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数学中有些问题涉及到多个变量,这些变量不仅"多",而且都在变化,有时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这类问题称为多变量问题,其实质就是多元函数问题.对此类问题,一种常见的解决策略是确定其中一个变量为主元,化多元函数为一元函数,从而实现化繁为简.这种解题策略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主元与次元,现举例说明如  相似文献   

2.
<正>多元问题求解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问题,学生常常因为找不到合理的切入点而失去解题信心.其之所以难主要是难在“多元”上,解决此类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元”,即将多元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两元或一元问题,从而通过化多为少、化繁为简的转化,降低问题的难度,提高解决效率.本文是笔者在二轮复习时,以“减元”为抓手,对多元问题的求解进行了教学实践,并总结了几点认识,现与同仁分享交流.  相似文献   

3.
从何老师提供的案例可以看出,在处理10.584元和12.096元这两个结果时,因为学生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学生认为算到"分"、算到"角"、算到"元"这样的状况可以预见.  相似文献   

4.
"国际化"教学是目前中国高校中正在兴起的一大趋势.它不仅是跨国教育产业发展的结果,也是多元文化交流的表现.然而,在国际化教学实践中,却经常出现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不断两元化的问题.这不仅有悖"文化交流"的初衷,更阻碍了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文化进程.本文通过四个教学案例,从三个方面对"国际化"教学进行讨论:首先,可以把中国教育界的"国际化"放置于"多元文化主义"的框架内研究,从而和欧美教育界相关问题接轨,以利于今后进一步深入交流;其次,课堂实践中的中国/外国学生身份认知反映了对自我、文化和代表的核心概念的认知问题,因此在身份认知的框架下讨论就能更好地阐释相关实践问题;最后,当代人类学方法论不仅提供了本文的田野研究方法,而且指导笔者进行国际化课堂的实践.本文意欲提倡在"跨国多元文化主义"框架内对"国际学生"身份的同一认知,以改变目前中国/外国两元身份认知的现状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数学中有些问题涉及到多个变量,这些变量不仅“多”,而且都在变化,有时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这类问题称为多变量问题,其实质就是多元函数问题.对此类问题,一种常见的解决策略是确定其中一个变量为主元,化多元函数为一元函数,从而实现化繁为简.这种解题策略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主元与次元,现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6.
且行且成长     
毛卫英 《考试周刊》2014,(35):162-162
<正>想当年,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执著善良却又急躁。对学生播撒的一片责任之心,常常被我急躁而过于较真的表达方式给摧毁了。那时,因为我要求过严,急于求成,方法简单、单一,很少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师生之间造成了许多隔阂和矛盾,自己变得愈加急躁;有时,因为我备课疏漏,讲解有误,引来学生非议,我为了自己的颜面会恼羞成怒;有时,因为任务重,压力大,偶尔会产生消极情绪。一段时间里,我曾频繁地叫"差生"家长来校。结果,有位家长对我说:"我不需要我孩子的成绩有多好,顺其自然。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人是多元的。因为多元化,所以世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多元解读的确呈现出泛滥之势,陷入“学生个人的理解都是可贵的,都应该肯定”的误区。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新课程所倡导的多元解读成了一个标志性的东西,凡是贴新课程的标签,不能没有多元解读,将对多元解读的理解低层次化,片面化。二是有众多公开课的推波助澜。因为公开课最怕的莫过于启不开学生的嘴,所以明知学生的发言有些出格,甚至在情感价值观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人类心理学蓝图的论证中,本土心理学倾向于把多元文化论引为元理论基础,但多元文化论与本土心理学之间在文化价值观、方法论等方面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另一方面,本土心理学的确必须面对多元文化论所提出的和所卷入的种种问题,这不仅因为必须把多元文化论应用于人类心理学远景,更因为文化多样性以及多元文化论已经现实地成为本土心理学的理论之桥.作为一种理论解决,某种"去文化"的多元文化论是可能的,这种理念不能基于空泛的实践概念,而要求某种实践指向的心理学"知识型".  相似文献   

9.
"多元"问题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较难处理的问题,因其含有多个变元,在处理时难以把握元与元之间的关系,或选择解题的切入点不恰当,导致计算量很大。对此问题常感到思维混乱的同学,快来看看《"多元"问题巧处理》吧!  相似文献   

