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中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甚为重要。然而,一些教师的简单化的思维方式,以及对问题的偏误认识与使用产生了诸多乱象。教学中的问题需要教师从多方面理解。通过不断追问:"何谓教学中的问题"、"教学中为什么要有问题"、"什么是有思维发展价值的问题"、"问题价值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等问题,我们或可把握教学中的问题实质和特点,在教学中选择和设计更具思维发展价值的问题,真诚地邀请学生提出和解决具有思维发展价值的问题。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必须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周详的理性思考和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正>追问是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后续动作",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者问题回答结束后的"下一个"教学步骤和教学策略。追问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机智、教学水平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追问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可以最及时地启发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的广度,增进思维的深度,锻造思维的强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思维的新颖性、独立性、多向性,让学生在求异中创新。一、在质疑中求异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学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学习和语言能力,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就成为教师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常常缺乏解决具体问题的智慧和方法。本文将以《盘古  相似文献   

5.
基于问题的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通过问题的解决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在认知、加工问题表征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通常的课堂中,充斥着大量无效问题而使学生思维活动经常处于不自主的低下状态,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研究者根据当前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核心问题和优质问题设计"的视角,从核心问题设计的"目标指向性、情境关联性、思维启发性、意义建构性、过程等待性"五个方面谈了初中科学问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米苏群 《教育》2011,(15):48-49
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起点。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望,经常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探讨、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堂教学常常由一些问题串联起来,这些问题都是为了开发学生思维而设置的。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从"门外"走进"门里",从单向思维走向多向思维,认识也在思维的拓展中获得质的飞跃。我们崇尚的启发式教学,就是要以学生的思维作为切入点,强调让学生动脑,开展思想活动,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讨,实现思维的升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设置问题时,充分意识到调动学生思维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处  相似文献   

8.
正引领学生思维不断数学化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中之重。引领学生思维数学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来达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原型———简化问题表述———建立数学模型"三个步骤,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模式化",主动建构起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彰显数学思维的理性美。  相似文献   

9.
区域地理具有综合性,教师应注重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综合思维中的"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在区域地理教学中体现明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厘清地理要素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要素综合"思维;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利用"时空尺度"思想培养学生的"时空综合"思维。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是思维。为了有效实现课堂教学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上来,从关注知识、关注结果转变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来,基于通过数学学习发展的一般思维经验,特别是"从头到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以及通过数学学习发展数学思维的经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思维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并初步构建了四种较为典型的思维链教学,即顺应学生提出的研究问题,展开对学习对象研究的思维链;观察联想、展开类比的思维链;退到原点解决问题的思维链和大情境下问题解决中的思维链。针对具体的案例,提炼总结了典型思维链教学的基本流程、实施价值和应注意的问题,为教师改进教学,尤其是帮助学生积累和丰富必要的数学思维经验,促进学生可持续学习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把教学内容问题化,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的思维探究式教学已经走进数学课堂.教师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主体性教学原则".本文从"主题与背景"、"情景描述与问题讨论"、"诠释与研究"三方面阐释思维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该为学生的思维探究提供怎样的问题支持"的一课多轮型课例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初中地理教学中关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助推器";其次,要创设和谐平衡的教学环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土壤";第三,要创新学生成绩的评价机制,这是创新思维的"催化剂";第四,要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钥匙"和学生创新思维的不竭之源。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需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只有促进学生产生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营造民主氛围,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运用合理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措施,是培养学生"提问题"意识和能力的有效做法。  相似文献   

14.
李洋 《考试周刊》2014,(48):141-142
<正>"科学始于观察,思维源于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当个体活动时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此时的思维才算是真正发动。上述理论在教学实际中已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承认,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生成问题的却不多,质量也不高,课堂生成的更少,而多数的课堂问题是由教师提出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自己预设的问题,对学生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学习和语言能力,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就成为教师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变式教学则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数学技能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变式教学,通过加强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从"变"的现象中探索"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发现"变"的规律,进而把学到的知识的转化成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在"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在"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分组协作、探究实践、总结评价、强化迁移等教学环节,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思维是学习的"基本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必须经过自己的思索和消化。因此,在讲读教学中,我们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把思维训练贯穿在讲、读、练的全部过程中。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积极思维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思维,寻根究底。所以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一  相似文献   

19.
<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对此,笔者站在教学主体——学生的角度上来认识并探索化学课堂的活力因子:如何进行"问题式"教学.笔者尝试在初中化学课堂上进行"问题式"教学的教改研究,让学生在问题中能有所发现和提高.一、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裴志刚 《中学生物学》2012,28(10):22-23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新课程改革对"问题教学"提出了要求,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写进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问题意识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课堂提问太过随意,不注重问题设置的科学性、思维性以及艺术性。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