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双语教学"涵义的界定 教学必备的三要素是教师、学生、教材,只要具备上述三项基本条件,就可以进行正常教学.目前,在我国中等教育教学中存在三种教学方式,即汉语教学、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所谓汉语教学是指汉语教师用中文讲授中文教材;外语教学是指外籍教师用外文讲授原版教材;双语教学是指汉语教师用外文讲授原版外文教材,并以专业教学为主体,同时针对学生和教师外语教学相互理解状况给予必要的汉语解释与补充.在某种程度上,双语教学可以说是用外语进行专业授课方式并以"双边互动"为主流(教师和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前,学生的家长和老师都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教鞭下面出能人"。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家长和老师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家长和老师都知道打骂孩子是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但很少有人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代替打骂才是科学的。记得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核心应该是真爱和唤醒……"作为教师,应该用积极的引导代替惩罚,用欣赏和鼓励去教育学生。这就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世界最著名的六大教育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不断强化,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中和位育"是儒学体系中具有统摄性的认识论和行动哲学,其内涵是尊"中"为天理,以"和"而达道,最终实现天下万物各安其位,生长化育。当代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由于以简单思维处理各种矛盾,导致教师教育课程的"偏差与失衡",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把"中和位育"作为一种批判现状、把握事物、协调矛盾的思维方法,明确以学习者的发展为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运用"渐进取向"的方法论开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最终实现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和合创生。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一门艺术,每一位老师都该潜下心来问问自己:如何迎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果学生能把教师做为知心朋友,那是我们教育的一次进步。经过这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在音乐教育的海洋中,学生就是这教学海洋中的“鲜贝”。老师应发现并善拾“鲜贝”。在教学中,我运用了“摸脑瓜”的方法,在教学20分钟后,见孩子们有些累了,就叫他们趴在桌  相似文献   

5.
"教学相长"通常被理解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可以互相促进,这不完全符合《学记》的原义。《学记》的原义主要是指在经典教育中,两种学习方法之间可以相互促进。本文试图对"教学相长"之义作出新解,证明只有在经典教育中才能真正落实"教学相长"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暗示泛指用含蓄、间接的方法给人启示。心理学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群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对暗示有接受能力。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暗示,在无对抗条件下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可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用。脉脉传情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对教师的目光是很敏感的,所以教师要学会用眼睛说话。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教师若当场点名批评,学生可能会产生顶撞行为和逆反心理,使教师和学生都很难堪。若教师能用  相似文献   

7.
所谓"关系教育",是指教师利用自身与学生直接、间接的关系,或利用自身与学生家长的某种关系,或利用自身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系进行教育的方式。它是学校联系家庭、社会的纽带和桥梁。运用得好,其教育效果是显著的。然而,在工作实践中,有的教师却不同程度地陷入种种误区,使得教育工作事倍功半,甚至产生师生敌对的僵化局面。  相似文献   

8.
陈曦 《吉林教育》2008,(7):103-104
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有效教学"的理念中所谓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了相应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  相似文献   

9.
陈晓燕 《高教论坛》2011,(6):86-88,92
教师教育效能感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教育技术的运用和科研的开展,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明显的作用,而发挥督导中"导"的作用是提升教师教育效能感的主要因素,需要加强指"导",让教师亲历成功的体验;正确"导"向,增加教师替代经验;及时疏"导",唤起教师积极情绪;为教师倡"导"宽松、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10.
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实现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径,也是衡量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方面。作为班主任教师,不仅要正确运用说教、压服、请家长三种传统的教育方法,还应尝试运用规则、改善关系、评价引导,探索适合本班学生的最佳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广义上讲,"师者"是指能传授知识技能的人。人们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能者为师"就是广义上对"师者"的定义,而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即"教师"与"老师"理应属特定的"师者"范畴。"教师"与"老师"的共同点就是所面对的对象是学生。既得教书又得育人。仔细分辨,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差别。  相似文献   

12.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我国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了。激励教育是教师运用各种激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度。在开展小学语文"趣、活、实"课堂教学模式中,"趣"如药引,必须贯穿整节课;"活"即教学过程中方式灵活多变,变中有律;"实"即教学效果。如果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本文主要针对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推进教育均衡成为近一段时间内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着实解决好教育中的诸多积弊,教育均衡被认为是一把可以一试的金钥匙。师资力量的均衡是教育均衡要考虑的首要。如何促使师资力量的均衡?有些地方已然开始尝试,有些地方正在酝酿,有些地方还在理论研讨的层面。让一线教师以及管理者不同层面的声音,为教育均衡的或尝试或调整或完善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和借鉴,给力如火如荼的教育均衡。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关乎国家、民族的兴衰与未来,"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是改革、创新教师教育的极好课题。教师是教育的关键,被称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需要大量合格的教师。探讨并建立培养这样的师资队伍的有效运行机制和途径是高师院校、地方政府的共同职责所在。"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是一项突破性的、有益教师教育的改革,它不是高师院校单方面的、脱离实际的改革,而是紧密结合地方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实际进行的改革,在探索合格的中小学师资力量的培养途径方面或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5.
法津规范的是人们的行为,学校、教师对学生不论是用肯定的教育方式还是用否定的教育方式进行管理都应符合法律规范。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往往因理解有误或使用方法不当而违反相关的教育法律。文章从教育法津关系讨论否定的教育方式“惩”,其意在于通过正确地把握教育法律关系中“惩”的实质,使学校、教师在运用教育之“惩”时,可以“惩”得合理、“惩”得合法,“惩”得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态小学共同体宣言指出:无限放大教师的作用是反教育的。如何定位课堂上教师的作用?真正的可持续的教育应该是"小"教师"大"学生的教育。"小"教师不是指教师的年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也不是指课堂不需要教师,而是指师生的学习地位的变化,主体角色的变化,教师对待学生的观念的变化。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7.
教育人类学的“成长”隐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人类学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以人类学的概念、原理与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教育人类学的个体成长隐喻,对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教育人类学的"震撼"隐喻,喻指个体成长中的震撼经历。对教师而言,"境遇性"就是重要的震撼经历。教育人类学的"沉醉"隐喻,指的是人在活动中的投入状态。对教师而言,"沉醉"意味着教师的非理性投入精神。教育人类学的"民族"隐喻,指的是不同地域的人深受文化的影响。为此,要突出教师发展的"文化性"。教育人类学"自由"隐喻认为个体发展是自主的。因此,它突出教师发展的内在超越性。  相似文献   

18.
芮火才 《江苏教育》2012,(Z2):73-77
【我的主张】让学生自由呼吸从学生成长方式的角度,如果教育可以而且能够分成两极,那么一极可以理解为由外而内的控制式教育,另一极可以理解为由内而外的自由教育。控制式教育的基本逻辑是:教师作为"一定社会要求"的代言人或者化身,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其达成教师(也可以说是社会)的期待。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宰,学生按教师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教材"二次开发"教材"二次开发",是一个相对概念,如果把课程和学科专家编制教材的过程看作教材的"一次开发"的话,教师和学生对教材创造性、个性化的运用则可以称为"二次开发"。"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20.
在生活中,大家都吃过菜饼,感觉比馒头好吃,为什么呢?因为菜饼中有馅,是夹心饼。在教育中。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夹心饼”,在教育学生时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夹心饼”.就是把要批评的内容作为“馅”夹到两件值得表扬的事情中间,让学生既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欣赏和关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