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只知道这本书名字的时候,我以为,这本书更适合女孩子读。可是,当我把它读完,眼泪静静地流出来的时候,我知道,这本书,适合每一个孩子读。上个周五,读书课上,我把这本书发给你们。那节课,你们非常安静地度过了40分钟。我其实也在观察你们的读书情况。有几个孩子,并没有很用心地去读,只是来回地翻书页。还有一个孩子,读了几页就放下,看另一本书去了。所以,当马上就要下课,当我知道有一个孩子说这本书一点儿都不好玩的时候,我很伤心。我知道,世界上没有非读不可的书。我也知道,多读有趣的书对你们来说多么重要,所以,《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詹姆…  相似文献   

2.
韩震演讲 《大学生》2013,(17):58-59
正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相长如今,知识的数字化和互联网改变了人们去获取知识的渠道。信息已经全球化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多样化了。我们过去买本新书都很困难。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上课讲得不生动,但是他讲得挺深刻、系统,后来我到北京来读研究生,买了一本书一看特别熟悉,发现就是老师讲的。他提前买到这本书,我们见不到,他就念这本书。现在就不行了,信息化时代,老师再这样干,肯定被学生哄下台去了。现在互联网、iPad、手机都具有学习功能,知识产业和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最近看了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文章《一个人的网络学院教学震动了世界》,一个美国人创办了可汗学院,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读书,活到70多岁当然读了不少书,但并不是“读书”都有故事可讲。像现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总是要找本书随便翻翻,这大概没有什么故事可讲了。但有时读一本书会影响你一生,会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会让你常常记起,甚至你会一次又一次地向别人讲述。1950年我还是北大哲学系三年级的学生,现在是我妻子的乐黛云,她是北大中文系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一起在北大青年团工作。有一天乐黛云拿了伏契克的《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给我看,她说:“这本书表现的对人类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你会喜欢它。这本书是捷克共产党员伏契克在1943年…  相似文献   

4.
爱的一天     
孩子们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孩子们又是一本可以让人读懂的书。教师要读懂这本书就必须用你的爱和真诚去感悟,这样才能体会到这本书带给你的无限感动和乐趣。每天早晨晨间活动结束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人间鲁迅     
人间鲁迅蒋子龙记得上中学的时候第一次读一本赵朴初写的关于佛教的书,作者开篇第一句话就是:“释迦牟尼是人不是神。”书里其他的内容全记不得了,却清清楚楚地记住了这一句。人一生要读许多书,每一本书能让人记住一两句话就算不错了,恐怕有些书连一句让人记住的话都...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纳博科夫在《优秀读者和优秀作家》中说:“文学巨匠当初运用想象写出了一本书,后来读这本书的人也要善于运用想象去体会他的书才是。“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件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创造出来的新鲜  相似文献   

7.
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去读,阅读感受和阅读收获往往不一样。一些同学在阅读过程中,只注意让自己沉浸到文字中去,而从来不留意阅读方式和方法。很多时候,读了一本书到底有什么收获,自己也不甚明白,反正是读过一本书了。  相似文献   

8.
卿笃辉 《初中生》2006,(3):53-54
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去读,阅读感受和阅读收获往往不一样.一些同学在阅读过程中,只注意让自己沉浸到文字中去,而从来不留意阅读方式和方法.很多时候,读了一本书到底有什么收获,自己也不甚明白,反正是读过一本书了.  相似文献   

9.
感受幸福     
《同学少年》2008,(4):28-28
在我的整个儿人生中,有一本书将一直被我珍藏在心中,我将耗费一生的时间去读她。读懂她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这本书便是我的父母。阅读父母,有时通俗易懂,有时又那么深奥;她有时会缓缓讲述一个道理,又会毫不犹豫地揭示人性丑陋的一面;她或许繁琐冗长,又或许短小精悍。阅读父母,就好像读一部永远翻不到头但总是能带给我启示的巨著。我将珍藏这本书给我的一切。一、心中的童话——童年  相似文献   

10.
每个学生都是一本活生生的书。作为教师,在教学生读书学习的同时,也应从多角度、多层次入手,以辩证全面的观点去认真耐心地研读学生这本书。不论教师按怎样的设想去研读,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那就是一定要把学生这本书读“活”,切莫往“死”里去看。现在的事实是,不少教师在读学生这本“活书”的时候,走进了“死看”的窄地。学生调皮淘气,甚至捣蛋生事,“传统”的惩罚手段自然会上,“成不了器”的口边语自然脱口而出;学生思维活跃,冒犯了教师尊严,“难管难调”的旧话自会跳上“正席”;学生成绩不理想甚至很差,就贬之为“死老筋”,“不是成才…  相似文献   

