选择自由”思想→“成本分担”六大理念的嬗变,它在三方面给我们以借鉴:一是指导思想要多元化,以共构资助大厦;二是资助指导思想要与时俱进;三是注重多元思想指导下的政策创新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开始思考“成长需要”的研究内容、方法和价值。本文在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中理解大学生“成长需要”的概念;分析论证了“成长需要”的结构框架;进而提出比较适合“成长需要”的研究方法是质的研究;最后归纳了“成长需要”研究的价值追求,为大学生“成长需要”提供了比较现实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当教育中的财政投入、物质保障、制度建设这些“物的要素”的完善已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们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期望就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人的因素”上来。当数育日益将学生的真实成长作为自身的使命时,作为学校能动要素的校长、教师的成长将成为教育持续改进的变革力量。 对教育持续发展的期待,需要我们关注教育中“人的因素”的持续 成长:关注“人的因素”的成长,将成为教育发展无止境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美国高校资助制度及其借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成本分担”与“教育机会均等”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成本分担”促成了高学费制度,而高学费是美国大学得以生存的基础;“教育机会均等”促成了各种高等教育资助制度的发展,保障家庭收入较低的学生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美国多层次的资助制度和高等教育资助管理模式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湖南文理学院转变资助工作观念、创新资助工作方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一中心、二转化、四融入、八主题”高校资助育人新模式。新模式以精准资助机制、精准育人机制、精准管理机制3项机制为工作机制,以协同育人平台、精准帮扶平台、银校合作平台三大平台为工作平台,以“十佳学子”评选活动、“感恩”系列教育活动、浸润式育人活动三大活动为特色活动。新模式实现了资助制度建设规范性与精神关怀人文性的统一、资助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受助学生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石金婵 《广西教育》2023,(14):67-70
本文论述“从解困到育人”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内涵和意义,论述普通中学实施“从解困到育人”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策略:构建并完善“从解困到育人”资助管理体系,组织和开展资助励志育人活动,开发与研究资助励志育人校本课程,完善“从成长到回馈”的资助育人机制,深化回馈资助育人实践。  相似文献   

11.
梁兴辉 《天中学刊》2004,19(4):39-42
从成长经济的观点来看,对城市成长的追求,是一个对成长经济的追求过程。城市成长经济的实现需要良好的成长政策环境、正确的成长战略思想,需要学习与模仿,特别是想象与创新。城市成长政策的制定需要有成长经济的指导思想,突破对城市以“规模”论发展的思维模式;城市成长战略的制定需要一种超竞争的眼光。营造自己的“生态小环境”;城市的创新最根本的是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郑林 《文教资料》2014,(9):142-143
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已经建立了奖、贷、助、补、减的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但仍面临着重视经济资助,育人作用缺失;缺少育人组织和平台,资助育人缺乏内容和形式创新;不能发挥贫困大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其全面成长的三方面困难.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慈善义工队的工作模式,促进了资助育人的组织平台建设,并进行了管理探索,能够发挥贫困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其全面成长,丰富和完善资助育人体系,实现从“获得帮助”到“回报社会”,从“经济资助”到“精神塑造”和“能力培养”的跨越,实现了资助的全面育人功能,为国内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参考模式.本文展望了高校大学生慈善义工队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生教育实行收费上学是我国在市场经济下的发展研究生教育的现实选择。目前我们已建立“奖、勤、贷、补”多元化叠加模式的研究生资助 ,能保证研究生基本生活需要 ,但力度仍与研究生实际生活需求有距离 ,研究生生活水准在在职职工人均收入标准以下。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 ,为实行研究生收费制度创造前提条件。本文回顾我国研究生资助历史 ,分析目前研究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以史为鉴 ,就如何建立与研究生收费制度相适应的研究生资助体系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4.
欧海燕 《广西教育》2023,(18):87-91
本文阐述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常态化制度化的内涵要义,认为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常态化制度化是遵循高校资助育人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和推动大思政格局的重大举措,并从狠抓日常工作、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实施成效等方面提出实现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常态化制度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黄光华 《广西教育》2023,(17):36-39
本文分析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资助育人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资助育人体系下影响思政育人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论述在资助育人体系下开展农村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的策略,提出创新资助育人管理模式、开展多元资助育人主题活动、加强受助学生自我教育等思政育人路径,形成“解困—育人—成长”的资助育人机制,促进农村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资助包计划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规范合理的配置,使学生获得与其困难程度相称的经济资助。中国高校资助包计划是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2007年以后,面对资助项目和经费的快速增长,我国高校引入国外资助包计划,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其具有“分级资助”、“贫困生优先”、“助人与育人相结合”、“专款专用”等本土特色。从实践结果看,资助包计划促进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公平与效率,今后应加大资助包计划的实施面;另一方面,可改进贫困生认定方法,细化学生分级,健全收入和财产申报制度,以提高其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7.
职业院校教师的成长需要外在条件的支持,更需要内在自我意识的唤醒。缺乏自我意识的教师在教育改革和教学过程中扮演着“真空人”、“夹心人”、“边缘人”和“工具人”的角色。致力于唤醒职业院校教师的生命意识、反思意识和发展意识,其成长才会拥有不竭的动力。教师在自我唤醒与超越中提升自我生存的质量,不断地从“实然我”向着审美境界的“应然我”迈进,实现心灵的解放与自由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以两所不同类型高校作为研究场域,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通过对深度访谈资料进行编码、文本分析以及理论饱和度检验等分析,发现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在贫困认定、公示伦理、制度宣传和育人机制中存在多重育人困境,这种困境背后是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制度局限性的外化表现,蕴含着深层的制度逻辑:其中贫困生身份认定的“阿喀琉斯之踵”体现资助育人的运行机制和政策目标的脱节;学生资助政策中的公示环节和政策宣传过程中所产生“两难”背后是政府政治逻辑和贫困生情感逻辑的一定程度的匹配偏差;资助育人执行“困境”凸显了高校育人逻辑和管理逻辑名实分离。新时代充分发挥学生资助育人功能,应推进信息化条件下贫困生甄别的技术重建,贫困生权利义务均衡的机制重塑,去污名化前提下的贫困生自尊自信的情感重现以及“立德树人”理念下资助育人的模式重构,从而实现高校学生资助“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突围。  相似文献   

19.
职业院校教师的成长需要外在条件的支持,更需要内在自我意识的唤醒。缺乏自我意识的教师在教育改革和教学过程中扮演着“真空人”、“夹心人”、“边缘人”和“工具人”的角色。致力于唤醒职业院校教师的生命意识、反思意识和发展意识,其成长才会拥有不竭的动力。教师在自我唤醒与超越中提升自我生存的质量,不断地从“实然我”向着审美境界的“应然我”迈进,实现心灵的解放与自由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关于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新的形势下 ,解决贫困生问题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实现制度创新 ,探索一条外界资助与学生奋斗相结合 ,以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为主 ,助学金、减免学杂费为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二是深入开展思想教育 ,不断提高贫困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培养贫困人健全的人格 ,把解决贫困人的问题与培养“四有”新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