10.
农业中学创办了两年了。这是一件好事。经验已经证明,办农业中学,是多快好省地发展中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江苏省的统计表明,为了培养一个普通初中的学生,国家每年要化一百八十多元,而为了培养一个农业中学的学生,只要化十几元。学生的家庭负担,也从每年一百多元减为三十多元。培养同量的学生,农业中学比普通初中所需教师更少。农业中学的学生,虽然学的科目较少,但因为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开放的。在教学中,我们在珍视学生的多元感悟、独特体验时,也应做到去伪存真,适时引导。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生成"是无法预约的,所以才显得更加宝贵、更有价值,才能在不期而遇间演绎课堂上的"精彩"。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数学主要研究一元函数 ,但也常会遇到多元函数的问题 .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有关多元函数的类型将代数、三角、几何知识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其解决问题的思路灵活多变 ,体现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本文拟介绍求解多元函数最值的几种策略 ,供参考 .1 局部凑配 巧妙化归利用化归思想将多元函数转化为一元函数是处理多元函数最值的常用策略 .一般做法是依据多个变量之间的约束条件代入消元 ,但很多场合下却行不通 .此时 ,根据题目的特点 ,注意局部的凑配 ,以达到消元转化的目的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1.1 凑配平方—利用非负数性质例 1 已知x…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多元解读的确呈现泛滥之势,陷入了“学生有发现都是可贵,当然都应该肯定”的误区。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多元解读成了一项大提特提标志性的东西,所以要贴上新课程的标签,不能没有多元解读,把多元解读理解得低层化,片面化。二是新课标下众多公开课推波助澜的结果。面对成几十上百的听课者,除非你有很高的认同度,你怎么上别人都会爱屋及乌,否则你是没有多少胆量去冒这个险的。因为公开课最怕的莫过于启不开学生的嘴,所以明知学生的发言有些“超边”甚至在情感价值观上存在问题,但还是怕打击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导…  相似文献   

14.
<正>由于多元不等式问题呈现形式复杂,解题思路灵活多样,有时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都难以找到,所以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在近几年高考中,多元不等式问题也时常作为区分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重要考题.为此,笔者对  相似文献   

15.
问题的价值毋庸置疑.牛顿正是提出了"苹果为什么往下落"的问题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历时300年才被解决的著名的费马大定理就曾被称为"一只会下金蛋的鸡",因为正是在无数人试图攻克这道难题的过程中.导致了一些新的数学定理以及刻画和表达各种现象的数学方法的发展.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好"的问题,人类便不能创造出数学.所以.我们应该在提出问题方面多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时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成为"提问"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正>函数、方程、不等式是每年高考考查的热点问题,这类问题往往含有常量、参数、变量等多个量(统称为元素),按照常规思路来处理这类多元问题,学生找不到解题切入的方向,解题往往半途而废,推算常常无果而终.其实在多元问题中,主元与次元是相对的,它们是辩证统一的,突破思维定势,需根据解题需要,转换角度和思维方式,对主元进行合理选定.本文选择从七个视角出发,在纷繁复杂的元素关系中理清头绪,使难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多元解读的确呈现出泛滥之势,陷入“学生个人的理解都是可贵的,都应该肯定”的误区。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新课程所倡导的多元解读成了一个标志性的东西,凡是贴新课程的标签,不能没有多元解读,将对多元解读的理解低层次化,片面化。二是有众多公开课的推波助澜。因为公开课最怕的莫过于启不开学生的嘴,所以明知学生的发言有些出格,甚至在情感价值观上存在问题,教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加以“纵容”。到底多元解读该不该有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本的价值取向、时代背景、语言环境以及作者的情感等,对这些要素的解读是否存在界,界又…  相似文献   

18.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解题思路是至关重要的,尤其体现在多元的计算过程中.许多数学教学中都含有常量、参量、变量等等一系列的元素.这些主元元素存在着突出和主导的地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是将一些元素当做是主元元素.而当学生遇到含有多个变量也就是有多个主元元素的问题时,往往很迷茫不知道该如何解题.本文就是对含有多个主元元素的解题思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初中数学知识点多,知识结构抽象、复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将实际问题链接生活,组织游戏化教学,进行多元交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构建一个开放式课堂.  相似文献   

20.
蒙元之初,多教并存,如何处理多元文化并存的关系,是蒙元帝王和以许衡为代表的汉儒所需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许衡由是提出"桩主说",以"祭酒国学"为进路,使儒学从式微的状态下在多元文化中突围而出,最后被"定为国是",确立了有元一代的行政哲学.文章对此进程作了深入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