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目前国内通用的形式逻辑或普通逻辑教科书中,“並非(要么P,要么q)”这一负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等值判断是“(P並且q)或者(P并且q)”。用符号表示即为:而负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並非(当,且仅当P,才q)”的等值判断则是“(P並且q)或者(P並且q”。用符号表示即为: 根据不相容选言判断(本文只讨论两个选言肢的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特性,当只有  相似文献   

2.
负判断是否定某个判断的判断。“一个判断与它的负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是矛盾关系.”按照这一规则,性质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可以通过“逻辑方阵”中的矛盾夫系得到直接确定,也容易理解和把握.而复合判断的负判断的矛盾关系,就不够直观,它的等值判断需要一定的逻辑推演才能确定.在现行普通逻辑教材中,对复合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从理论上解说的较多.本文试图从逻辑形式上对复合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的求值方法进行一下探讨,以求得便于理解,容易掌握的规律.并试想对现行普通逻辑教材中通用的几个复合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  相似文献   

3.
本刊1993年第2期发表的王极先生的《应该丰富和发展关系判断》一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本文将对王文中的关系负判断的等值判断问题作一点补注,也算是对关系判断的小小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然语言的连词“只有”是多义的,它既具有表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意义,也具有表示必要而且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意义,还用来表示区别俞题。因此,说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同汉语中常用“只有”来表示,才是正确的,自然语句“只有P才q”不就等同于“P←q”;“只有P才q”也不等同于“只有s才p”。逻辑读物中常见有“只有s才p”与‘“只有p才q”相混同的现象,当纠正。  相似文献   

5.
负推理刍议     
负推理是以负判断为前提的推理。依据结论和前提是否相互蕴涵,又可将它划分为等值负推理和非等值负推理。它们在科学发现和发明以及日常生活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关系及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间的关系,既是密切联系的,有时又彼此不相容,特别是测不准关系和光速不变.由此论述了超弦、环等量子引力理论.最后论证了由D irac负能态推导出的负物质是一种暗物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一九九五年上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普通逻辑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并非如果q,那么q”中,逻辑常项是2.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来考虑概念所属的种类,语句“贵阳是城市”中的“城市”属于概念。3.若SEP为真,则SIP’...  相似文献   

8.
《简易逻辑》一章主要包括 :复合命题与逻辑联结词 ,命题充要关系三部分内容 .由于形式逻辑要求语言精确 ,我们对命题不能随意省略 .1 由于省略 ,导致“p或 q”出错例 1 p :实数的平方是正数 ;q :实数的平方是0 ,写出“p或 q”的复合命题 ,并判定真假。误解  p或 q“实数的平方是正数或 0”是真命题 .分析  p假 ,q假 ,按真值表 ,p或 q也是假命题 .正确答案 “p或q”实数的平方是正数或实数的平方是 0 ,假命题 .点评 本题错在盲目省略 ,实数的平方是正数或 0是一个简单命题 .含有“或、且、非”的命题不一定是复合命题 .…  相似文献   

9.
若p、q表示命题,把“p或q”、“p且q”、“非p”形式的命题分别简称为“或”命题、“且”命题、“非”命题.要正确理解“或”、“且”、“非”的含义,只有掌握这三种复合命题的判定与构造.下面就此谈谈看法,仅供参考.1含有“或”、“且”、“非”命题的判定 含有“或”、“且”、“非”词语的命题并非都是复合命题.如: (1)实数的平方是正数或零. (2)若X>1或X<-1,则X>0. (3)X2-X-6的解是X>-2且X<3.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等四边形. (5)非本实数的零次幂等于1. (…  相似文献   

10.
形式逻辑讲到负判断,以符号“-P”表示,读作“非P”,逻辑结构为否定联结词加判断。但联系汉语实际,结合思维形态和语言形态:的辨证关系,就会发现,负判断还存在多种灵活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1.
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反映客观事物的概念之间也有种种不同的关系。从概念的外延看,概念间的关系,可分为相容和不相容两种关系。 相容关系:指相关概念的外延,并不互相排斥,总有重合的地方。如:从属,同一,交叉。 不相容关系,指相关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是甲就不是乙。如:并列、对立、矛盾。 根据以上定义,那么“左手”与“右手”这组概念,它们的外延互相排斥,是左手就不是右手,是右手就不是左手,应该属于不相容关系,具体属于不相容关系中的哪一类呢? 这倒是老师们一直争论的问题。如我们卫校四位语文老师,对“左手”与“右手”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有三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并列关系,有的认为是对立关系,有的认为是矛盾关系。从而导致学生的练习中也有三种不同的答案,那么,到底谁是谁非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非本体的本体论思想与柏拉图的“相论”有着本质差异。柏拉图的“相论”是建立在“一元惟善论”的基础之上,“相论”的致命弱点就是单向度的、“向外求真”的“一”。“相论”要么导致“绝对对立”,要么导致“相对对立”,根本不会产生“二元非对立”思维。而中国古代非本体的本体论可以说自始至终贯穿着“二元非对立”的思维精神,二者之间既是“二元性”构成也是“非对立”的“圆融”、“全息”关系。  相似文献   