11.
每个学生都是一本活生生的书。作为教师,在教学生读书学习的同时,也应从多角度、多层次人手,以辩证全面的观点去认真耐心地研读学生这本书。不论教师按怎样的设想去研读,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那就是一定要把学生这本书读“活”,切莫往“死”里去看。  相似文献   

12.
史铁生的书,给人的感觉总与轻松无法联系上。他的笔触极广,涉及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很多。一般说来,是非要用脑用心去读不可的,一遍两遍甚至更多遍。细细地品味,认真地思考,想来有点累,但是,也许只在某一偶然的时候,你会从中领悟出一些东西,也就受益无穷了。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他最近出版的人生笔记,以下摘录了一些片断,也许您可以从中领略其写作的一些特点,并通过韩少功的读后感受来了解到这本书的一二。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谁都明白:要读很多书,要旅行很多地方。然而,我在十多年前却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别一种感受:读一本书,行万里路。读明白一本书,居然需要行万里路?是的。这是我的一个阅读经历,也是我的做学问的经历。我说的这一本书,就是美国著名文化批评家杰姆  相似文献   

14.
<正>经常听见有人说,读了很多书,语文能力也没有明显提高。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说,学语文,读再多的书也没用!其实有些人虽然读了很多书,但都只是略读,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读书。并没有深入进去,也就是说,他只进行了大量的浅阅读,而没有进行深度阅读。因此,提高语文素养,只会是事倍功半。深度阅读提倡带着求知的渴望去阅读,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具体地说,一本书,不光是要读懂它,理解它,  相似文献   

15.
前段时间,我读了《祖国的明天更美好》这本书,受益匪浅。这本书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牺牲一切为祖国建设出力的事迹。这些人当中有的付出了青春,有的则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全都是靠前人的播种。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耕耘,就没有现在的美好生活。这本书同时也激励着我们从小立志,换句话说,就是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只有有了理想,才能为理想拼搏、奋斗。老一辈革命家为了祖国的明天,牺牲了太多、太多,而现在我们却不懂得珍惜,更不要说长大建设祖国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好了,可是如果我们不去珍惜,不去创造,那么我们将会回到从前…  相似文献   

16.
这学期,刘老师推荐了一本好书——《青铜葵花》,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完,并写出感想。往年都是孩子他爸完成的,可这一次孩子非要让我读,说这是曹文轩写的,里面的文字实在是太美了。我想,连孩子都感受了书中的美,究竟美到什么程度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青铜葵花》。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这不过是一本少儿读物,没有多大可读性,顺手翻翻,却越看越有味,  相似文献   

17.
读男人这本书,会让人读出力度、亮度、深度。当然我指的是那些值得一读、可读性强的男人。最近我脑中挥之不去的是一个生命贴恋着许许多多生命的男人。我读男人这本书,最大的心得是:男人要有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8.
"要当教师,就要甘受一辈子的清贫。"这是我读本科时候在一本书里看到的。"教师待遇不好,特别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如果走上了教师之路,那就与理想的‘小资’生活无缘了……"那时我还不懂什么叫职业,什么叫幸福生活。有一天,室友开玩笑地说:"这些中小学教师都怎么了?大四在中学实习时,一个老师告诉我:‘不要当老师,当老师很苦的!’我当时只是笑笑,以为老师跟我说笑,没往心里去。现在读研了,前一段时间去一所小学调研,跟那里的老师聊天,结果一个老师也劝我:‘不要当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基础复习时,要做到“薄书读厚”.在巩固加强和归纳总结的阶段,要“厚书读薄”.同样一本书,既要读厚,又要读薄,这便是一种复习方法.所谓要将薄书读厚,是因课本上的内容是有限的,如果你仅仅记住了上面的公式,并会利用这些公式解答课后题,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复习的时候,你就需要立足于课本而超出课本,多想几个  相似文献   

20.
德国作家保罗森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犹如一本书,傻瓜们走马观花地随便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阅读它。”感觉很有道理。生活如读书,每个人都是书,每人又都是读者。读别人,又读自己。而自己是最好的一本书,也是最重要的一本书。细想一下有时候我们连自己这本书都读不懂,更不要说读懂人生之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