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彭元瑞是清乾隆朝著名的诗人、学者、藏书家。他历任侍郎、尚书之类的高官,而且有较长时期成为乾隆皇帝的可以信赖的智囊,恩宠有加而不衰。他多次随乾隆到南北各地巡狩,有的诗是随同巡狩时所写,有的诗则是和乾隆同时观摩时所写,可以认为具有特殊意义的史料价值。其所著《恩余堂经进初稿》卷一有《回人绳伎歌》:  相似文献   

2.
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在全国各大电视台播出后,人们深深地为纪晓岚的文彩和智慧所折服。而关于纪晓岚对联的故事,笔记、野史中多有记载,在民间也流传颇广。有一年冬天,纪晓岚跟随乾隆南巡至白龙寺,适逢寺僧鸣钟。庄严古刹,钟声悠然,乾隆诗兴大发,挥笔写下“白龙寺内撞金钟”七个大字。纪晓岚见之,知是乾隆有意考他,便从容挥笔对出下联:“黄鹤楼中吹玉笛”。乾隆当即拍手称赞:“佳对!”纪晓岚熟读诗书,记忆力很强,其师曾以杜甫《兵车行》中一句“新鬼烦冤旧鬼哭”出联考他,他巧妙地运用李商隐《马嵬》中句“他生未卜此生休”…  相似文献   

3.
清代杰出的史学家章学诚(1738—1801年)对我国的方志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乾隆三十八年,章学诚作《和州志例》,次年撰成《和州志》四十二篇,这是他最早编修的一部地方志。乾隆五十四年,他又为亳州知州裴振撰《亳州志》.此外,他还编修了《永清县志》并参与《湖北通志》的编纂。章学诚为安徽修的两种地方志在他的方志事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亳州志》是他的“颇有新得”之作,他自视很高,说:  相似文献   

4.
作为政治家,毛泽东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读书。延安时期,他曾两次寄书给远在苏联求学的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1939年,他托林伯渠买了一批书寄去,但中途丢失了。1941年1月,他写信说:“关于寄书,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老同志寄了一大堆给你们少年集团,听说没有收到,真是可惜。现再酌检一点寄上,大批的待后。”细心的毛泽东随信附上一张书单,并注明了册数,具体内容如下:《精忠岳传》2,《官场现形记》4,《子不语》3,《三国志》4,《高中外国史》3,《高中本国史》2,《中国经济地理》1,《大众哲学》1,《中国历史教程》1,《兰花梦奇传》1,《峨眉剑侠传》4,…  相似文献   

5.
曹植后期代表作《杂诗六首》,是他当时思想的真实流露,诗中既抒发其思君恋阙之情,又表露其欲求自试之意,寓幽怨于缠绵,寄壮怀于慷慨。  相似文献   

6.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付梓问世的约在干部以上;但中州的作家很少,较为著名的有两人:一是清乾隆时,宝丰的李绿园,他呕心沥血撰成了《歧路灯》;二是比李绿园早一百年的明崇祯时,荥阳的方汝浩,他笔耕一生,撰写的小说有:《禅真逸史》、《禅真后史》、《扫魅敦伦东度记》等。其中《禅真逸史》为其代表作。  相似文献   

7.
浅析郑燮的《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程正江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早年落拓不遇,乾隆元年(1736年)四十四岁时才中进士,先后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十多年。他在任期间能体察民间疾苦,遇事护贫民而抑富豪。后因荒年替百姓请求...  相似文献   

8.
旨高喻深,貌闲心戚。——李审言:《汪容甫先生赞序》汪中(容甫)是清乾隆一代杰出的学者。他生于乾隆九年,卒于乾隆六十年(1744—1795)。汪中著述留传下来的有《述学》及文若干篇和诗百四十余首。汪中是近代少有的既富有学识又有文采的学者,在他专著以外的文中,他的情感是如此之奔放,文固然美,而潜存于文中的情实在更胜于文。本文拟就此探索一下作为学者的汪中,他文章中所显露的这种情感跟他的经历、他的内心究竟有怎样的联系,换言之他所隐存着的内心世界能否通过对他文章的剖析为我们所窥见。  相似文献   

9.
乾隆御制《热河考》对研究清中期的地理科学发展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承德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陈登亿同志注译了《热河考》,他还论证了《热河考》的地理价值。这对我们研究清中期的地理学发展史方面有所启迪。 乾隆御制《热河考》写成于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当时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归服清朝,并接受了封号和官职。清朝控制了天山南北。1755年阿睦尔撒纳又发动叛乱,乾隆派遣军队攻克伊犁。1758年清军平定了叛乱。  相似文献   

10.
朱引玉 《学语文》2004,(3):15-15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千百年来流传不衰 ,诗是这样写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关于这首诗 ,自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以后 ,至清代冯浩《玉溪生年谱》、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均谓此诗乃唐宣宗大中二年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其妻王氏之作。按冯浩考证 ,商隐此年在桂州郑亚幕府 ,郑因遭政敌诬陷 ,贬为循州刺史。商隐未去循州 ,由水路经长沙回长安 ,归途中他曾“徘徊江汉 ,往来巴蜀” ,《夜雨寄北》就是写在归途中经过巴蜀时。解放以后 ,汪汝…  相似文献   

