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如何教育好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难题。实践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期望和积极对待可以增强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的自信心,改善他们的学习状况。然而,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的接纳和支持往往要经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  相似文献   

2.
胡秀林 《学周刊C版》2010,(10):101-101
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由于学习方法的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承担教育主要任务的老师来说,工作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的工作中,对学困生的教育难度是最大的,也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部分学生对社会将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如何对学困生进行强化教育是当今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更是我们教师平常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对不良品德的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每一个学生的本质都是善良的,只要我们有爱心、耐心、信心、恒心,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学习偏科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学生某科目学习偏差会制约该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影响升学并且最终危及全面发展。学习偏科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素质偏弱、教师教学风格适应不良、心理障碍的干扰等。攻克和矫正学习偏科难题有: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育辅导策略,弥补基础知识与技能,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领会课程学习的社会意义,激发学习兴趣;克服自卑,重塑信心,消除心理障碍等四个主要教育辅导策略。  相似文献   

4.
杨春英 《考试周刊》2013,(89):160-160
中职学生思想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中职教师的一大难题.学习成绩不好、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还有不良的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偏激、不善于人际交往,还有许多学生常常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头疼和无奈。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呢?作者从开发心理潜能的角度出发,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2号自我.增强其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难点。有关学业不良理论的研究表明,学业不良学生具有学习动机模糊、学习兴趣丧失、情绪障碍明显、意志品质薄弱等心理特征。本文以学业不良理论为指导,结合日常教育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谈谈如何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6.
刘丽琴 《班主任》2012,(1):14-15
正钱,本不是学校关注的对象,但学生"涉钱"事件日益增多,"钱的问题"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话题,甚至演变成一个教育难题。因"钱"而引起的问题比较敏感,处理时明显异于一般的学习不良与行为不良,常常会遭遇各种矛盾冲突。1."不就是钱的问题"vs"不是钱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态度和品德的学习属于情感领域的学习,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部分.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事业有重要意义.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对学生不良品德进行分析并提出矫正方法,为解决学生不良品德提供参考,以促进其改正.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育教学中“学习不良学生”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是难点也是重点。只要大家都来关心、爱护“学习不良学生”,查找原因,寻找对策帮助“学习不良学生”,那么“学习不良学生”不但不会再“不良”下去,而且可以转化为“学优生”,即“优秀生”。这样,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就可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陈显想 《快乐阅读》2011,(18):77-78
教育是兴国的根本,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祖国四化建设。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存在了一些不良的学习心理,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关注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这些不良心理。本文研究了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的类型,并提出了班主任该如何帮助学生调控不良的学习心理,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学习的适应与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逐步形成的。在教育过程中,某些原因使学习者的学习受到短时阻力,一旦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日积月累就形成了学习适应不良。现阶段,普通高中存在两种学生:一种是国家计划内的统招生,另一种是计划外的择校生,由于大量的择校生涌进普通高中,致使学校出现大量的学习适应不良学生,如不及时恰当地纠正,必然导致学业不良,给教育带来困境。如果能发现导致学习适应不良的原因,就能有针对性地克服学习适应不良。为此,我们开展了高中数学学习适应不良学生的调查研究,以期分析适应不良学生的成…  相似文献   

11.
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在2000年出版发行了《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与之前相比,此文件中“问题解决”这一过程标准,在坚持以前的一些基本观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问题解决不仅是学习数学的一个目标,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主要方式”;而且增加了新的目标——“使学生能够检验和反思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由此可见,“课程标准”的制定必然有一个继承和不断改进的过程。自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将“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提出以来,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变化和问题。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同时,应根据我国的国情,继承和发展我国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成果,研究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提出“创新取向”的培养目标,并不是要忽视基础。实际上,新课程十分强调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才是新课程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基础。我们要重新设定和培育新的基础。它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二是知识与技能层面,三是学习习惯和方式方法层面。  相似文献   

13.
课程研究的兴起使课程理论成为教育理论中的显学,课程理论在试图涵盖教学论的同时,也进入了教育学尤其是教育学基本理论的领域,造成了后者的危机。但双方是一种在相互汲取中成长的关系,而不是此消彼长,甚至以一方取代另一方的关系。为此,应重视二者相互之间的价值。当前,中国课程理论研究中的“问题”,首先是实践问题,然后才是学术问题,实践关怀成为课程研究者的主导性意识。不应盲目跨越“课程开发”阶段,而要慎重对待“课程理解”研究范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孙悦纹 《成才之路》2020,(7):132-133
科学课教学不应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做好基础知识教学,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自由空间,活跃课堂氛围,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能力本位与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则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应以能力本位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根据人才能力结构将课程体系设计为专业理论课程、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和综合素质培育课程。课程建设实践中,应以工学结合为基本原则,实现课程设置市场化,课程内容能力化,课程实施项目化,课程建设开放化,素质课程立体化,基础课程职业化,实践课程重点化,课程建设精品化。  相似文献   

16.
李琼  倪玉菁 《教育研究》2012,(5):107-113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以小学生数学学习为例,考察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研究从学生对数学的基本理解与计算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数学交流与应用意识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数学素养三个方面,实证分析参加新课程与原课程两组学生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使用新课程的学生对数学的基本理解与计算能力从整体上表现较好,但不如使用原课程学生在此方面的优势明显;与使用原课程学生相比,使用新课程的学生在高层次思维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新课程比较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表达与交流及应用意识;新课程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也形成了良好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是外国语院校课程设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进行课程的建设,培养出真正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汉语人才,成为时下最应思考的问题。从近些年课堂实践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师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根据外国语院校的自身实际,古代汉语课程应强化基础训练,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强调课程的基础理论课和工具课的双重性质,在教材建设上强化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文渗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需在教学思想上贯彻人本主义、教学内容上建构"有意义的学习"、教学模式上以建构主义为依托、教学方法上创设问题情景,并以师生情感交流为教学载体,由此建构点面结合、宏微兼顾,富有开创性的课程体系,还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人"教育的本原,助推高校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视域中的化学学科知识有别于化学课程知识,还包含化学教学知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建构,体现了课程知识的选择性、教学性和教育性。核心素养的知识组成包括化学学科实体性知识、学科方法性知识和学科意义性知识。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知识组织的视角审视素养化教学,可获得如下启示:厘清知识素养关系,实现知识学习的素养培育;深化课程知识理解,明晰知识学习的素养内涵;注重教学知识创生,优化素养培育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明确了学生毕业应具有的正确价值观、应具备的品格特征和应掌握的关键技能,将核心素养作为学科建设的主要指标提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该文构建了基于真实问题解决、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技术教育学习策略;提出了创设符合学习进阶的课程体系、创立多样化组织范式、探索"多样态"学习方式、丰富课型与教学方式、开展项目式教学评价研究等具体实施途径和方法;最后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在通用技术课程建设为例进行了说明。该教学策略在理论体系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