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学生读古诗文、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碰到有些词不能解释,除了教学生查工具书外,还注重教育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意解词,主要从下列六方面进行: 1.从上下文意和逻辑关系确定。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提问:上句中的“绝”作何解?现在我们看到“绝”的上文是“假舟楫”,借助舟船的目的就是为了渡过江河,再看“绝”下文是“江河”。根据上下文意,学生经过思考,认为“绝”当“横渡”讲,就合情合理。我肯定了学生的创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三册周汝昌《谈笑》中“冠缨索绝”一词,课本注:“冠缨索绝:《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冠缨,是系帽子的两根丝带.索绝,指带子断了。”很明显.课本把“索绝”合在一起注为“指带子断了”,忽略了“索”的意义。“冠缨索绝”之“索”当为副词,是“尽.全.都”之义。《汉语大  相似文献   

3.
释“肥遁”     
<正> 《周易》“遁”卦上爻爻辞为:“肥遁,无不利。”王弼注:“最处外极,无应于内。超然绝志,心无疑顾。忧患不能累,矰缴不能及。是以‘肥遁,无不利’也。”《经典释文》:“子夏传曰:‘肥,饶裕也。”吕祖谦《古易音训》引晁说之曰:“肥,陆希声云:‘本作飞’。”《文选·张衡<思玄赋>》:  相似文献   

4.
《文选》李善注本中“浙江汜”本为“游江汜”,“全彦先”(“令彦先”)当为“顾彦先”之失;李善所见两陆之《集》,本诗均题为“为顾彦先作”;李善认为《文选》将“上篇‘赠妇’、下篇‘答’”的士衡组诗与“并是‘妇答’”的士龙组诗并“云‘赠妇’”为“误”,未为得。此盖因其没有注意到这里之“赠”可纳“答”所致;“往返”二字盖后人据诗意增。  相似文献   

5.
王逸注《离骚》之“帝高阳之苗裔兮”云: (楚)武王求尊爵于周,周不与,遂僭号称王。始都于郢,是时生子瑕,受屈为客卿,因以为氏。 汤先生《离骚今注》引此作“受屈为卿”(原注:“《章句》《补注》各本误作‘客卿’,此……  相似文献   

6.
《岁暮归南山》是孟浩然在仕途失意后抒发自己怨恨幽思之作。对其颔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中“病”的理解历来纷说不一。《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释为:“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唐诗三百首详析》(喻守真编注,中华书局)则说:“因自己多病懒散,不善奔走,所以就是知交的故友,也就日渐疏远了。”  相似文献   

7.
《岁暮归南山》是孟浩然在仕途失意后抒发自己怨恨幽思之作。对其颔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中“病”的理解历来纷说不一。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释为:“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 《唐诗三百首详析》(喻守真编注 中华书局)则说:“因自己多病懒散,不善奔走,所以就是知交的故友,也就日渐疏远了。”  相似文献   

8.
释“楬”     
本文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说文》“”篆所释之本义;(2)、《说文》“”篆所引之本义例证;(3)、当代一些汉语字典辞书关于“”篆研究成果的引证训释方法。(一)、二徐本《说文·木部》均训释曰:“,桀也。从木,曷声。《春秋传》曰:‘而书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改正为:“,也”,并注曰:“赵钞本及近刻《五音韵谱》作‘’。宋本、叶本《类篇》、《集韵》、宋刊《五音韵谱》皆作‘’。……今按:作‘桀’不可通。……‘’见《周礼注》:‘今时之书,有所表识谓之。’《广韵》曰:‘,有所表识也。’,汉人语,许…  相似文献   

9.
全国统编初中语文第五册选有《干将莫邪》一文,课本注释说:“干将、莫邪,夫妻两人,相传为楚国的冶铸工。”此注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干将”为复姓。“莫邪”为名,干将莫邪非夫妻两人,实指一人。理由如次:一、根据上下文意判断文中说:“其妻身重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句中“其”、“吾”、“我”都  相似文献   

10.
王逸注《离骚》之“帝高阳之苗裔兮”云: (楚)武王求尊爵于周,周不与,遂僭号称王。始都于郢,是时生子瑕,受屈为客卿,因以为氏。 汤先生《离骚今注》引此作“受屈为卿”(原注:“《章句》《补注》各本误作‘客卿’,此据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王逸注校改”)。屈先生《屈原氏族考》说此同,而谓朱熹驳王逸此说未为得,其云: 王逸《章句》中“受屈为卿”一句,世传诸本,“卿”上多一“客”字,“客”字乃是衍文,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王逸之说,即无此字,是  相似文献   

11.
《楚辞》中的“兮”字,原是楚国的方言。郭沫若《楚辞·离骚》注译:“‘兮’,古音读‘啊’”。孔广森《诗声类》云:“‘兮’,古音当音‘啊’”。自此以后,十多年来各类古典文学选本对“兮”字的注解,都依照他们两人的说法,注云:读“啊”或“呵”。如新近出版的程嘉哲《九歌新注》云:“把其中(指《九歌》)的‘兮,字都按古音念成  相似文献   

