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大学生是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有效地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成为高校必须要重视的问题。高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应统筹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三大课堂",建立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路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充分挖掘其内涵与价值,并将其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不仅能丰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源,还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文章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四个主题教育内容,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平台入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网络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环节,努力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信念和民族精神,也蕴含着坚实的文化自信底蕴。为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进路是十分必要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然而,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些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并未充分重视,一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存有偏见。树立传统文化自信、完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拓展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杰出代表,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道德良心,其中蕴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和文化育人基因文化育人基因,在着力诠释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行文化、君子文化、孝道文化、诚信文化等,与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文化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文章挖掘了《论语》中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和道德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让青年学生从传统经典文化中汲取营养,锻造时代新人,润物细无声般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6所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查,发现高校存在明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现象。精心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面对西方文化、大众文化、网络文化、流行文化中不良文化的挑战,高校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课程体系、实践育人体系和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中,加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引领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心灵家园的重任。要想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与长远发展,需要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将视野投射到高校育人的整个过程当中,依托多维路径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三大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有着深厚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底蕴。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三全育人"路径指引下高校的应有作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位,授课方式守旧单一,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高校应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从育人渠道、教师素养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着手,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以落实的有效路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度普遍较高,但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承状况不太理想,大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本研究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的德育路径:让教育回归道德本质,推进德育的文化叙事;融合创新,将中华...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肩负着培养具有中华民族家国情怀和中国文化深厚底蕴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重任。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在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体制,改进学校教学方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养成教育与道德实践、课程文化引导与研学游体验、环境育人与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立体化育人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对于推动中小学教育模式创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关联,结合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的困境,立足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致力于以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思维理念为镜鉴,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实践为载体,丰富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的内容与形式,凸显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深刻的现代价值,是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性格与国民性的应有之义与必然途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培养大学生全面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着力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文化信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根与魂。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物质文化、中华优秀传统精神文化,还是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学校美育工作,应坚持正确导向,传承文化经典;结合时代要求,力求浸润无声;尊重教育规律,满足迎合学生需求;整体协同规划,科学合理布局等。其实施路径包括:重视传统文化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历史自信;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发挥美育的铸魂功能;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弘扬美育的教化力量;提高创造创新能力,彰显美育的育人价值等。  相似文献   

13.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僵化的"老古董",依然具有极高的现代价值。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并传承传统文化,可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来塑造大学生的"君子"人格,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以天津大学学生宿舍"家"文化建设的生动实例,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有力论证了高校学生宿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巩固宿舍育人阵地,发挥宿舍育人作用,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地方文化蕴含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唐山地方文化为例,探讨了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意义、现状和路径。旨在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价值,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既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延续,也有利于时代新人的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时,应坚持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的价值向度,应体现品质特色与人才特色的内容向度,应践行文化活化与文化再生的实践向度。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的精神血脉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有着以文化人的重要育人功能。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互联网信息媒介样态的多元化、传播渠道的泛在化、受众需求的个性化,也带来了文化育人的数字化革新。数字化技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优化,有着规避陷入技术伦理的价值导向、实现以文化人的育人价值目标、防范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价值诉求。数字化技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发挥的现状表现为:传统性文化育人观念、单调性育人内容供给、割裂性文化表达形式、僵固性文化育人机制。基于此,数字化技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优化,应提升数字化技术应用认知度,强化数字化赋能及数字化媒介载体创新意识,完善数字化教育共享平台,以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理念、内容、方式及机制。  相似文献   

18.
陈志平 《新教师》2019,(6):15-16
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建构与传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和基础。多年以来,我校将南音、刻纸、灯谜、陶艺、楹联、童谣等闽南文化的传承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荣膺泉州市“闽南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刻纸)”、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南音)”。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中,我校将传统文化多方位、全过程地融入学校的美育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大力探索学科融合,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人的根脉,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内生驱动力。高校应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繁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立体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探索文化自信培养路径建构,对提高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增添青年力量。  相似文献   

20.
提升中小学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应从树立坚定的中华文化立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师德源泉、不断锤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能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入手。文章以敬德书院为例,阐述通过构建书院式课程体系提升中小学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教学内容应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三方面展开,涉及哲学思想、德行修养、文化传统和技艺研习等方面,包含研修、读经典、学术、会讲、游学五类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