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探讨教育人性化时,学术界多从教育反人性化的视角透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忽略对教育反人性化概念本身的深层剖析,混淆了其与教育非人性化和教育弱人性化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利用目的-手段范畴,来揭示、澄清教育反人性化、教育非人性化与教育弱人性化的内涵、界限及其关系。教育反人性化的本质是"驯化"的教育,即背离人性的教育;教育非人性化的本质是"物化"的教育,即脱离人性的教育;教育弱人性化的本质是"异化"的教育,即偏离人性的教育。因此,教育应当脱离"驯化"的羁绊,逃避"物化"的罗网,摆脱"异化"的藩篱,从而走向本真、圆融和自由。  相似文献   

2.
李明春 《中国教师》2013,(20):36-38
一、"人性化教育"的提出"人性化教育",即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具有完善的独立人格。中职教育的对象大部分是刚刚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他们往往在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持久性和创新精神,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基于此,我认为,在当今信息社会的背景下,"人性化教育"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迫切。特别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探索和实施"人性化教育"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二、"人性化教育"的内涵"人性化教育"不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而是教育本义的回归。"人性化教育"是基于人性、提升人性的教育。"人性化教育"的具体实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育行为的人性化,即"人性化教育"渗透到教育教  相似文献   

3.
"人性化"教育是以人性为出发点的教育,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态度、教育理念等均建立在人性基础上,并按照"人性化"的特点设计的教育,学校教育无一不是为了促进人成长和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人性化教育倡导"以人为本",顺应人的天性,人性化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造物",人性化教育认同个性差异,注重个性发展,强调特色培养,人性化教育促进个体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基。文章认为,现行的教育是以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或者说是以"知识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状态下实行人性化教育,其难度可想而知。转变教育模式,逐步建立真正"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模式,将教育的过程真正变成培养人和关怀人的过程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育》2017,(1):5-15
依据目的—手段范畴分析工具,以教育人性化为圭臬,从"教育人性化"这一价值原则中衍生出"教育反人性化"另一价值关涉。教育反人性化表现为教育目的反人性化、教育内容反人性化和教育方式反人性化三个方面。基于批判理论的视角,针对历史的、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教育反人性化现象,研究表明,教育反人性化有其存在的社会根源、产生条件以及它所造成的后果,进而揭示了其驯化的本性。  相似文献   

6.
建立科学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以培养"人"为天职,关心"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发展"是大学的本质.大学要通过人性化的课程设置、人性化的评价机制、人性化的管理方法、人性化的教学来达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属人的世界,人性是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坚实基础.教育是一种以育人为目的,为了人的发展和人自身素质提高的实践活动.教育必须以人性为基础,真正开展人性化教育,具体做到:教育要以人性为基础,关注"育人"与"成人";教育人性化要克服"人的空场",并善用"惩罚";教育人性化要坚持鲜明的生命立场.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教育人为目的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人性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发展必然.而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培育理念.本文就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内涵和实现路径等层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一项社会活动,人性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最终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将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实践中,弘扬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精神动力,并伴随以内客与方法的创新和环境的有效开发利用,开展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人性化是指整个教育活动都要充满人道主义关怀。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要经过:对人的依赖、对物的依赖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类主体等3个依次发展的阶段。在"人的发展"处于对人的依赖和对物的依赖阶段,"人"或被遮蔽,或被异化,教育非人性化现象普遍存在。在"人"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类主体途中,教育人性化将是类主体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1.
教育人性化思潮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人性化思潮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复杂的思想文化背景.教育人性化思潮由不同思想倾向构成,其中抽象人性论思想倾向占有主流地位,左右着整个思潮的基本发展方向和主要理论特征."新课程理念"和抽象素质教育论是教育人性化思潮中抽象人性论倾向的主要体现.个人全面发展是最完善的人性,个人全面发展教育才是真正人性化的教育.应该区分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两个不同层次上的人性化,努力提升教育的人性化水平.加强和深化对人性问题的研究,是克服教育人性化思潮中抽象人性论倾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人性化教学方法就是把"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人性化教学方法体现在高职教育上是指教师能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诉求,以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践这一理念,既满足学生实际的操作动手能力的职业教育诉求,又满足学生作为人的心理需求。一人性化教学需从源头开始行动是思想的外衣。人性化教学方法的实践首先要从源  相似文献   

13.
略论成人高等教育的"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人高等教育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规范化管理"表现在多方面,本质是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人性化,管理的人性化诉诸于我们要建立人性化的"规范化管理".对此,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实行教育管理程序化;推进教育管理现代化;构建科学的教育管理监控体系是实现成人高等教育"规范化管理"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校是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必然选择,学校管理突出了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突破传统制度清规戒律的规范功能,赋予规章制度以人性化,让规章制度的"人文性"替代传统制度仅有的"规范性",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和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而学校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教育者是人,教育对象也是人.因此,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必须以人性化为核心理念,体现人性化制度的激励性、发展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两种基本理论,即"物性论"和"人性论".与其相对应,也形成了物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由物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向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化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在人的一生中,小学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决定小学教育优劣的关键,无疑在于班主任的管理。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班主任及其人性化管理工作,也要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人性化管理模式、方法和措施,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以此促使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取得实效。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引入人性化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人性化管理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数学个性化及人性化教学是新课标改革及新时期个性化教育的产物,"同课异构"是高中数学个性化及人性化教学的具体形式。高中数学实施"同课异构"是围绕着"师生共同体"开展的,实施原则是:创新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真实性原则。高中数学同课异构的实施深刻渗透了"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8.
护理管理工作的对象包括护士和护理对象两个群体,应将"人性化"理念运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益。当前人性化护理管理存在人文教育观念不足、忽视护士和患者需求、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应采取加强医院卫生和素质文化建设、尊重与理解、宽容与沟通、激励与信任等方法,以推进医院的人性化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新型高校形体教学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体教学是高等教育的新发展,相对于其他教学项目,形体教学的教育目标更能体现教育的"人性化"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成果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教育理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是当前形体教学的主要问题。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完善形体训练教学相关内容,转变教学模式,是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构建形体训练体系的有效措施,能够使高等教育更加人性化,从而实现形体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周彬 《教育学报》2009,5(1):3-8,75
教育学的独立,来自于社会对人性化教育目标的首肯;教育学的建构,是人类利用教育理性的过程,而教育学则是这个过程的成果.在教育学的发展旅程中,总是在人性化教育目标的独大或者理性化教育学的独断中徘徊;教育学的未来,不可能完全寄希望于对绝对教育理性的依赖,也不可能对人性化教育目标的顺从,而是来自于两者的对话,并在对话中为彼此设定共同的"最近发展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