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迟到的借条     
班里总丢东西,钢笔、小卡片、文具盒等,虽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但总有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而我每次在班会时间询问,却没有任何线索,要查找也无从下手。丢东西也成了班里的“家常便饭”,这让我这个“家长”有点不安。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前任班主任也是政治老师有一个招牌动作——兰花指,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批评,或者表扬学生,他都会点着兰花指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他姓罗,在我们眼里,罗老师是个有点憨厚,有点唠叨,却很负责任的人。有老师曾这样评价过他:“阿罗  相似文献   

3.
有些小孩子总是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却爱挤眉弄眼、吃零食,弄点自创游戏之类的“小动作”,等老师回头时又马上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或者在课后弄出点恶作剧。不少老师对此头疼不已,有些老师想出了一个方法:人盯人。就是找几个比较“乖”、“听话”的同学,另外开个小会,告诉他们,要留点神,看看谁不守规矩,把姓名和言行、时间、地点记下来,偷偷交给老师,老师会整顿整顿他们,你们都是老师信任的好同学,这也是在帮助老师维护班集体的纪律和荣誉。滑稽,看起来事情不大,却很有点继承了“东厂”、“锦衣卫”衣钵的味道;悲哉,有些老师还将此作为…  相似文献   

4.
“小学时,当上班干部,我乐得屁颠屁颠的,刚上初中,老师任命我当班干部,我有点犹豫。不少班干不得人心,得罪同学,日子难过。唉,当也不是,不当也不是。”一位初一同学这样感叹。一个班级,总是由班干和群众同学组成,“干群”关系有问题,班集体也就处处藏着矛盾,处处都有“斗争”。  相似文献   

5.
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有点顽皮,有点怪异,有点惹人生气,有点不可思议。说你顽皮,是因为你喜欢恶作剧。一次,竟把两条毛毛虫放进了我的书桌里,吓得我直呼上帝,你却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我拿起“武器”刚要反击,你却笑着说:“别急,你没看到老师还在教室里?”我心中起疑,四下张望,却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回头看看你,早就不知跑到哪儿去。随即,一张纸条从我背上滑落在地。拾起一看,赫然写着:“美男子”背后标语之十七:哈,小傻弟,你又被俺骗哩!唉,气得我头发根根直立。说你怪异,是因为你总喜欢搞“特殊教育”。记忆最深的是,你竟和老师来了场“竞技”,说老师有…  相似文献   

6.
现代数学设计理论可以指导教学设计或者分析解释教学实践。往后我将选择一些“中国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试对教学实践作分析。选择的老师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家成长丛书”的入选者,或者是公认的中小学著名教师;选择的教学实录,是他们在国内有影响的“名课”,是真正的实录而不是  相似文献   

7.
张偌琳 《今日教育》2007,(11):32-32
小时侯的我是个自尊心特强的孩子,喜欢老师表扬,即便是自己做错了事,也希望老师能“放”我一把,或者给我机会改正,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对我训斥一番;即便是我不会做,也渴望老师能给我细心地帮助,而不是剥夺我尝试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黄金军 《现代语文》2005,(12):17-17
《论语》,大家都知道“论”念“lǘn”。可近来笔者对几个班的高中学生作过一个小调查:《论语》的“论”为什么念“lǘn”,其答案的正确率却几乎为零。后来,又“考”了几位语文老师,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竟也不知道!《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名列“四书”之中,当然是国粹了,这么重要的作品,对其读音内涵的了解,中学生们却知之甚少,语文老师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者也大有人在,这虽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却毕竟是有点遗感的。  相似文献   

9.
意外发现     
新接的这班——六年级学生挺讨人喜欢,刚见面就围着你老师长、老师短的,那热情劲真让我有点找不到北。仅仅不到一个星期,我又发现了他们的一个“优点”——热衷于粗心。一道比较简单的分数乘法题,不是漏乘,就是约分出错,或者干脆不约分直接乘,乘完就没事了!在我了解情况,帮他们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并苦口婆心地做了一通思想工作之后,却仍有一部分同学“原地踏步走”,其中竟然还有上课频频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两相矛盾是相对于自相矛盾而言的。自相矛盾是一个思维主体自己和自己矛盾,两相矛盾则是指两个人、两群人,或者两个集团、阶级、民族、国家在同一时间(或时期)从同一方面、对同一思维对象(逻辑著作称为“三同一”)作出互相否定(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判断)。例如: 一、甲:现代工业的大发展是好事。乙:现代工业的大发展并不是好事。 二、抗战初期,对于抗战前途,亡国论者说:抗战必亡,最后胜利不是中国的。速胜论者说,中国很快就会胜利,无需乎费大力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讨论中,围绕实践唯物主义的争论最为引人注目。有的论者把实践唯物主义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立起来有的论者对实践唯物主义作了“实践本体论”的理解。正如许多论者指出的那样,争论的实质不是用什么名称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内容和本质特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认为,弄清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是最为关键的。  相似文献   

