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琴清英》是一篇体现扬雄音乐美学思想的著作,反映出扬雄音乐美学思想的双重审美倾向。他一方面坚持礼乐教化,追求雅正的音乐;另一方面肯定内心情感的真实表现,强调音乐"以悲为美"。这种双重审美倾向看似矛盾,实际上是汉代一种新的审美观念——"汉家威仪"的出现,是汉代多元统一的中华民族对北方"崇高"的审美观念和南方"飘逸"的审美观念的一种兼容和整合,反映出音乐美学思想在汉代的发展状况。本文以琴道思想为切入点,浅析《琴清英》中所蕴涵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对于孔子,我们应该给予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应该看到,孔子在他的乐教思想中特别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要用音乐来"和民声""治民心".这种思想在当时社会确实是具有"兴邦定国"的积极作用.当然,现在看来,孔子的思想是站在贵族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的,并且,孔子过分强调了音乐为政治服务,有意或无意的忽视了音乐的其他功能.  相似文献   

3.
先秦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教化传统的民族,先秦美学高度重视审美与艺术在陶冶、协和、提高人们的伦理道德感情方面的心理功能,强调艺术对个人道德修养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先秦美学以伦理道德为中心,强调善与美的统一,推崇中和之美,对现代音乐审美和音乐教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勰生活的时代南北朝是我国政治上动荡、思想上融和的特殊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刘勰写出了《文心雕龙》。从其《体性》篇中可以看出,刘勰非常注重风格与作家个性的关系。他一方面接受了儒家雅正的传统,将文辞、质实结合起来,重视初学者学习的方向与道路问题。另一方面也强调道家重艺术审美情感的思想,认为抒发真情实感最能动人。同时,佛教环境的长期熏陶也对文章的写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卢兰 《钦州学院学报》2015,(1):22-25,83
汉晋乃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和赋体文学自身的演进,汉晋音乐赋的艺术成就及其对音乐的审美感悟和阐释也在与时俱进。就历时性言,《文选》音乐赋反映了汉晋音乐审美倾向经历了由道德政治教化功用到艺术审美愉悦感受的变化;就共时性言,汉晋音乐赋表现了汉晋人音乐审美的丰富文化内蕴。认识汉晋音乐赋中音乐审美的历时性变化与共时性价值,有助于了解《文选》音乐赋及音乐审美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乐记》是我国现存可见的最早的关于音乐美学的理论著作。《乐记》认为音乐是客观印象的主观反映,是情感的流露;与社会密切相关,具有教化社会的功能,是社会教化的工具。《乐记》概括总结了“乐与政通”理论,提倡“礼”与“乐”相结合,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以我们现当代的美学审视,《乐记》所蕴含的美学思想现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就音乐美学问题而言,学校音乐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音乐审美不被重视;教师以教化取代审美,使音乐成为教化的工具;上课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与实践相结合等。这些不足使学生不能真正认识音乐、走进音乐进而感知音乐和理解音乐。想有效改进这些问题,要将亲身体验与知识技能相结合,给学生灌输正确的"音乐"概念,重视音乐审美功能,采取适合学生的途径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儒家学说作为统治思想的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文人儒者对于"郑卫之音"的评断褒贬不一。孔子对"郑卫之音"的看法一直以来更是备受争议,本文以《诗经》的内容为线索由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仁"、审美主张"中和"为切入点,以儒家音乐思想重视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的历史背景下来谈谈孔子对于"郑卫之音"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中和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孔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和之美"的音乐审美标准,适应当时统治阶级和音乐审美的需要,也对后世文学、音乐的创作以及审美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儒家的治世思想决定了其乐教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其一,音乐是士君子必备之修养,儒家仁政理想的体现便是人人懂得礼乐;其二,音乐不仅是娱乐,其本质更是政教,是"礼"的有力补充;其三,"物动心感"而生音乐,音乐是人伦善恶的"象德之音";其四,如同天地阴阳,音乐反映着宇宙的奥秘,渗透着人的灵魂与精神,它是天地万象"有序性"的象征。儒家这种"为人生"的乐教思想使得我国古典艺术在审美风格上,崇尚平和雅正、含蓄蕴藉的美感。  相似文献   

