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动与静是事物状态的两个方面,动中有静,静中寓动,它们互相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解题中,既要善于动中觅静,以静制动,也要能够静中思动,以动求静,直至动静结合.  相似文献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运动是绝对的;同时承认静止的存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它们互相依存,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解题中,我们既要善于动中觅静,以静制动;也要能够静中思动,以动求静.动静结合智解题.  相似文献   

3.
有些几何问题除了固定不变的条件外,还渗透了一些动态的变量因素,给静态的几何题赋予了活力,使几何题的解法更趋灵活.因此在解决动态几何问题时,应该注重动态元素所引发的图形变化过程,动中窥静,静中见静,以静制动,在运动过程中求“发展”.现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吴月凤 《考试周刊》2012,(46):53-54
语文教学应追求传统与现代的中和:在热闹活动之余,回归思想的安静。读须思,思须静,听须静,静水深流,唯静才深。我学故我静,我思故我静,我听故我静,我静故我在。因此高中语文教学需要相对安静。让高中语文教学沉静下来,让师生心境平静下来,读精,思深,写顺,在语文诗情画意的意境中慢慢走,静赏,这才是高中语文新课改的王道。  相似文献   

5.
王维后期的山水诗和田园诗都表现了静的意境美,动态性的描写在山水诗中的一种艺术手段的静的特点,在两类诗中是有差异的。王维善于写静境,对静的写法灵活多变,表现了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中某种特别的情境和意蕴。  相似文献   

6.
1.“静”与“虚静”之关系:中国古代典籍中“虚”“静”对举,多把“虚静”作为美学范畴来剖析,其实,在哲学范畴和美学范畴两者有所区别;西方哲学强调“静”,但未达到中国美学深层的“静”之境界;2.静,作为一种创作心态,具有典型性和迫在性,并常表现为物我两忘,主客体合一,还涉及到美感;3.作为一种审美态度,静是自由无碍又自由无营的;4.静时内在自由的追求与超越,更关系到主体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生命美的体悟和发现。  相似文献   

7.
动与静是事物状态表现的两个侧面,动与静是相对的,在一个参照系中比较麻烦的运动轨迹问题。在另外的参照系下,可能就相对简单.动与静转化在数学问题中也有许多妙用.  相似文献   

8.
查静 《江苏教育》2007,(6):20-21
提到“静”字,人们会想到许多与之相关的词语:寂静、平静、宁静、幽静……中国的古诗词中有许多诗句描写的是“静”态:“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一种独处的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是没有私心杂念的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静……与静相联的事物都是美好的:明月、幽林、清泉、星空、古刹……一切皆让人宁静。在古人心里,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复式教学中“静”与“注意”的初探平果县新安乡那曹小学黄庆祝,许大志复式教学是由“动”和“静”两部分有机组成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动”,指的是授课。“静”,指的是自动作业。“静”是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巩固认识,发展智能。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0.
“静堂”在教学过程中的妙用文/杜清南宋教育家朱熹说:“静者,养动之根也。”也就是说,“静”能为“动”服务。教学过程中的“静”同样能为“动”服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静堂”,将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一、开场静坐,移神醒脑教师进入课堂,不急...  相似文献   

11.
在周敦颐学说中,“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周敦颐主“静”的着眼点在人的伦理道德修养,他将“静”作为人生最高境界。反映在艺术的创造中,多以幽美的自然景物和淳朴的田园风光为审美创造对象,突出表现对象淡雅、洁净、质朴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世上万物,都是动中蕴静,以静制动,动静相依,而这一规律在椭圆的切线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在机械设计教学中坚持静强度与疲劳强度的辩证统一河南电大魏全玲在“机械设计”课程的强度准则中,静强度校核与疲劳强度校校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把静强度与疲劳强度从概念到强度核核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统一起来,可以把多种繁杂的计算公式内在的联...  相似文献   

14.
静,老子曾对它作过这样的解释:“天物云云,各复归其根,曰静。”这里的“根”是指本原。尽管从现代的哲学观来审视,老子在他的哲学观中过分夸大了“静”,但,他的要以静的心态把握万物的本原的观点仍有它的现实意义。根据语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静的动力     
11月5日晴 静水深流,不显不露。静,以外观默默无闻的姿态隐藏着内在的力量、深刻的思想。一个“静”字,竟是如此让人不平静,如此富有禅意,富有魅力。学习需要静,生活也需要静,“静”有时给人方向,给人动力。  相似文献   

16.
张英 《江西教育》2006,(7):76-76
在年前的名校长名教师论坛上,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孙双金校长为我们介绍了情智课堂的特征,其一就是“静中生智”。所谓“静中生智”就是在静中经历智慧的攀登,让新课程强调的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变为现实?于是,我在思考:该怎样辩证地处理好这一静和一动之间关系呢?  相似文献   

17.
立体几何图形中的点、线、面元素若处于运动变化状态时,相关元素的定位、定性、定量及其相互间关系比较复杂。从辩证思维的角度考虑,动与静是相对的,通过对题目信息的发掘、调整,动中求静,以静制动,不失为处理立几动态元素的良策。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关于“虚静”思想渊源存在几种说法,但笔者认为,《文心雕龙》中的“虚静”是经过刘勰改造和提炼的新的概念,从直接征引的角度而言,“虚静”说来自于《庄子》。从思想吸收方面来看,“虚静”说汲取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养份,保留了道家思想中养气的因素,摒弃了其中绝圣弃智的消极无为思想,吸取了荀子在“虚静”基础上进行新思维活动的积极态度,同时,可能受到了佛学思想方法的某些影响。  相似文献   

19.
要重视复式班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安徽望江县麦元乡中心小学陈友根复式班教学关键是“动”、“静”搭配。根据这一特点,在“静”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动”中进行听、说、读的训练。“静”中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复式班语文教学要体现现代...  相似文献   

20.
基础(初高中)物理课程中缺少流体力学基础知识.需要我们做的事情是学习,是读书,而不是提出新概念或修正已有的定律.静液压强特点是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之一,静液平衡方程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基本方程.帕斯卡定律可以从静液平衡方程中推导得出,对帕斯卡定律的条件、内涵以及外延均可以从推导过程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