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人民主体思想是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的永恒宗旨。人民主体思想中丰富的哲学意蕴,体现在人民主体思想的历史性、群众史观、价值观和辩证法中,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化。人民主体思想日渐完备,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取得了较大成效,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强化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视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不仅是对党建理论的新发展,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在生产力理论和文化理论上,对生产力和文化进行了新的划分和归结;在群众史观上,对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地位进行了新的提升;在人学史观和社会史观上,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欧健 《天中学刊》2013,(6):32-35
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思想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始终。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思想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价值主体、认识主体、社会变革主体等方面。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有助于消解当前群众路线淡化的风险,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凝聚人民群众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思想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实践主体地位的思想、人民群众认识主体地位的思想、人民群众价值主体地位的思想和人民群众社会变革主体地位的思想等方面。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有助于消解当前群众路线淡化的风险、增强决策科学性以及凝聚群众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从哲学角度探讨邓小平艺思想的本质和特征,认为实事求是是邓小平艺思想构成的哲学基础,集中体现在的唯物主义的人民史观-社会主义的人民本位主义上,因此,邓小平艺思想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本主义艺思想:、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是邓小平艺思想的本质,并进而形成了其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人民性,开放性等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客观根据和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理论与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努力提高党组织和领导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在坚持群众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提出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和要求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了群众史观.只有科学认识以人为本和群众史观的内在统一性和高度一致性,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以人为本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增强贯彻和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8.
区分实践活动与价值关系中的主客体是深化人民主体地位认识的关键。唯物史观创立,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理论阐释是对人民主体地位认识的一次飞跃。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人民群众实践主体、历史主体与价值主体地位是分离的,尤其是人民群众价值主体地位被遮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人民群众实践主体、历史主体与价值主体地位在实践中得以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对资本主义“以资本为中心”价值取向的超越,其先进性在于人民群众价值主体地位确立并趋于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并把它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形成了邓小平的社会价值观。他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确立"人民为本"社会价值主体思想;坚持共产主义方向,确立"共同富裕"社会价值目标思想;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确立"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价值尺度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确立"集体主义"社会价值思想。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价值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性本质,集中表现在邓小平关于价值主体、价值主体性、价值客体及其属性的丰富论述中。在邓小平的价值论中,价值主体是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群众;价值主体性突出表现在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的“为我”与“自为”性;价值客体是当代中国的现实和条件。邓小平的价值论以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价值理论为理论基础,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1.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一个政党存在的根据在于是否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只有坚持群众史观,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才能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始终成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2.
"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基点和价值诉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就要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广集民智、广聚民力,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激发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关注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变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导航把脉、凝魂聚气,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壮大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体力量,实现以文育人、以文乐人、以文化人。  相似文献   

13.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一个政党必然存在的根据在于是否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只有坚持群众史观,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才能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始终成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4.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是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重大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集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坚定政治意识的本质体现。人民中心发展思想有其内在逻辑,它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基本内容,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要求,以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为重要抓手,以党全面领导下的现代法治为根本保证,四者紧密联系,互融共生,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其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本。这就要求在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时,坚持以"群众路线"方法论为指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这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健康思想理论的当代发展。该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历史望远镜"回顾总结、吸收借鉴党的历代领导人的人民健康理论,在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丰富和发展的。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是包含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将系统思维融入到人民健康发展事业全过程、坚持走开放包容的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构建起理论框架和基本内涵。其理论特点主要表现为:人民性、系统性、民族性和开放性,实践价值体现在:有助于发展人民健康事业的民生福祉、彰显人民健康事业的公平正义、助推人民健康事业的改革创新和人民健康事业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8.
<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已然成为引领我国未来发展走向的新的指导思想。正确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积极寻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分析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重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赋予了其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发展观的新时代内涵。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第一,"人民主体至上"。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在国家政治生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宝库中,发展理论是最核心的部分,是其全部理论的出发点。邓小平之所以强调中国要发展,是因为发展事关坚持马克思主义、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原则问题;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当代最大的政治,是事关人民能否继续拥护共产党的大问题;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迫切需要。关于中国如何发展,邓小平认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社会主义;要坚持发展科技教育;要坚持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要坚持维护稳定;要坚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关于中国发展的根本目标,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即以人民作为价值主体,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尺度,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标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实践—认识主体和价值主体地位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义"的继承和扬弃。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的逻辑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产物。这一理论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