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讲读完省编小学语文第九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以后,我对同学们说:“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请提出来。”一个同学说:“课文中‘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这句中‘蹲着’、‘半跪着’的各是谁呢?我不知道。”他提出这个问题后,我请同学们回答。一个同学说:“这个问题还不好回答?不管是谁‘蹲着’、‘半跪着’都行。”另一个同学说:“本文是作者的回忆。因时间长了,作者记不清楚了,所以就没有交代是谁?”很明显,这两种回答都  相似文献   

2.
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二册唐弢先生的《琐忆》时,请一位同学读“鲁迅先生建议‘我’出一本‘官批集’。”这一段读完后我问同学们他读得如何?一生马上回答说:不连贯。意料之外,我迅速把他点起来,问他为什么这么评价。他说比如在读“还要让它‘流芳’百世吗?”这句时,他就有意在“它”后作了一  相似文献   

3.
轻尘 《家庭教育》2011,(4):25-25
一年多前的一个晚上,那时儿子还在上五年级。先生神神秘秘地对我说:“儿子问我什么叫‘遗精’。”我一惊,问:“他怎么会问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先生傻傻地说:“是他在书上看到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好对他说‘就是尿床’。”我气呼呼地对他说:“亏你还是一个懂生理学的老师呢!竟然这样搪塞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晚上,我把香喷喷的烧鸡掰成小块码在磁盘里,叶圣陶先生从行囊里掏出一小瓶白兰地,两只外陶内瓷的宜兴小酒杯,两副楠木筷子,斟满酒,递给我一杯,说:“慢慢喝,边喝边聊。”话题又回到了地名,我问:“除了‘左阜右邑’,还有什么规律?”叶先生说:“知道有个叫‘蒙阴’的地方吗?”我说:“从读者来信的信封上见过,是山东省的。”叶先生问:“知道附近有个山吗?”我试探着回答:“是不是有座‘蒙山’呀?”叶先生说:“对了。那‘蒙阴’是在‘蒙山’的哪一边呢?”我一琢磨,“这房间向阳,是朝南的。‘阴’与‘阳’相对,‘阴’应该是北”,就回答说:“它在‘…  相似文献   

5.
我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有一个学生对“他刚一张嘴,肉就掉下来了”一句中“他”的用法提出异议,他说:“乌鸦是鸟,应该用‘它’,为什么这里用单人‘他’?”我听后高兴地说:“是啊,为什么这里用‘他’呢?谁能回答?”于是,有好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有的说:“这里是把乌鸦当作人来写,所以用‘他’.”有的说:“因为书  相似文献   

6.
我想起这样一件事。当我到艾森豪威尔处进行访问时,他有一回对我说:“我想问您,赫鲁晓夫先生。现在我有时会产生这样一些困难。军人们来找我,说:‘采取这种措施。我们需要几十亿美元’。而我看着他们说:‘没有钱’。在这种情况下您能回答什么呢?我的一些将军对我施加压力说:‘总统先生,如果您不给我们钱,我们没有这种武器,那我们要预告您,苏联已经在研究这个问题或者一般地说,它来得及作到这一点(他们说什么的都有),因此我们的武装力量要向苏联的武装力量做出让步’”。我问他:“您后来怎样回答的呢?”“给他  相似文献   

7.
一次语文课上,一开讲我便信手在黑板上写下了课文的题目:我家的小院,并让学生一齐把课题读一遍。这时,一位学生站了起来,说:“老师,您把课题中的‘园’写成‘院’了。”我疑惑地看了那位学生一眼,低下头看了一下课本,呀,确实是“我家的小园”!于是,我马上把“院”改成了“园”。这时,一个念头从我的脑海里闪过:这里为什么要用“园”而不用“院”呢?“园”与“院”有什么不同呢?何不趁此机会让同学们探究一番呢!于是,我对大家说:“这位同学观察真仔细,老师要谢谢他。可大家是否想过这里用‘院’可以吗?‘园’与‘院’到底有…  相似文献   

8.
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准备通过点名把学生叫到跟前当面批改作业。这时,前排一个平常不爱讲话,学习成绩较差的男生走到我的面前,轻声对我说:“老师,您可以先给我批改作业吗?”我说:“可以呀!”他红着脸,用低得只有我能听得见的声音怯怯地说:“老师,给个‘优’吧!”我抬起头来,惊讶地看着他,问道:“为什么要老师给你批个‘优’呢?”他腼腆地回答说:“我每次写作  相似文献   

9.
宾老师作文讲评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感觉她指导得特别到位,特别好。她上的作文课是《给文具设计名片》。当堂讲评时,一个学生读他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铅笔的头上有一个红色的东西,可以用来改正错字。”老师马上说“:这句话好吗?怎样写更好呢?”一个学生说“:在‘东西’后面加上‘那是橡皮’。”另一个学生说“:铅笔头上有一个红色的帽子。”老师说“:很好!把‘东西’改成帽子就更清楚、更形象了。”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老师让他回答。他说“:还可以‘把一个’改‘成一顶’。”又一个孩子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鸿门宴》中范增这个人物时,有一同学举手。我问他有什么问题,他说:“我不同意范增‘老谋深算’这个说法。”我问:“为什么?”他回答说:“范增在刘邦自投罗网的情况下,却没有把他除掉,反而让他脱身逃跑,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是‘老谋深算’呢?依我看,说他...  相似文献   

11.
课堂上,同学们正在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明明责怪亮亮说:“已经有同学在回答问题了,你怎么还举手呢?真是多此一举。”亮亮说:“我想举一反三来着,那三个同学的回答都不对,我想举手回答,把他们‘反’下去”。“看来你这一‘举’还很举足轻重的嘛!”明明说。“谁说我举‘足’了,脚能举吗?”亮亮反驳道。明明笑着说:“你一定听过‘举国上下’这个成语吧?‘国’都能举,何况脚呢?”星星听到他俩的话觉得好笑,就说:“还举世无双呢!”明明和亮亮惊讶地说:“这么说,真有举世界的人喽?这样的人当然不能有第二个。”星星感到又可气又可笑,说:“你…  相似文献   

