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高等教育中人才浪费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性和消费性投资形式,其浪费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高等教育中产生的各种浪费已经成为新时期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的一大症结。本文试图通过对教育过度、学历高消费、知识闲置、知识淘汰等高等教育中人才浪费现象的分析,找出高等教育中人才浪费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深化现象是我国目前教育发展中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其直接后果是使教育的信息甄别功能加强和生产功能削弱,导致知识失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本文从我国高等教育深化的现状出发,分析导致我国高等教育深化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对我国高等教育深化问题的解决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扩招,教师资源浪费和学生资源浪费现象日益凸显,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的症结。本文试图通过对师生比例失调、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教师考核机制不合理导致的人才浪费以及学生"学非所愿""用非所学"、学生所学知识技能陈旧等导致的人才浪费两个方面,找出高职教育中人才浪费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校是培养高境界和大视野人才的学府,其学科专业建设一般由理论、知识和技能三大系统有机构成。缺乏正确理论指导与知识观照,势必造成教学实践的盲目性与人才培养的极大浪费。高职以动手能力强作为教育教学的标志,是对大学开办的反动;零距离就业干扰高校指导思想并降低其学术品位,阻遏可持续竞争性人才的培养;双师型教师概念的运用已经严重庸俗化,违背了教学规律和原则;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学科、专业的通识教育与专门化教育,而非行业的自行教育。此类错谬亟须纠正。  相似文献   

5.
人才市场化条件下高等教育功能的变迁.高等教育与人才市场构成了以人才为圆心、以对知识的需求为半径的两个同心圆,于是人才市场与高等教育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同素异构关系.通过对这一关系的分析呼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并主张通过立法规范人才市场运作,力避"人才过剩"现象和全社会资源的浪费,为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培养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和基础.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在校生数垦已经不是问题,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质量问题.社会上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向高等教育要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教育当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源泉保障,但在高等教育面临创新化、国际化、信息化、大众化挑战的时代背景下,与学生接触最紧密,对学生情况最了解的高校辅导员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迎来了一片广阔的天空.  相似文献   

7.
美国教育学家马丁·特罗在考察欧美国家高等教育的基础上,提出"高等教育由精英型转变为大众型的标志是毛入学率达到适龄人口的15%—20%"的观点.2003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校生已经达到了1900万人,毛入学率占适龄人口的17%,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人才的教育跨入了大众人才的教育.随着高等教育在普通民众之间的普及,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质量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良性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可以说,没有质量,高等教育就失去了培养人才的意义,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深化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深化现象是我国目前教育发展中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其直接后果是使教育的信息甄别功能加强和生产功能削弱,导致知识失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本文从我国高等教育深化的现状出发,分析导致我国高等教育深化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对我国高等教育深化问题的解决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等法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法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由于我国法学教育盲目学习西方模式,严重脱离我国社会现实,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长期以来,我国法律教育模式问题一直是法学教育界争论的焦点,迄今为止仍无定论.文章旨在通过比较中西方的法学教育,分析我国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以便能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实际,明确我国法学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论高职教育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产物.它对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的合理分布,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若没有准确定位,则会造成损失和浪费.本文通过分析,对高职教育进行了定位,并提出了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