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劳动争议主体,即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劳动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三条规定“企业与职工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  相似文献   

2.
规章制度的含义原来是十分宽泛的,但当它与用人单位相联系时,则是一个专门的劳动法律术语。它是指用人单位为加强劳动管理,在本单位实施的保障劳动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对单位的全体人员都具有约束力。我国《劳动法》第4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虽然劳动法有此规定,但从现实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劳动规章规则日益成为影响劳动法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和职工劳动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步增强,一些企业在自己印制的劳动合同书中统一规定了违约责任及其赔偿标准的条款。职工认为,企业在劳动合同中规定违约责任和赔偿责任不好区分,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道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笔者现就违约责任和赔偿责任及其相关问题谈谈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着处理周期长、劳动仲裁与诉讼程度衔接不畅、仲裁时效的规定不尽科学,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加入WTO,要求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与国际接轨,遵循透明、公正、效率的原则,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的处理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正确处理劳动争议是保护劳动关系稳定和顺利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其中最有影响力、覆盖范围最广的是劳动仲裁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如何建立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成为当务之急。一、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不足(一)仲裁程序前置的规定有其弊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79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  相似文献   

6.
依据《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利益规定的必要性,深入剖析《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利益的规定。它表现在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服务期的规定、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等方面,最后阐述法律对此问题的进一步规定,以此完善《劳动合同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离不开公有制,但只有劳动平等规范下的公有制,才是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劳动平等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规定,决定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形式、内容和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同时使公有制始终符合劳动平等的本质规定,以此实现对公有制的认识由形式向本质的深化,为确立社会主义所有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的社会形式和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劳动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劳动理论认为,虽然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但也有一些共同的规定和一般的规律性。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的劳动理论有助于更好的遵循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观使我们对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从天国降到人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一步揭示了人和社会的基础在于劳动。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存在的四重原初关系的提法,生产劳动对人类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和地位及其领域作出了规定,不仅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形成,而且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职工教育》2007,(3):31-31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职工依法享有十分广泛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动经济权益,主要包括劳动就业权利、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劳动安全卫生权利、进行集体协商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各卷中的论述,认为只有那些既能为社会生产物质财富,又能为社会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否则就是非生产劳动。依据这一规定,教育劳动不是生产劳动。本运用这一原理对有些同志提出的“教育劳动是生产劳动”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问题是导致劳动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合理、不规苎:竺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相关训练;为有效防范劳动争议,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合同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再认识,培训体系的强化,违纪欢工教育程序的建立,劳动规定制定的民主化及员工意见沟通渠道的建立,与劳动争议有关的外部关系协调。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事实劳动关系大量存在,引发的劳动争议也层出不穷。劳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司法解释对这些方面的规定十分匮乏和散乱,且规定之间相互冲突,使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无所适从。运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此类争议,有效保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新时期生产劳动的丰富内涵,以利于走出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理解误区,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作指导,破除防碍认识深化的种种教条和框框,结合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的进一步发展。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有利于消除人们对服务性劳动的偏见,高度重视科技、管理等知识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巨大作用,更新劳动价值观念,促进收入分配关系的合理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15.
由于劳动在劳动关系中的弱地位,我国劳动法的一些条较多地规定或强调了劳动的权利,但是片面扩大劳动的合同解除权,不仅没有保护劳动利益反而对劳动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对于劳动的合同解除权应有具体合理的条件限制(说明),其解决方法是区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不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手稿》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学说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文献,是一部不成熟之作。《手稿》第一次从劳动出发去说明历史,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手稿》正确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但是,一方面《手稿》所讲劳动是脱离开一切社会关系的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一般过程,是人类劳动的最一般的抽象;另一方面,《手稿》中的劳动同时又是以人的本质为前提的,而人的本质又是一种抽象的、普遍的和理想化的人类本质。对人的本质的这种规定,从根本上说是本末倒置的,仍未跳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藩篱。  相似文献   

17.
数智时代,技术不断变革并推动着劳动形态的不断革新,出现了诸如数字劳动、智能劳动和情感劳动等劳动新形态。劳动形态的变化给人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数字劳动形成多元联结网络,导致用户成为去主体化的数字虚体;智能劳动打破劳动的“类同一性”,致使人成为去关系化的抽象个体;情感劳动泛化感性体验,造成劳动者去人格化的伪个性发展。学校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要树立全面的劳动教育观,“五育融合”开展劳动教育;要树立发展的劳动教育观,不断创新劳动教育模式;要树立实践的劳动教育观,“身体力行”开展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8.
学报的出版是章作的劳动与编辑的劳动共同产生的结果,作和编辑在《作权法》的有关规定中同时享有自已的权利。作、编辑共同努力,达成默契,才能有一篇篇、一本本精品面市。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劳动价值理论从方法论、理论发展、理论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新认识。指出要深入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谛,防止曲解和断章取义;要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实际,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包括劳动的主体性、劳动范畴的广泛性、劳动形式的多样性、劳动价值计算的复杂性、劳动价值决定的国际性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世界教育信息》2008,(10):10-11
近日,日本广岛县劳动局对县境内的外国实习生劳动环境状况开展调查,结果发现有的企业不向外国实习生支付加班费,有的企业仅仅向外国实习生支付低于法律规定的廉薪,违反日本《劳动基准法》的事例呈上升的趋势。9月上旬,日本广岛县劳动局已经向接受外国研修生的100多家团体和企业发出文件,要求他们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劳务管理进行彻底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