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社会压力的增大,高职院校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但由于学校对学生心理与思政教育机制的不健全,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后果,这使学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将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新模式。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需要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培训,而且要在思政教育的同时辅以心理健康素质培养课程,以促进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互融合,实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青年学生,必须抓好思政课堂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三个平台":思政课堂是主阵地,校园文化是有效载体,社会实践是关键环节。从三方面入手,使青年学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化为理想信仰,外化为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通过剖析“大思政课”格局下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现实困境,确立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一体化培育理念,构建“大思政课”格局下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一体化培育模式。以高校为组织协同和科学技术赋能核心,建立青年科技创新研究中心,构建“政府—企业—学校—共青团”四位一体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合力,将思政教育作为驱动力,通过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中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相结合、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相结合、高校前沿教育和中学启发教育相结合,探索“大思政课”格局下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的组织力量、培育目标、方法机制的一体化,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高校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青年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微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学生价值取向与认知受到影响、传统教育方式需要改变等挑战。为此,高校可从利用好网络载体、创新思政课内容、发挥日常思政教育作用等方面,不断提升思政教育水平,优化思政教育途径,丰富教育形式,从“微”着手,细致入“微”,做好“微时代”下的“微思政”。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推广普及,各大学校开始借助这一载体开展思政教育建设,通过主题鲜明、行动具体、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互助友爱、团结协作、自主奉献等优秀品质植根于广大青年学生思想深处,为青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由邓福庆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和谐文化建设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立足和谐文化建设,结合思政教育学科特点,深入解读不同范畴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重新架构学科框架,创新提出思政教育和谐文化实践路径,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全书共分八章。  相似文献   

6.
青年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推进祖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群体。因此,大学生思政教育至关重要。在当今时代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多方面影响,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融入尊师重教传统美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重点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意识、实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展现传统文化、以及丰富高校思政教学模式,建设良好教学环境,体现尊师重教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完善自身思想观念和道德信仰的途径。因此思政教育者要结合网络新媒体发展的进程,促进思政教学向网络化和现代化发展,从而满足新时代学生思想需求和新媒体教学要求。本文立足青年学生新时代发展角度,分析网络新媒体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策略,旨在提升网络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思政教育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都造成了巨大冲击,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思政教育对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施教主体的教师和受教主体的学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不仅仅是青年学生交流信息与休闲娱乐的平台,更是一个与现实相对应的虚拟社会。互联网既可为师生双方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作为对青年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但在诸种因素的影响下,思政课教学吸引力不强、实效性不高,甚至受到青年学生的质疑和排斥,教育教学效果亟待提升。究其根由,一个重要原因是情感教育不深入,难以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学生心理诉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因此,需要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嵌入"情感,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提高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龙波宇  向黎  杨思玉 《教师》2020,(5):59-60
如何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协同日常思政教育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是当下思政理论课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青年大学生面临着与传统社会不一样的时代条件。文章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互联网环境下青年大学生思想与行为需求及特征,分析了新形势下思政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育人所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构建良性互动模式,增强思政教育生动性与时代感,以满足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成长发展的期待。  相似文献   

11.
陈繁 《文教资料》2020,(8):198-199
对于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是否具备廉洁的品质将来会直接影响整个社会是否具有廉政风气。思政课堂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洁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要探索"清廉校园"建设下学生廉洁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的路径,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廉洁意识,扣好踏上社会的第一粒纽扣。  相似文献   

12.
<正>现阶段,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政治与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加之国际环境的剧烈变化,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基于此,思政教育可借助经典文学作品这一载体,充分挖掘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政教育价值,创新教育模式,变通工作方法,提升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学生主体:青年自我成长的"定盘星";教师队伍:思政教育队伍的"引路人";课程载体: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源";社会协同:青年成就事业的"支持者"四个方面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思政课”是高校的重点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所传递的思想对学生的发展进步起着重要影响。但在传统“思政课”中,由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的滞后,已无法满足青年学生的学习诉求。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带来了新的机会。以云平台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可以规范和斧正学生的文化倾向、价值偏好,还能借此弘扬与宣传社会正能量,使更多青年提升政治素养和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15.
<正>青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需要学校、教师予以积极引导。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实践运用,明确了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职责,促使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形成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新格局,将思政教育全面扩展到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协同育人教育模式,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效能,促进学生专业素养、道德素养同步提升,满足新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由同济大学本科生院、  相似文献   

16.
<正>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融合思政教育具有深远意义。这种融合不仅能够丰富文学教学的内涵,还能为思政教育提供更为广阔和深入的视角。其价值体现在能够通过文学作品深化学生对社会、历史、文化的理解,同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此基础上,文学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成为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的新时代青年的关键途径。换言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旨在通过文学的丰富内涵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认识,同时培育其综合思维和道德观念。这种教育方式的核心价值在于,不仅加强文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还使思政教育更生动、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正>高校学生会作为大学学生组织的中心,是在高校党委组织领导下与共青团引导下带领青年学生实施自我教育、管理及服务的自治组织,是青年学生加强综合素养、实现综合发展的重要舞台,是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建设与管理工作、为学校未来发展和改革建言献策、表达个体需求与维护权益的主要路径,更是高校实施思政教育的关键力量。在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相对于高校教育部门与专职教职工而言,新时代高校学生组织尤其是学生会凭借鲜明优势与特征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必不可少的力量,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功能。新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提出全新目标与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8.
微文化是一种充满时代气息的新兴网络文化,由数字科技的发展催生。提升青年思政教育的时代感与有效性是当今思政教育工作的任务要求。面对微文化,我们应驾驭好它,抓住思政教育契机,探索并整理提高青年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新思路。文章通过介绍探究微文化视野下的青年思政教育,明确微文化对青年思政教育的双面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微文化有效融入青年思政教育的路径,希望为思政教育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一些建议,早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时代青年,该如何讲好新时代故事,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文章在精准思维视域下,提出“找准问题-理论碰撞-思政故事”3步走的课程思政设计思路,即基于新时代、新青年特征,将精准思维与“组织行为学”课程专业知识点结合,设计思政故事,实现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正视社会和个体成长的阶段性,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出现了多样化的价值观,使学校思政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可以拓宽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文章建议重视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通过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结合,通过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运用网络互动交流、调整课程设置等方式,实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