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文化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表征 ,是社会文明的尺度。文化历来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文化是代表着当时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的文化。在当代中国 ,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是当今文化建设的核心。因此 ,如何正确理解文化及先进文化的性质内涵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传播某种文化的过程,和人类其他文化一样,体育文化也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我们所主张开展的体育活动是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因而也是先进的。传播先进的体育文化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传播先进的体育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更加繁荣;传播先进的体育文化有利于在全社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传播先进的体育文化有利于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和“先进文化”等概念。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用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概念,统一的术语来指导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上述问题得到了比较圆满地解决。  相似文献   

4.
法律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标尺。社会主义先进法律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存在的滞后性表现在法律文化的各个方面;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才能全面推动我国法律文化的发展,建构社会主义先进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经济、政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文化建设是具体的、历史的。中国共产党一直注重建构先进文化 ,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为建构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创新是先进文化的不懈追求,强调文化创新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分别阐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文化创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民族是否存在先进与落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民族学、人类学角度综合考察、审视文化(包括风俗习惯)和民族关于“先进”和“落后”的属性,认为文化和民族的先进和落后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尚缺乏相应的、合适的评判标准,有必要对其做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论先进文化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如何坚持和建设先进文化,坚持和建设什么样的先进文化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深刻理解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正确把握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和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和核心内容。本文拟从羌进文化的基本特征入手.谈谈如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是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它集中体现在“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论断之中。先进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党的性质决定了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农村文化总体落后且发展不平衡、消极文化抬头且具扩大化趋势、文化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文化服务相当落后等.农村文化构成的特征主要有:城市主流文化与乡村非主流文化的对立与碰撞、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有机结合、现代农业文化与传统农业文化的冲撞、城镇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对接与碰撞.农村文化的性质特点主要表现为农耕性与落后性、封闭性与乡土性、多样性与兼容性、继承性与创新性.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必须构建农村先进文化传播体系、服务体系、创新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理解,化是社会总体矛盾在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阶级性的存在,使得化有了先进与落后之分。通过对制度变革历史进程的考察不难发现,先进化是先进社会制度建立与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总体发展导向。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代表着先进化的前进方向,是因为她始终能够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进行理论创新,紧紧把握先进化的脉搏。  相似文献   

12.
高剑华 《教育科学》2007,23(5):29-3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加深和汉语热的不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被推到了文化交际和文化传播的前台,其教学不单纯是语言能力的训练,还肩负着揭示汉语言的文化意义及跨文化传播的重大使命。这种跨文化意识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价值"应然"与"实然"统一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知识体系的建构、道德与价值的诉求、信仰与社会风俗的形成等三个方面探究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对不同文化现象的科学分析,对不同文化交融和变异发展的规律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种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对不同民族乃至世界的大融合、大团结十分有益。辩证地分析各文化优劣之处,从而取长补短,以本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不断探索构建中华民族最先进文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维护和推动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文化是构筑民族共同心理、维系和发展民族感情、巩固国家统一意志的纽带。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代表,它以儒家的“大一统”作为国家意志的最高追求,因此,在维护和推动国家统一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基础。在今天,由于中原文化与台湾文化血脉相连,它依然是联结海峡两岸同胞的情感纽带和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文化纽带。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的文化思想十分丰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瞿秋白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于中国文化现实的过程中,形成了对中国新文化的崭新认识,即中国新文化是时代性和传承性的统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结合,并应以人民大众为主体。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复杂而矛盾的接受史源自于该书丰富的文化内涵,大体而言,儒文化和侠文化是其中最重要的思想主干。基于理性精神的儒家文化和基于感性冲动的侠客文化,既矛盾又统一地存在于宋江等主要人物身上,使个体的心理结构呈现为一种血性与理性相互交织的秩序。这是《水浒传》中儒、侠文化的基本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后来影响中国千百年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及政策得以建立并逐步完善。另外,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民族融合,为汉民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秦汉时期文化教育发达,科学技术进步,人的活动区域扩大,实践能力提高,民主意识萌芽,以"孝"为代表的道德素质成为人的素质的鲜明特点,人的社会文化素质呈现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若干辨证关系,即: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多样化的关系,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阶级性与普世性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土文化"与"洋文化"的关系,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核心"价值与"外围"价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珂 《绥化学院学报》2009,29(4):139-141
目首,人类知识转型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了,人们也越来越明白,科技知识型存在着它本身不可克服的缺陷,而且这种缺陷所造成的消极社会影响也更加明显.科学知识型正转向另外一种新的知识型,即后现代的文化知识型.在这次转型中,现代教育也陷入了一场日益严重的危机--校园文化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学校作为文化传播的场所,如何成功转型,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统一和整体进步,将是这次进程中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20.
法律文化同构性的产生具有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基础,这种社会基础集中体现在以全球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代表的物质基础,以人类共同的文化价值诉求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基础,以法律文明运动的统一性趋向为代表的法律事实基础,正是如此丰厚的社会基础才孕育出法律文化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