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经济立法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痛的环境代价。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在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手段上,采取了一种以废弃物管理和污染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战略,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各种环境资源立法主要是以末端处理为依据,采取“命令——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生态道德教育出现的历史背景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人类对大自然的改造和破坏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行着,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人口爆炸等。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确认了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危机。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会议呼吁:“人类正处于历史的抉择关头,若维持现行政策,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就会…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是与人类社会对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密切相关的。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并逐渐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的生存状态陷入了空前的困境。一是人对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二是人们自我异化严重,三是各种社会矛盾亟待解决。面对这种种问题,人类该往何处走,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成为现代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为人类摆脱当前的困境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进入高效率化、高信息化、高社交化以来,对口语交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和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6.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总幻想着主宰大自然,不断地蚕食大自然。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掠夺日益变本加厉,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地破坏了人类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这一深层次来说,前几年始于西方的风牛病、艾滋病,乃至于SARS瘟疫,事实证明,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相似文献   

7.
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除了自然因素如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之外,人为因素的破坏是造成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环境质量的恶化是渐变的,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就产生和存在着环境问题。在靠采集和狩猎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时期,人类的过度采集和狩猎就曾对许多物种的生存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但这些破坏是暂时的、局部的,并没有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和正常功能。新石器时期,人类进入了“刀耕火种”的时代,摆脱了靠采集、狩猎和迁徙维持生存的局面。但也正是从这时开始,人类大面积地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和草原,落后的生产技术使人类不得…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类大致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等阶段。人类要生存、要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作用于自然界、作用于环境。在不同的阶段,人类的生产活动对基因的多样性产生了程度不同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
环境与经济发展———水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刘玉波柴祥洲自工业革命以来,尤其二次大战以后,生产力巨大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欣喜的物质文明。但与此同时,自然资源和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环境问题成为与人口、粮食同等重要的问题。近20年来,虽然人类环保事...  相似文献   

10.
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延续的前提。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是与此同时,却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生态破坏、资源过度消耗和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严重威胁和阻碍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对此,有人认为无所谓,更有人认为是一种必然。这种错误观念是造成环境恶化,诱发环境事件的重要因素。人们必须明确这样两个概念:‘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前提 ,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必须依赖自然界才能生存。进入工业社会以来 ,人类破坏生态平衡 ,造成环境污染。维持自然的稳定与和谐是人类幸福和繁荣的首要条件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只有正确解决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才能解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乃至各个方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正在推动整个社会进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同样,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传统教育思想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从各自的国情出发,开展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为适应科学技术信息化和综合化的趋势,进行了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一跃而成为世界政治问题的热点,这是因为人类已切身感受到自己生存环境的退化和恶化已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如全球化的能源问题,水资源污染问题,有害废弃物问题,水土流失、耕地、森林锐减问题,物种灭绝问题以及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和地球升温问题等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全球的生态环境恶化被喻为第三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4.
马琳 《成才之路》2009,(12):76-77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并不断地改造自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为人类提高生活水平提供了手段,也为人类破坏环境创造了条件。18世纪兴起的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和欣喜,也带来了不断深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特别是化学工业兴起之后。以大量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取代天然物质,比如各种合成纤维、塑料、有机农药、多卤联苯等的使用,给环境增加了种类繁多的新的污染物。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庞敏 《教育导刊》2003,(4):59-60
所谓“绿色教育”,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以环境科学教育为载体,开展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是以通过创建“绿色学校”为标志,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探索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自从1996年发布以来,全国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可谓高潮迭起,呈现出“绿色教育”蓬勃的生机。一、社会发展的趋势,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教育承担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培养新一代劳动者的任务。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随着人类社会进入高科技、高生产力时代,人类与…  相似文献   

16.
人类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地球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工业革命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机器的广泛使用和产品种类的剧增,致使全球普遍发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为协调好人地关系,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王晓平 《玉林师专学报》1999,20(3):77-79,83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人类寻求发展的物质基础,反思人类史和自然史,人与大自然原本是和谐相处的,只是两百多年前工业社会的到来,才使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进而酿成了危机,从本世纪中叶以来,环境污染、生态2破坏、资源耗竭、酸雨肆虐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地球的一大危机,污染的环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资源的枯竭制约了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为了人类的前途、地球的命运、只有实践既符合当代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教育也要引入生态文明的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琪 《天津教育》2007,(4):12-13
长期以来,我们多注重人与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入21世纪以后才真正认识到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有学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人与自身的和谐,取决于人与人的和谐,取决于人与社会的和谐,但最终取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许多新的理论都在昭示这一观点。如有的专家把环境友好型社会定义为一种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致力于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社会。“绿色财富”的理论则认为人类从以掠夺资源、破坏环境、积累财富转变为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创造财富,以不公平的手段占有财富转为公平协作分享财富,是人类认识观念上的一次飞跃。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问题成为全世界所有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环境质量将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城市环境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损害。深入研究环境问题的特征、分析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将为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伴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的剧增、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反过来又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生物教师,教学中要时时联系我国的实际,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