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制度起步较晚,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三个时期。高等教育评价制度的重点在于权力,其权力的运行遇到了阻碍,在此针对其阻碍提出高等教育评价制度中的权力制衡。权力的平衡与协调既是权力制衡的出发点,又是权力制衡的最终归宿。在防止不断重复评价的基础上,要建立起以高校自我评价为基本、以行政评价为指导、以第三方评价为主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王中向 《教育探索》2006,(10):60-61
美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具有管理的社会性、法律保障的权力制衡和适切性的特征。借鉴美国的做法,我国高教宏观管理体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改革:以管理主体结构为基础,构建新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系;以管理权力划分为核心,重新划分权力,寻求权力制衡;以法律化建设保证宏观管理体制的有序、高效运行;以高校自主办学为目的,坚持依法自主办学。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供给中存在着三种相互制衡的权力: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文化权力。处理好三者之间关系是高等教育供给最优化和有效性的保障。基于大学传统和基本属性,理应规范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回归学术权力。在高等教育供给中,应该坚守制度优先、校方优先和学术优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认为"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二元结构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失衡现象。指出虽然现行"211工程"问责制有助于二元权力制衡,但问责主体单一、追责机制缺位,削弱了制衡的有效性。借鉴美、英等国高等教育问责的实践经验,通过问责主体多元化,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追责机制,以提高"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中权力制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和以社会制约权力是三种权力制衡模式。它们在高等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中有各自的内涵。以"权力制约权力"模式体现为对政府的公权力、高校的行政权以及权力自身防范制度等权力的制衡和权力制衡中法治精神的遵守和弘扬。"以权利制约权力"模式彰显权利优先于权力和保障权利与限制权力的法治理念。"以社会制约权力"模式在于保障社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有限介入和高校实现办学自主权。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结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学理的角度,诠释高等教育管理权力及其结构,并通过多维度的比较,在透视当代高等教育权力结构变革的基础上,系统地考察我国高校管理权力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关权力 结构调整和权力配置调适的原则--分立制衡、重心转移和分权共享。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如何科学配置、合理规范高校权力问题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正确认识与合理界定高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内涵,分析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行使范围,研究与构建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对分离机制,将使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在运行过程中相互制衡、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试论大学的组织特性与大学内部的权力制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它需要合作、包容和学术自由.大学组织结构中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构成的二元权力结构是各国大学的共同现象,二者的科学制衡和协调有序是大学整合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大学教授会存在组织行政化、权力制衡机制设计不完善等问题。以学术价值取向规范组织建设,协调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纯化基层学术管理机制,推进学术权力制衡机制是大学教授会的发展策略。院系层面的教授会应当是大学组织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大学内部权力的失范与制衡——政治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内部主要存在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从政治学视角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实则就是处理好二者之间权和利的关系。大学内部权力的失范主要表现为:决策权集中在行政权力方面,学术权力缺失应有的话语权;利益掌握在行政权力方面,学术权力"靠边站";责任落空。实现大学内部权力制衡的策略为:健全法律制度,设定权力边界,规范权力;实行分权,以权力制衡权力;合理资源配置,以利益约束权力;凸出精神文化,以精神力量引导权力;树立服务意识,以保障权力和谐等。  相似文献   

11.
崇尚自由的人为何离不开政府的强制而生活,这是人类政治生活面临的首要问题.无政府主义追求自由,拒绝强制性的权力,认为政府是一种不必要的恶,一切强制性的权力都难以证成.与之相对,契约论思想家则认为政治权力是可以证成的,强制性的政治权力是社会秩序普遍化的基础,生活在有政治权力的公民社会的人们,比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人们更幸福.政府强制性的权力虽有一定破坏作用,但这种破坏作用不应夸大或绝对化.无论是专制主义所倡导的绝对权力,还是无政府主义所捍卫的绝对自由,都难以创造一种合理的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构成了其宪政体制的基石,三权中的司法权由于其宪法上的相对独立性以及联邦法院将违宪审查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成为抗衡立法和行政的有力工具。美国的司法权力之大,以至于有人称其为法官治理下的国家。实际上美国的司法系统较为自治,其权力行使有一定范围,特别是对自认为属于政治问题的案件有较为复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陈刚 《天中学刊》2006,21(6):1-4
美国的三权分立并非按照权力的性质或权力作用的领域来进行划分,并非指行政、立法、司法三种性质的权力之间实行分割,也并非指总统、国会、联邦法院三个权力主体对国家权力进行分割。在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下,联邦政府各部门的权力大小并非自始至终都维持不变,而是随时间发展不断调整和变动。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美国三权分立体制既具有权力分割的危害,又具有权力分享的危害;既容易出现政治僵局,也会给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造成阻碍。究其实质而言,这种体制只是一个维护整体的资产阶级统治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议行合一”为中国现行宪法监督体制的理念与建制提供了必要的政治理念和政权基础;宪法法院制度则是未来中国建立宪法监督制度的最佳的选择;宪法监督司法化的发展势头,尽管在中国面临挑战,但是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其开创者。在进行革命,开展革命中,他借鉴欧美国家政治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而其独特的政治思想逐渐形成,主要包括:主权在民、权能分治、五权宪法、地方自治等方面。孙中山的这些思想对于我国思想史的发展以及近代民主革命的壮大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为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使得利益集团在外交决策领域的作用日趋重要.与台湾利益有关的集团也通过各种活动对美对台政策施加影响,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联邦开始了全面的社会转型。俄联邦政治体制的变迁中,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在国家权力体制的构建中猛烈的交锋撞击,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政治悲喜剧。权力体系重构的动态过程中,新旧体制的互不相容导致了难以避免的冲突,俄主要的权力机关围绕着权力架构的核心支配地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代表各种利益的政治力量又加剧了政治冲突的对抗性。  相似文献   

18.
"分权"是指权力的分立,强调"立法、行政、司法"这三种政府核心职能的分立与制衡。在西方,分权思想源远流长,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洛克和孟德斯鸠,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学说和理论。三权分立制是分权学说在西方政治制度中的具体运用和实践,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但由于历史、现实国情以及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国并不适合采用三权分立制,而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  相似文献   

19.
国家权力的行使必须有分工,分工行使的权力必须有限度,这是现代国家在宪法中确立分权制衡原则进行民主管理国家的理论依据。权力的分工与制衡能够勾勒出国家现行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为保障国家宪政体制的正常运转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美国联邦制的发展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联邦制经历了由“二元联邦主义”、“合作联邦主义”到“新联邦主义”的发展历程 ,即保持权力关系的相对平衡 ,相对平衡的权力关系被打破到重新寻求平衡权力关系的过程 ,反映了美国联邦政治的“弹性”。如今美国联邦政府在政策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时势的变迁要求联邦政府保持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传统与现实又要求保留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独立发展的权力地位 ,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只能在兼顾两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