11.
刘勰生活于儒、释、道三教合流的齐梁时代,因此他的文论思想深受三教的影响,而其中尤以儒家思想影响最甚。以《文心雕龙.序志》篇为切入点,可从人生志向、创作动机及论文方法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儒家思想对刘勰《文心雕龙》创作的影响以及刘勰对儒家经典文学化的创造性阐发。  相似文献   

12.
高小慧 《天中学刊》2002,17(4):29-31
刘勰的文学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但也融和了诸家观点。在“心物关系”上,刘勰运用了“擘肌分理”的方法,折衷调和了儒家“感物而动”的文艺观、佛家“心生万物”的理论和玄学强调创作主体的能动性的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心物关系论。  相似文献   

13.
刘勰认为,万物(包括人)生命自然的形式是美的形式产生的根源。他对学语言形式生命特征的把握表现在:其一,论述了学作品结构具有生命同构的有机整体性。其二,推崇学语言形式的飞举之力与圆转流动之美。这是生命形式的运动性、节奏性以及在多样统一与变化中求对称平衡等特征在语言形式中的表现。与先秦“中和”趋于静态的稳定平衡之美不同,“风骨”强调一种富于动态的飞举流动之美。  相似文献   

14.
王船山和刘勰在鉴赏观上的共识是强调以儒家诗教为诗美鉴赏的准则,以及重视发挥情感体验的作用。其相异之处:一是标举读解主张不同.王船山主张“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刘勰主张读者须当作品的“知音”;二是倡导接受方式不同,王船山讲求“涵咏”的功效,刘勰关注“虚静”的心境。两者具有可资比较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一生,尤其是他的晚年与佛教特别是天台宗、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佛理对其贬逐心态的调整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人生道路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变。诗人认为儒释相通,弘佛可以济儒,生活中常以统合儒释为己任,身体力行,并体现在山水诗等创作的审美进程中。他的诗艺因此有着新的开拓,达到一种宗教和艺术相互交织的境界。柳宗元统合儒释的精神义脉源之于谢灵运,而他的这一努力又对苏轼等后代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篇>是"乐府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刘勰从诗旨和诗艺的双重标准出发,确立了"雅义丽辞"的歌辞观,对汉乐府持否定态度.刘勰还从正统乐教观出发,崇雅斥郑,确立了"雅正平和"的乐曲观,对汉乐府进行了严苛的批评.刘勰诗、乐分论,"乐府观"较正统,"诗歌观"却较为新变.刘勰持论在诗、声两方面都显得过于严苛,但其"务塞淫滥"的宗旨对当时诗坛的绮艳之风有针对意义,开创之功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心雕龙》书名之"雕龙",因刘勰未明确解释而引发后人颇多争议。今从雕龙本义来理解,认为刘勰是以雕龙之术喻为文之心,雕龙是用心为文的形象譬喻,人文的创造,就是要像雕刻龙文一样,把主体的创造性同表现对象的自然性和文体创造的审美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人作为"天地之心"、"有心之器"的创造功能,按照事物美的属性,创作出既符合自然规律、又具有审美特征的人文作品。  相似文献   

18.
柳词从艺术风格上可分为俗与雅两类,本从柳永曲折的生活经历分别叙述了其入仕前后的俗词与雅词,分析了柳词俗与雅的原因和俗的基本特征,雅的具体表现,旨在说明,评价柳词不能以雅俗为褒贬的标准,应从整体上客观地看到柳永以俗为美,雅俗共济的审美特质,充分肯定在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刘勰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是儒、释、道、玄等各种思想大融合时期。在"外儒家而内释老"的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刘勰在其巨著《文心雕龙》中所呈现的文学思想也是极其繁杂而值得深入探讨的,本文将从其儒家思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The idea of"neutralization" ha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ancient musical aesthetics and the shaping of solid music theory.It is also the supreme realm that Con~cianism has been pursuing.From the standpoint of Confucianism.the"Records of Music in Book of Rites'clearly reveals this important aes吐ledc characteristic of China's ancient music in the aspects of the music neutralization,the neutralization of ritual and music,the neutralization of music and politics,the intgnty of humanity and n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