12.
董仲舒“三统三正”循环论历史观 ,这似乎已是公认的定论。然而这个定论却并不完全可靠 ,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疑问所在。董仲舒是循环的历史论者 ,但他不是“三统”的循环历史论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他是希望老师们能把握住学科教学最本质的东西。而有些老师却曲解了,把它作为可以轻视教材的权威佐证。时下还有一句流行语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似乎也有老师不解:不是教教材?那拿教材何用?是呀。难道我们都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吗?实际上前面两句话都有一个非常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周海斌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11):10+14-10,14
如果说学习如同登山,那么,老师应该给学生一副“脚手架”,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攀上知识的顶峰,而不是把他们抱上山。正如布鲁纳所说:“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而所谓的“脚手架”可能是一种策略、工具或者方法。  相似文献   

15.
师生之间的矛盾主要滋生在双方互动频繁的课堂教学中。其表现为:认真负责的老师因为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不认真听讲、不及时完成作业等诸多顽皮、恶劣表现而大为恼火,大耍“权威”,或者怒斥之,或者愤而推之教室之外,甚至会出现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等严重现象;受“委屈”的学生或者“我行我素”,  相似文献   

16.
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很正常,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处理。首都师范大学的胡玉顺老师从事多年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她的观点是:矛盾是一种客观现实,不是我们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我们要接纳矛盾,而不是回避。作为成年人应该“自见其过”,就是说要看到自己的过错,然后,多看对方的优点。父母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掌握教育的智慧。首先,面对矛盾,成年人和孩子沟通时掌握分寸非常重要。父母应考虑孩子的年龄段、接受能力和感知理解力。如果孩子是中学生,要用大人的方式,平等对话。而小学生阶段的道德发展是他律阶段,也就是服从权威阶段。榜样的作…  相似文献   

17.
我的困惑     
每天早上,学校大门的两边总是会站上几个值日生。这是只有优秀学生才能担当的工作,那一声声洪亮的“老师好”,无疑是一种荣耀。终于有一天,我也可以站在校门口的那个位置向每位老师喊一声洪亮的“老师好”了。然而满心欣喜的我却有些失望。首先迈进校门的是以严厉而闻名的隔壁班的英语老师,今天早上她同样板着脸。“老师好!”伴着鞠躬,我们喊道。可那位老师却依然面无表情。过了一会儿,又一位老师来了,同样爱搭不理。接下来,再接下来,无论我们的“老师好”多么洪亮而又热情,可就是没有几个老师答理我们。老师,你们不是说过要待人有礼貌吗?联…  相似文献   

18.
在上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时,有同学问:“课文中说:‘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者不屑载这件事,只有《文艺新闻》上有点隐约。其辞的文章。’《文艺新闻》也是上海的报章,它载了‘这件事’,为什么前面说上海的报章‘都’不敢、不愿,不屑载这件事?这不是前后矛盾吗?”这个同学的提问颇有点咄咄逼人。笔者曾多次上过这篇课文,但没有人就这个特选句提出过问题,教者也就囫囵过去,现在是回避不了了。这个句子从逻辑上分析起来是矛盾的。但语言不等于逻辑,丰富多采的汉语中有不少有  相似文献   

19.
编辑部曾收到一些同学的来信,说某篇习作“克隆”(或者说抄袭)了某篇习作。郑想同学的《作文拒绝“克隆”》反映的也是这个问题,所不同的是,别的同学只写了一封信,而他却写成了一篇习作。有点了不起吧?读完他的习作后,你或者会发现,他这篇习作的写法与我们写惯了的记叙文有点不一样。习作的前半部分写了他发现“克隆”的过程,后半部分却对“克隆”现象发了一通议论。确实,他写的已经不是记叙文了,而是小学阶段我们接触不太多的议论文。在这样的文体中,文章前半部分对事件的记叙,是为了给文章后半部分的议论提供事实基础,让读者们认识到,他的…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2003,(16)
热河一场雪:我悲哀,我成了学生最不喜欢的老师。学校每学期一次的“评教”结果出来了:我被学生评为“最不喜欢的老师”,竟然高达6票!其中有4名投票学生是我曾经单独谈过心的!想一想,自己也有点想不开:为什么散漫、随便、根本不把学生思想状况当一回事的老师却成了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呢?而我这个时刻关注学生思想状况的老师反而成了“多事”的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