11.
张澍,字介侯,武威人。张澍《会试(石朱)卷·履历》:“张澍,字百沦,又寿毅,号介侯,又鸠民。行一。乾隆庚子年十月初一日生,甘肃涼州府学附生,武威县民籍。……住府城内吉府里。”按张澍生年,颇有问题。张澍《养素堂诗集》卷二十《题秦蓉庄(震钧)都转夫子遗照》诗“撰杖从游自弱年”句下自注云:“甲寅岁乡试,澍年十四。”“甲寅”,即乾隆五十九年(公元一七九四年),据此上推,则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公元一七人一年), 是他的生年。冯国瑞的《张介侯先生年谱》、姜亮夫的《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  相似文献   

12.
读词五记     
①调啸词的演变。②晏殊历来有奉养活俭的美名,但他却因殖私、规利而罢相。他的《山亭柳·赠歌者》表达了他对罢官和数年流徙在外的不满。③作《洞仙歌》的林外字岂尘,福建晋江人,林枢孙,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乾道四年(1168)为兴化令。林外工诗词,有《懒窝类稿》今不传。④《莺啼序》始于王喆。⑤《词苑丛谈》卷九《纪事》四误龚鼎孳为龙松先生。⑥凌廷堪生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中进士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⑦《词系》是一部空前的大型词著。它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但它也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州以湖名听已凉,况兼城廓雨中望。人家门户多临水,儿女生涯总是桑。打桨正逢红叶好,寻春自笑白头狂。明霞碧浪从客问,五十年来得未尝?乾隆时代的诗坛“广大教化主”袁枚是一位在诗风与为人上都有自己的显著特色、又乐于显示自己的特色的有趣人物,即使如好色这样的在别人那里可能是“阴奉阳违”的性格特点,他也愿意自我表白。这首《雨过湖州》就是一首很能显示其诗风与为人的某些方面的作品。诗写于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袁枚时年五十,此年他颇多出游,足迹所至,计有苏州、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一年(民国10年辛酉)三十一岁三月二十日长诗《十二个》译讫,寄岂明,托他在国内发表。同时给他写了一封长信,谈及对于译诗的一些见解。五月二十日民歌专集《瓦釜集》编成。夏从英国伦敦“转赴法兰西,入巴黎大学,兼在法兰西学院听讲”(魏建功《刘先生行状》)。八月九日鲁迅将刘半农的一篇译稿寄沈雁  相似文献   

15.
红了个聂远     
星雯 《大学时代》2005,(8):58-59
聂远与黄晓明、佟大为、印小天被称为“内地新四小生”。英俊帅气的他,对古装剧似乎有特殊的偏爱,自《上错花轿嫁对郎》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大唐情史》里的辩机和尚,《机灵小不懂》里的太子,《天下粮仓》里的年轻乾隆,《少年四大名捕》里的无情,《倩女幽魂》里的七夜。俊朗面孔加上对人物的出色诠释,使他的人气扶摇直上。  相似文献   

16.
对乾隆时期何时出现昆剧女子职业戏班的研讨,目前在昆剧发展史的研究上,还是空白。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记载了我国第一个以女演员为主(仅一个男演员)的昆剧职业戏班——“顾阿姨双清班”。李斗没有写明顾阿姨双清班何时开始出现在扬州。《扬州画舫录》所写“班中喜官《寻梦》一出,即金德辉唱口”,提供了可供研究的线索。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金德辉有四十岁,他在洪班声名鹊起,形成了“金德辉唱口”。顾阿姨双清班“喜官《寻梦》一出”的时间上限可在乾隆三十五年。  相似文献   

17.
李渔的《闲情偶寄》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奇书"。《闲情偶寄》一书带有李渔对艺术实践的总结。李渔将毕生的戏曲实践经验与理论思考结果集中在《闲情偶寄》一书"曲话"这一章节之中。在《闲情偶寄》中,李渔充分表达了他对戏曲的写剧和编剧、演剧理论的见解。在当下的戏剧环境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剧本。  相似文献   

18.
易雪丹 《文教资料》2012,(26):160-162
包世荣,字季怀,安徽泾县人,生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卒于道光六年(1826)。主要著有《毛诗礼征》十卷和《学诗识小录》十三卷。包世荣是晚清一位重要的朴学大师,但是目前学术界对其生平和著述的研究甚少,综合考察包世荣的生平经历和他的主要著作,对晚清经学的研究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程晋芳是清乾隆时期著名的经学家。他是著名经学家程廷祚的族孙,晚年又师从经学大师戴震、朱筠游,因而所得颇深。他治经功力深厚,于《易》、《书》、《诗》、《礼》皆有撰述。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其经学著述大都亡佚。但我们可以从其为自己的经学著作所作的自序中窥见其主要经学思想,其许多观点不乏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20.
爱的讴歌 美的播种——冰心儿童文学创作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寄小读者》始,冰心为儿童创作已整整六十年了。她写过《陶奇的暑期日记》、《再寄小读者》、《小桔灯》、《三寄小读者》等。这些单纯而丰富的书的主题是:爱与美。它客观地表明:将爱与美的雨露洒进孩子们的心田,陶冶其精神,美化其心灵,引导他们往“自然、清新、朴实、健康的路上走”。是作家一贯的创作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