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寄宿制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调查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思想状况和性格特征,得出结论;我国现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可以减少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产生的不利影响。建议在父母外出务工较多地区尽可能地实行学校“寄宿制”,学校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行动上切实做到关注“留守儿童”,同时要家校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教师中心”和“儿童中心”是儿童适应学校与学校适应儿童的相应表现形式。在教育实践中需要超越二元对立的模式,以学校适应儿童为主,在一定程度上让儿童适应学校的教育目的、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3.
基于儿童个性的学校课程设计,需要实现由学科本位向儿童本位的理性回归;需要做好“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的科学把握:需要重视“时代潮流”与“学校传统”的文化对接。唯此,才能真正实现“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儿童成人化”是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对儿童成人化现象进行研究,从其定义和表现出发,探究其产生的缘由,并思索电子媒介时代学校道德教育该如何应对“儿童成人化”这一遭遇.  相似文献   

5.
“全纳教育”———使特殊儿童融入普通学校 (从而成为“全纳学校”)与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 ,其深刻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实现教育公平的追求 ,克服现有教育制度弊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而且更有其人格学上的深层意义 :对于特殊儿童 ,使其体验到做“人”的尊严 ,并激励 ,培养其自强的意识其坚韧不拔的个性品质 ;对于正常儿童 ,激发并深化其善于关心、同情、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 ;对于“全纳学校”的教师 ,促使其真正教育家品质的养成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的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三种说法,即“批判说”、“对比说”、“儿童心理说”入手,提出了“两种冲突说”,即儿童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冲突,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两种冲突的方法——进行生态教育。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从传统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三种说法,即“批判说”、“对比说”、“儿童中心说”入手,提出了“两种冲突说”,即儿童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冲突。这两种文化冲突对儿童教育影响巨大,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两种冲突的方法———学校教育应实现知识世界与科学世界的联系,顺应儿童天性,尊重儿童个体差异,建构生命课堂,从而将儿童的自然天性合理有序地融入社会理性之中,弘扬儿童个性,完善儿童人生,引领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夏山学校用它那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学校应适应儿童,而非儿童适应学校”,给儿童带来了自由和幸福。该校多年来所形成的别具一格的办学经验、办学风格值得每一位追求创办特色学校的校长、教师在实践中加以参考和借鉴。学校创始人尼尔对至真至善至美教育理想的追求,对儿童生命、人格的尊重,更是激励着每一位“人师”为之奋斗、开拓。  相似文献   

9.
王海 《云南教育》2009,(10):38-38
近日,大理州祥云县召开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推进会。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各乡镇相关负责人,10所“关爱留守儿童示范学校”所在村的党支部书记、乡镇中心学校校长、10所“关爱留守儿童示范学校”的校长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杨江丁 《上海教育》2003,(11B):26-27
现代学校建设的基本主题是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它大力倡导办学理念的提升、学校化的创新、学校制度的优化,因此,也就对办学资源的拓宽与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资源是一个“本原性”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源匮乏,难有大的作为。现代学校应该是资源十分充裕的学校,它应善于博采众长,左右逢“源”,加快发展;同时,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极其丰富的养料,使学生能在“集天地之精华”的土壤滋养下全面发展。办学资源不限于校舍、设施,人是最重要的办学资源;人的资源又不限于校长、教师,学生也是不容忽视的资源,尤其是组织起来的儿童。因此,笔提出一个命题:儿童组织是现代学校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1.
学校里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儿童”,对此人们总是“怒其不争”,却很少“哀其不幸”。本将以合作的观点来剖析他们生活、学习环境的特点,寻找“问题儿童”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2.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通过数字技术促进学校形态、育人方式、治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推动学校教育流程再造。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遵循“数字儿童”的内在需求,从学校层面探索在线教育的系统化运作,构建了校本云端学校体系,整体推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塑造了“全链条”互联网育人新生态,推动了学校整体性、系统性变革,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曹秀娟 《教育》2009,(10):63-63
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处境不利儿童获得学业成功,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部发起了一项名为“额外努力”(TheExtraMileProject)的项目,目前正在英格兰的20所学校进行。  相似文献   

14.
社会化是人接受社会文化完成“自然人”或“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社会化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实现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对儿童社会化过程影响很大。本文旨在对两种途径的比较分析,探索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加有效的方式,加速儿童社会化进程.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乡村学校处于乡土文化场域,其乡土文化教育富有自然优势,却因“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而未凸显其应有价值。位育视域下,乡村学校乡土文化教育之意蕴在于“安所”和“遂生”,即基于乡村乡土文化场域安乡村儿童活动和情怀之所,涵养精神文化和道德观念以遂其生。位育视域下,乡村学校乡土文化教育行为路向是“位育中和”,即立足乡土文化教育之本,定位其教育实施路向;坚守“乡土文化”之所,探寻其教育资源以促儿童生长;革新乡土教育之法,致儿童与乡土文化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的“缺位”难以扭转,社会教育难以配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问题主要落在了学校身上。采取教育叙事研究方式.通过对一位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现状的观察与访谈.探析学校教育对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途径。通过学校的制度完善、教育的人文关怀,加强留守儿童监护人意识、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积极建立各种学生社团,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订阐述了建立普通学校特殊儿童支持系统的必要性,确定普通学校特殊儿童支持系统构成要素的原则,提出了以“对普通学校儿童形成支持的人”、“教育目标”、“教育过程”、“特教制度”、“特教资源”等五个要素作为普通学校特殊儿童支持系统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民工潮”不断壮大,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小学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作为寄宿制学校中的一所优秀学校,我校在学生管理方而着重对学生以“行为十文明”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文明就餐”即为其中一项。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缺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人格发展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作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社会因素,亲子关系失谐、父母榜样作用缺失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人格发展问题的现实路径是学校教育“补位”,即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展农村学校人格教育与心理辅导的功能。可尝试使用在班主任工作中增设留守儿童人格教育的内容,在学校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学校中成立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互助小组”等方式。  相似文献   

20.
周峰  高慎英 《青年教师》2009,(11):21-24
判断一所学校是“优质学校”还是“非优质学校”的主要标志,可能就在于该学校算不算是一所“有效学校”,一所“个性化学校”。一所“整体优化的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