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双顺差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央行不得不加大货币供给量来买入外汇市场上过多的外汇。本文深入研究了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量(M1,M2)的关系,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了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量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关系,并对比了对M1,M2影响的差异。最后提出了减弱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建议,以增强央行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货币供给不是完全受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扩张以及公众的资产选择等因素都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使其具内生性。在现行的国际收支政策和汇率机制下,外汇储备增长也是造成中国货币供给内生化的特殊因素。因此,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一方面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向利率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还应对现行的汇率机制进行改革,适时稳妥的实现更具弹性的汇率安排。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近年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状况为依据,运用Markway 3.0(马克威)统计分析软件对其进行计量分析.旨在通过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与外汇储备关系的实证分析,探析目前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影响程度,并对此提出消除负面影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1995-2017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SVAR模型和运用相关检验分析,对我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期经济增长对货币供给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当期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和当期通货膨胀对货币供给均具有抑制作用;货币供给与通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短期为正,长期为负,且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时滞性;同时货币供给对通胀具有持续的正向影响,而经济增长对通胀的影响则具有阶段性;经济增长与通胀对货币供给的短期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以及外汇储备超常增长带来的问题。文章首先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按照传统标准,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远远高于合理水平。随后提出了衡量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标准的新变化,按照新标准,中国的外汇储备可以稍高一些,但目前的水平仍有些偏高。随后,文章分析了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增长速度过快对中国货币调控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外汇储备的管理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俞爱平 《考试周刊》2008,(8):232-234
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呈快速递增趋势,这种超常规增长的原因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非常复杂.本文着重分析了外部方面的原因,并从外汇储备、外汇占款、基础货币存量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这一现状对我国货币市场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7.
1 外汇占款问题成因分析 所谓外汇占款,就是指国外净资产改变而产生的货币供给.具体的关系链为:国际收支顺差→国外净资产增加→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应该指出的是,这个过程中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被动的.我国外汇占款逐渐增多,并成为引人关注的问题,主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成为国际经济失衡的焦点和西方国家的矛头所指,同时高额外汇储备也对中国宏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的根源在于中国贸易结构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失衡,缓解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要从增长的来源渠道控制入手,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加强国际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政策性金融信贷与货币供给的联系以及财政性赤字、企业资金挤占信贷资金、外汇占款投放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提出应积极进行财政、金融、外汇体制改革 ,逐渐减少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相似文献   

10.
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多种界定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供给到底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是一个关乎理论和政策研究的中心问题。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而后凯恩斯学派则认为货币是内生的。国内主流学者认为中国货币具有内生性,但相反的论点也不时涌现。这些分歧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什么角度对货币进行界定。本文先是对现代意义上货币供给界定的三种角度进行梳理,进一步分析了其间存在的交叉重叠关系,最后得出了界定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不是非此即彼的结论,而是在不同的标准与口径下有不同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从“三元悖论”理论提出的背景出发,依次选取与之相关的变量:外汇占款、汇率、货币供应量作为资本流动、汇率制度、货币政策考量工具,具体分析每一项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我国经济处于调整升级时期的背景下,对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的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相继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稳定和刺激经济,对我国外贸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政策与对外贸易趋同走势分析的基础上,阐释国际货币政策对国际贸易传导机理,采取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知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政策对我国外贸存在一定滞后影响,在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外汇储备三方面体现尤为明显。最后在宏观政策调节、外贸结构改革、外汇储备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加强外汇储备动态管理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度的外汇储备对于保证国家金融与经济安全、维持汇率稳定以及增强我国国际信誉有着重要作用。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过多外汇储备会产生诸多问题,积累各种风险。在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有必要对我国外汇储备进行动态管理,尽快研究外汇储备的规模管理、结构管理、效率管理与政策管理,以实现外汇储备的安全、保值与增值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关系出发,考察了在结售汇制度的大环境下,外汇储备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贸部门的创汇行为。近年来,顺周期的外汇储备增长与旨在平抑经济波动的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因此,发展和运用多种外汇干预政策,以及积极推进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日益成为...  相似文献   

15.
以金融政策中汇率、外汇储备、货币供给量和CPI之间的关系以及汇率、外汇储备、货币供给量与shibor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进行处理,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我国经济以生产加工为主体,物价上升是自身经济模式的缺陷导致的,并非输入性通胀;我国的金融市场并不完善,其对国内价格市场和利率市场的影响不是非常合理,金融市场中的人民币-美元汇率和货币供给量对国内价格市场和利率市场的影响过于明显。  相似文献   

16.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截至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同期数据8501亿美元,跃居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以1990年-2004年的数据为基础,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的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进行实证分析,得出1995年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存在超额现象.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分析,在开放经济环境下,一国的宏观金融调控的有效性将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及宏观政策的巨大影响.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将不断提高.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制约我国金融调控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现存的不合理的汇率生成机制,货币政策的双向"溢出效应",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增强,以及资本项目管制条件下存在的各种违规行为.提高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有效性,应该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发展货币市场,加强公开市场操作,灵活调控货币供应,推进公开市场操作与外币市场操作的协调;坚决制止各种违反外汇管制的不法行为,提高外汇管制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贷渠道与汇率渠道方面入手,构建我国货币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因素模型,以探讨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具体影响途径与效果。实证研究表明,我国2005年之后房价的持续上升与货币供应量、个人按揭贷款额度和汇率三者有一定关系。从长期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景气程度与货币供应量、个人按揭贷款额和汇率长期存在稳定关系且呈正向变动。  相似文献   

19.
开放条件下中国通货膨胀的政策层面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扩展的开放条件下IS-LM-AS模型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汇储备、外汇占款是导致国内物价上涨最主要的因素;国内经济过热成为导致物价水平加速上涨的主要国内因素;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但不是一种完全货币现象;通货膨胀具有粘性;政府支出对价格水平影响不容忽视。因此,调整对外开放结构,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和增强政策的独立性,以及提高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自主性,将是治理中国通货膨胀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