12.
华威先生     
转弯抹角算起来——他算是我的一个亲戚。我叫他“华威先生”。他觉得这种称呼不大好。“嗳,你真是!”他说,“为什么一定要个‘先生’呢。你应当叫我‘威弟’。再不然叫‘阿威’。”把这件事交涉过了之后,他立刻戴上了帽子:“我们改日再谈好不好?我总想畅畅快快跟你谈一谈——唉,可总是没有时间。今天刘主任起草了一个县  相似文献   

13.
早在六十年代初期,语言学家王力同志就指出:“‘咬文嚼字’,原是用于贬义的,但是我想把它用于褒义,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咬文嚼字,要一字不苟地讲给学生听。为什么学生会写错别字,会念错别字,会用词不当呢?主要是由于不肯咬文嚼字,而老师们也很少引导他们去咬文嚼字……”(原载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四日《文汇报》)怎样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归纳了以下几点。(一)讲清词素,建字推敲。我曾问一个学生:“‘优异’怎样解释?”他回答说:“很优良,非常优良。”我又问:“‘奇异’怎样解释?”他回答说:“很奇怪,非常奇  相似文献   

14.
讲话有礼貌   上课铃响了,学生们一窝蜂似的拥进教室,老师堵住一个学生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   “王小明。”学生回答。   老师教训他说:“对老师讲话要有礼貌,必须加‘先生’这个称呼,好,现在回答我,你叫什么名字 ?”   “王小明先生。” 地球是什么样子   “地球是什么样子呢 ?”一个山村小学教师问道。   “不知道,老师。”同学们齐声说。   “那么,我常用的那个鼻烟壶是什么样子呢 ?”   “四方的,老师。”   “不,不 !我的意思不是那个,我指的是我星期日用的那个。”   “圆的,老师。”   “那…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和茅盾都十分敬佩一代伟人鲁迅先生。有一次,他们谈起鲁迅先生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深为他的奉献精神所感动。郭沫若真诚地说:“鲁迅愿做一匹为人民服务的‘牛’。我呢?我愿做这匹‘牛’的‘尾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语文教学会上,有位老教师讲了这样一件事:为了指导学生练毛笔字,他按横竖的笔画打了一张“影本”,文曰:“十干士堆……”于是,旁边就有人提醒他:“您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过批判的,为什么不写‘诗词’和‘语录’呢?”他只好去请示党支部。支书回答说“您是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什么样的‘影本’最便于学生练好毛笔字,就打什么‘影本’。”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我出示了一个病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让同学们修改。大家看后,即有人举手。我让一名同学先找出错误的地方,再修改。这个同学回答说:“‘发扬’和‘事业’搭配不当。去掉‘和发扬’。”并把修后的句子念了一下。我肯定了他的回答,转而问大家:“‘发扬’可以和哪个词搭配?这个句子还有别的改法吗?”一名同学回答:“‘发扬’可以和‘传统’搭配。这句还可改为‘我们要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又有几名同学相继发言,把这句改为“我们要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我们要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事业,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教室里安静下来后,我又问:“‘继承’和‘发扬’可以和哪个词搭配?”一会儿,一名学生回答:“‘继承’  相似文献   

18.
催芽     
一大清早,邻居就兴致勃勃地对我讲起了他们家的小客人:“昨晚上我那小外孙从四川来了。嗨,这小家伙也真有意思!我们屋里不是有张小圆桌吗?他一来就扒在上面又是量、又是写的,忙个不仃。我问:‘你干嘛呢?’你猜他说什么?他说:‘外公,我帮您算算桌子的面积!’我一听惊奇了,心想:才五岁的小孩就要算圆面积,能行吗?就说:‘刚下火车挺累的,快歇会儿吧,别胡闹了!’‘胡闹?我才不是胡闹呢!’他的小咀巴都噘得快要挂住油壶啦!我说:‘那好,我问问你:圆面积怎么算?’他随口就回答:‘半径乘半径乘π’。我又问:‘π等于多少?’‘三点一四。’一会儿,他就把圆桌的面积计算出来了,我一看,嘿!还真算对了呢!接着我又问了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他都熟练地回答出来了。这个事儿你看新鲜不?”  相似文献   

19.
一天,大孙子放学回家,兴致勃勃地来找我,说要让我猜“谚语”。我问是什么“谚语”,他说:“‘八仙过海’是什么?”我说:“是‘各显神通’。”他问:“那么‘十五个吊桶打水’呢?”我说:“那叫‘七上八下’。”他说:“这些‘谚语’你都知道?”我说:“这些都是人们经常说的。不过,这不叫‘谚语’,这叫‘歇后语’。”  相似文献   

20.
开心直播     
没错老师:“小明,你爸爸才36岁,怎么你在作文里写他参加过抗日战争呢?”小明:“那是写我爷爷。”老师:“你搞错了,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小明:“没错,作文是我爸爸写的。”(张荣起)可笑可乐戒酒有位先生每天总是在同一时间到酒馆喝啤酒,喝完一杯又要一杯,服务生问他:“为什么你一次总喝两杯?干吗不要一大杯?”“因为我不喜欢独自喝,”那人回答说,“我在为我朋友喝。”几天后,那位先生来酒馆要了一杯啤酒。“喂,你的那位朋友呢?难道他死了吗?”服务生问道。“不不,他很好,这杯酒就是他喝的,我已经戒酒了。医生说,饮酒对我的健康很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