12.
“绝”字的古文字象用刀割断两丝的形状,它的本义是。“断丝”。《说文》:“绝,断丝也。从系从刀从卩”,“从系从刀”就是用刀断丝的意思,“卩”是后加进去表音的,即古。“节”字。段玉裁注解说。“断之则为二,是曰绝。”可见绝就是断绝、分割的意思。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绝秦赵之欢”“以绝秦望”,《赤壁之战》中。“不如早与之绝”的“绝”字,都是断绝的意思。“绝”由断丝引申出割截的意思,《释名·释言语》说“绝,截也,如割截也。”也如《劝学》篇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即用舟划开流水,截断江河而达彼岸。事物截断以后,关系便不存在,因此“绝”又引申出竭尽(没有了)、灭亡、消失的意思。如《墨子·公输》中“虽杀臣,不能绝也。”的。“绝”就是。  相似文献   

13.
唐诗注释举疑潘竟翰一、檀的杜牧《寄澧州张舍人笛》诗:“发匀肉好生春岭,截玉钻星寄使君。檀的梁时痕半月,《落梅》飘处响穿云。”清冯集梧注:“此‘檀的’似谓指甲红染如半月状,亦或谓指印笛孔,的然有痕。徐鼎臣《梦游》诗:‘檀的慢调银字管’,本诸此。”冯注认...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犬部》云:“,犬走臾,从三犬。”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引伸为凡走之称。《九歌》‘表远举兮云中’,正注:‘系,去疾克。’《尔雅》‘扶摇谓之愈’,作此字。”《说文解字·分部》又云:“众,火华也,从三火。”段氏云:“古书‘众’与‘轰’二字多互讹。如曹植《七启》‘风厉森举’,当作“须举’。班固(东都赋》‘联炎炎炎’,当作‘森莱炎炎’。王选日:‘森,去疾克也。’李善注见不别二字。”今按:段氏议“古书‘众’与‘轰’二字多互讹”,言之有理(见后),但其书证却似有疏失。检《文选·七启》本作“风厉…  相似文献   

15.
现行高中语文第三册《孔雀东南飞》:‘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课本注:‘何意,岂料。’另处:‘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课本未注。想是注者认为‘何意’意思同前。余冠英先生《乐府诗选》注:‘意,料也。’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林庚、冯沅君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对此诗‘何意’或同余注,或未注。细玩诗意,愚以为‘何意’当注为‘为什么’才更妥贴。  相似文献   

16.
1、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前句无疑义。后句文意很明白:很少再有人像《诗经》那样创作了。问题是“抽绪”一词务必训明训确。牟注训“抽”为延引,“绪”指余绪,“指继续写作”;周注“抽绪”为“抽出余绪,指继承”;赵译作“继续写作那样的诗”。训释都不够清晰。“抽”本训为拔,引出。植物发芽也叫“抽”,如《文选》束皙《补亡诗》“木以秋零,草以春抽”即为例,指生发;此处言某种诗体,自应引申训作继续、延续。牟注“延引”是对的,只是未说明来由。“绪”,本训指丝的端头,周训“余绪”即据此。《说文》段注云:“抽丝者,得绪则可引。”这个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第一册,存在几个知识性的问题,在此提出商榷。 1.《勾践灭吴》中“而摩厉之于义”一句注释“摩厉”为“同‘磨硕’,切磋”,其中“磋”为“磋”之别字,应改为“切磋”。(P60注 23) 2.《劝学》中“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注释“能水”为“指游水。能,动词”。此注释不准确,“能”应为“擅长”之义,“水”应为“游水”之义。“能水”应译为“擅长游水”。这样讲,也符合上下文的行文特点。(P76注23) 3.《鸿门宴》中“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一句,注释“王之”为“做关中…  相似文献   

18.
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是什么神?历代注家其说纷云。一说云中君是云神,如王逸、朱熹、胡文英、蒋骥、陆侃如、马茂元等。王逸《楚辞章句·云中君》注:“云中君,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马茂元等(《楚辞注释》)亦说:“‘丰隆’、‘屏翳’一神而异名。‘丰隆’是云在天空堆集的形象,‘屏翳’则是云兼雨的形象。因为天雨时,云在太空一定堆集得更厚,以致遮蔽了日光,天显得晦暗不明,所以叫‘屏翳’。”“云中君,犹言云中之神。”并说“云中君指云神,后世注家大多无异词。”似乎云中君为云神已成定论。一说云中君乃云梦泽之水神。如清初学者徐文靖《管城硕记》提出:“云中君犹湘君耳。”以后王闿运(《楚辞释》)、陈培寿(《楚辞大义述》)均持此说,认为云中君就是云梦泽中的水神。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写到女主人公刘兰芝被婆婆无理驱遣回娘家后,刘母劈面质问女儿道:“……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无罪过,不迎而自归?”现代一些注者多主张把“誓违”讲成“諐违”。例如: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修订版上编一)注释:“‘誓’,可能是‘諐’的误字。‘諐’,音qiān,同‘愆’。‘愆违’,过失”。又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笈出版社1979年修订版上编第一册)注:“誓违,一说‘誓’是‘諐’之误。‘諐’,古‘愆’字。諐违即过失。这句是说,我只说你嫁过去可以不犯过失。”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亦持此说。  相似文献   

20.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第五册选了《捕蛇者说》一文,注者把“当其租入”一句注为“抵他的税收。当,抵。”这种解释,我认为欠明确。《语文月刊》一九八三年第十一期,程瑞君同志的《初中语文第五册文言文注释商榷》一文,就上述注释提出了不同意见,把“租入”解作“租税”,认为“‘租入’在这里不是一个词,‘租’是名词,租税;‘入’也是名词,同样是租税”,“‘租入’在句中是同义词连用,以凑足音节,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