13.
1987年5月第七次印刷发行的《普通逻辑》(修订本)第四章第四节,在讨论负判断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并非 P”之后提出:“在日常用语中,负判断的联结项还可以表达为‘没有’、‘不’等。”(见该书103页)按照这个理论,下面这两个判断,就可以做这样的等值处理了:没有 S 是 P←→有 S 不是 P没有 S 不是 P←→有 S 是 P因为,既然“没有”跟“并非”、“不”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逻辑联结关系的“偶然”是一种特殊的可能:同时也可能不的可能,即,可能不如此的可能,或者说是,有与之不相容的可能情况的可能。作为逻辑联结关系的“风马牛”是一种最彻底的、最特殊的偶然。A风马牛B,当且仅当,A偶然B且A偶然B。偶然和风马牛都是2元的非纯真值联结关系。不是为正统数理逻辑所研究的纯真值联结词。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线性代数》(越树源主编,1983年5月第1版,1988年9月第2版)总的说来是一本比较好的教材。因此,现在已被全国经济类专业广泛采用,但该教材(以下简称《线代》)在一些概念的的提法及定理的证明方面尚有不妥之处。 例如,在第222页定理6.1的证明中提到“A非负,Y已知为非负,所以X非负。”这里A为n阶矩阵,X、Y可以看作向量,也可以看作单列矩阵。但在高等数学中,通常只定义某个矩阵的“负矩阵”,而不定义普遍适用的所谓“负矩阵”或“非负矩阵”。也就是说,通常所讲的“负矩阵”是一个具有相对意义的概念。如:  相似文献   

16.
一 在一般的形式逻辑或者普通逻辑教科书中,都把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从理论上讲,这样的“二分法”既合乎子项不相容,又合乎穷尽母项二规则,且划分过程只有一次而不会出现标准上的不一致性,因而似乎没有任何疑问。但在实际的语言运用过程中,有些选言命题既不属于相容的选言命题,也不属于不相容的选言命题。如: 例1 (我俩常在星期天见面),不是他来我这里,就是我去他那里。 例2 星期天,我要么看看书,要么打打球,要么逛逛公园。  相似文献   

17.
所谓“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指的是一个定理和一个推论.定理是“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推论是“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其中“任意”两字表明三角形的任一边,不论有多大,也总是比其它两边的和要小;不论有多小,也总是比其它两边的差要大.这个定理和推论在解(证)题中有广泛的应用,现举例说明,供初二同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全面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国家教委确定的1997年度五项工作重点之一。①如何推进和推动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尽快实施呢?在这里,澄清人们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关系上的一些糊涂认识,有助于人们在思想上更加自觉地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在行动上更加主动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关系的认识上,人们往往陷入两种互相对立的认识的“陷讲”之中,要么只承认相互之间的对立性和区别性,而拒绝承认相互间的统一性和联系性;要么只承认相互间的统一性和联…  相似文献   

19.
小学应用题是否要划分类型,教师们意见纷纭。有的认为“分类”和“数量关系”是两个不相容的概念:“抓了数量关系,就不用分类”;“划分类型,则不必抓数量关系”,还有的认为应用题的分类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不利于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下面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0.
邢福义先生的《“但”类词和“无论 p ,都 q”句式》一文 ,对无条件句与“但”类词的关系 ,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 ,读后颇受启发。本文拟就其中的一些问题再作些讨论 ,以就教于邢先生及广大同行。[1]一、哪些无条件复句能加“但”类词 ,哪些不能加 ,为什么 ?无条件复句前分句所表达的内容具有选择性。据此 ,笔者认为 ,后分句能否加“但”类词 ,决定于前分句的选择关系是否相容。如果是相容的选择关系 ,则后分句一般能加“但”类词 ;如果是不相容的选择关系 ,则后分句一般不能加“但”类词。根据邢先生对无条件句的分类 ,我们可分析为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