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雅斯贝尔斯的名著《什么是教育》从"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详尽、深入地论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即生成,教育的使命在于成为"全人":自由的生成与精神的唤醒.因此,教育不仅需要进行文化教育,还需要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尊重,倡导苏格拉底式教育方式,教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者.雅斯贝尔斯的观点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教育不再是由教师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主动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的主动性为条件,同时又要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发展,注重培养学生从事独立的自我学习、自我修养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学生个体的生物学基础、教育心理学领域提供的心理实验证据、教师所提供的外部指导与激励以及现代科学提供的技术支持将使主动学习从可能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3.
“自主学习”是我省站在当今世界教育发展前沿,着眼于素质教育而确定的“九五”重点科研课题。自主学习“是建立在教育的终身化、民主化和个性化等教育观上的教育策略,其实质是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采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潜能,促进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这是与重视学生个体需求、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晓勤 《考试周刊》2009,(32):86-86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战场,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认为有如下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目标及其实践,是当前学校教育在教学与德育辩证关系下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它是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教师主体性的发展相偕生成、互相提升的过程中起步、完成的,其核心是学生在主体性教育实践中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管理.此外,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行为应该立足合作精神、基于科学认识、具备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教育不应以培养共性化的人才为旨归,而应造就具有独特学术个性的研究品格和独创能力的人。培养独特的学术个性要基于研究生思维优势和学科基础,设计个性化的发展目标,构建核心课程与自主选修课程组成的多样化课程体系。教师理应是思想者,唤醒学生的自由精神是教育的使命,培育学生的"求真"精神是使学生从"困惑"、"窘境"走向"觉醒"、"敞亮"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一、从简单“德育化”向“德育和心理辅导相结合”转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依据心理学及其相关科学基本理论与研究成果 ,为了使学生达到智能发育正常、人际关系调适、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同一、具有统一协调的行为 ,具有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等目标 ,而对学生进行教育。它的目标是让人们学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自我 ,而不是以社会道德标准作为心理是否健康的诊断标准。心理健康教育在重视社会化的同时 ,更强调人的主体性。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符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的思想品德。它要求个…  相似文献   

8.
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以形成完整的人格为最终目的。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明辩是非能力,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人施教。  相似文献   

9.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教育即生成,教育是唤醒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新课改要求课堂不应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应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比起普通传授知识的课程,心理课堂往往更注重教学的生成性,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相似文献   

10.
一、主体性德育的必要性传统德育侧重强调教师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仅仅被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接受者,将学生“听话”视为德育的成功,忽视了人的自主性,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试图用一种模式化的方式将社会道德要求灌输给学生个体;在德育内容上,传统德育重道德知识的传输,轻道德判断、比较、选择能力的培养;在德育功能上,传统德育看重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轻为学生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享用的功能。从这些方面来看,传统德育既不人性化,也违反了科学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点燃德育,其核心要义是唤醒学生内在的不懈追求美好人生的生命活力。点燃德育的出发点是尊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成长需求;点燃德育的引爆点在发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点燃德育的着力点在激励,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敢超越;点燃德育的核心在唤醒,唤醒学生成就人生的自尊、自觉和自主意识;点燃德育的终极目标是成就,让学生在道德素养、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不断进步,走向卓越。笔者所在的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结合学校生源质量较弱的实际,大胆尝试开展点燃德育,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德育的对象是人,德育的结果也是为了人。因此以责任心培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始终围绕人做章,积极发挥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培养学生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的基本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向社会化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积极德育着眼于学生内心的积极方面,启发学生唤醒内在期待美好的力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教育。通过实际案例论述,系统阐明实施积极德育的策略,通过管理、指导、教学、训练,让学生在自我省察、自我激励和自我监控的过程中解释问题、认识社会和发展道德。  相似文献   

14.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确立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六大核心素养。在当下"核心素养"视域下,我国传统教学观念"唯知识论"与核心素养的要求存在冲突,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强调:"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在此大背景下,本文试从教育的社会功能入手,重申教育社会功能与教育促进人身心发展功能的统一性,最终指向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5.
自学能力是人能够对知识自我理解、掌握和应用的能力.老旧的教学观念要求学生接受知识本身,注重填鸭式教学,而新课改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本文从培养学生的预习(阅读)能力、学生总结知识寻找规律的能力、自我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指引学生学会自我培养等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刍议现代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教育不再是由教师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主动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的主动性为条件,同时又要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发展,注重培养学生从事独立的自我学习、自我修养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学生个体的生物学基础、教育心理学领域提供的心理实验证据、教师所提供的外部指导与激励以及现代科学提供的技术支持将使主动学习从可能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能否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变成学生的自觉、自主教育,这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br〉 自主教育实现的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合一,使教育的对象成为主体,重在培养教育者的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精神,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促进其主动发展的终生教育。〈br〉 广东省广州市东圃中学的自主教育的改革探索打破了学生“我永远是被动接收者”的意识,让学生在“自己感受自己,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体验中,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立足社会,进而走向成熟,走向成功。〈br〉 新时期的自主教育理论体系,被注入了更多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本期,我们特别推出通过践行自主教育理念而收获丰硕果实的广东省广州市东圃中学,他们通过创设三大系列课程(自主精神课程、自主能力课程、自主发展课程),将培养自主人格和创新精神作为自主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目标,使课程成为唤醒自主意识、释放自主潜能的重要载体,最终实现了办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自主教育给出了最好的诠释。(赵悦陈见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体育的功能、课程标准以及体育和德育培养的关系等方面,对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德育培养的作用进行理论研究;从教师主导下和学生自我化的体育行为进行实践方法探讨.认为通过体育教学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课堂内外,充分利用课堂内外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抓住有利时机,在教师指导下和学生自我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则形成牵引拉动效能、素质教育环境下,现代学校教育兼有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并对人的主体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渐趋重视,受教育者价值主体性充分张扬,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体的自主发展和独特创新,突显校园德育工作思维创新的迫切性,以全面发展为根本,积极树立主体性德育理念。构建以人为本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20.
德育建构的说法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大家都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不是旁观”“德育不应该满足学生教条式的掌握或套用,应该让学生在不断变化和复杂的环境中以原有的思想为基础,学会梳理和表达自己的见解”等。强调德育的建构并不排除教师和德育的作用,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基于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内在成长动机的唤醒.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思想道德水平发展的局限性,从而进入自愿的、主动的充满挑战和精神充实的思想境界,简单地说就是德育要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建构和价值引导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