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新的课程标准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手把手”教学模式,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倾向,突出以学生为本,真正确立!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方向表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确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践证明,传统的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体性的弘扬。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则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新构建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部分体育教师却片面地理解为“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以学生的快乐为中心”,导致了极端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以生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生为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往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未真正突出学生主体,教学仍然在教师灌输下完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必须设计能够突出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构建全新的初中体育课堂。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每个学生的权利.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必须特别强调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因此,正确认识、重新评价和积极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主体主要包括体育教师、学生和校长。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影响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主体进行了理论探讨,旨在能进一步帮助大家提高对影响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主体的认识,更好地促进和推动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张卫兵 《考试周刊》2008,(47):121-122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设置的必修课程之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否提高、运动技能是否增强、健康状况是否得到改善等方面。而传统的体育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运动技术是否掌握、身体素质是否提高,体育成绩是否进步。前者是以促进学生健康为目标,关注的是学习的全过程;后者是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有效学习,为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更多更科学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中加以实践,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体育课堂教学的弊端。在阅读了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后,回想自己经历过的体育课,感受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方面面发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积极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体育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体  相似文献   

8.
张明芝 《甘肃教育》2003,(12):46-46
新体育课程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将新体育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而大面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体育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体育教育中的健康目标变得越来越突出和明显,现今的学校体育教育将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的结合了起来。新的课程标准中牢牢关注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利益、学生的健康成长,可见体育教育是任重而道远,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大的关系。众所周知,体育给人们带来的是身体健康领域的受益,我们在这里要关注的是学生个性健康,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等。  相似文献   

10.
刘汶渤 《考试周刊》2010,(29):133-13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全体参与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前提 活动是主体参加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无所谓主体。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四条基本理念:一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三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四是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这四条基本理念很适合我国体育教育的国情,更是当前  相似文献   

12.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独白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教学的发展需要。新课标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虽然目前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尝试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本文在对话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试图弥补对话式教学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中学体育校本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巍 《西藏教育》2009,(2):32-33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教育目的,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一系列过程。在我区学校体育的发展还不容乐观,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还没有很好地结合地域和民族的特点,学校体育课程开发建设还没有形成自身的民族特色。为使我区学校体育显现地方民族特色,笔者就西藏中学体育校本课程中引入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课程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激发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们的体育意识逐渐增强。国家重视学校体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体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普遍探讨的问题.启发学生全体参与,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念,发扬教学民主和营造和谐课堂环境,改进教学方法和改革学习评价方式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与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以及分  相似文献   

17.
《学周刊C版》2017,(12):42-43
中学体育课程是一门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生健康为目的的重要课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何更好地落实中学体育教学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课题。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完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本人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多年,在教学过程中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在多年的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一些适合中小学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人以篮球教学为例,主要教学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姣 《学周刊C版》2014,(2):207-207
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教师的教学地位.将学生视为加工对象.整个教学活动就是教师通过教学来对学生施加影响.以达到改造教育者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无视学生学习的主观性与主体性.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影响作用.使得教学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学生主体性缺失是教育界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参与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提升体育技能.增强体质.陶冶性情呢?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落实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八个基本理念:淡化“竞技体育”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重视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改革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