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学一周了,我发现班级有个孩子怪怪的,上课提问从来都不回答,仿佛听不懂老师的话.无论怎么鼓励、如何启发,她就是不说话.尽管我无数次示意也无济于事.下课了,有个孩子对我说:"她在学校从来就没有说过一句话,我们怀疑她是'哑巴'".谁都不愿意和她同桌,她也不愿意跟别人同桌,独来独往,在班级中没有一个朋友.  相似文献   

2.
朱婷 《教书育人》2020,(5):78-78
[案例] 那是周五,准备迎接又一个周末的到来.处理完手头的事情,夜色已经降临.学校前的马路上,遇到了意涵的妈妈,一起聊起了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意涵妈妈告诉我,意涵一直都想换一个同桌,因为她的同桌晓钧个人卫生习惯不太好……意涵妈妈这么一说,我倒不觉得意外,但在班级管理中,调换座位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我并没有立刻答应,回复是下周一我来具体了解情况…… 班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陶行知先生说过:一个集体的凝聚力不仅需要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有足够的责任心、赤城的爱心,更为关键的是要让孩子之间形成彼此关爱的良性氛围.  相似文献   

3.
9月4日。还没接手这个班,已经前期了解到班上有一个智商比较低的孩子,她的成绩是不算进班级名额的。一般情况认为,不需要多管这样的孩子。接手这个班级后我见到了她,这个女孩叫金美,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孩。今天,当我根据学生的个头重新调整座位的时候,我却发现班级有一种不尽理想的状态——竟没有一个人愿意和她在一起,被安排的同桌不是皱紧了眉头,就是重重地放下文具向我无声地抗议。按照身高,调整了几个人,发现他们都有很相似的表现。问他们原因,他们竟直言不讳:因为金美不洗澡,身上很臭,自己不学习还  相似文献   

4.
我在工作中,接触的家长多,发现了这样的情况:父母越是能干,孩子反而越平常;父母表现一般,孩子却十分优秀.比如以下几个例子. 例1:孩子A,高二,初中学习一直很优秀,但现在坚决不愿意上学了.与其沟通的时候,孩子说:"我爸爸太聪明了,每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我爸爸总能知道答案,他总是说'这道题这么简单你都不会做,简直笨死了!'" 例2:孩子B,遇到不会念的字,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念.这位妈妈没有像例1中的爸爸那样说:"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个字都不会念?"而是换了一种说法:"这个字还不简单,来,妈妈告诉你."现在,孩子的妈妈发愁的是孩子遇到问题总是先问别人,自己从来不先思考一下.  相似文献   

5.
项阳 《江苏教育》2007,(2):53-54
9月4日。还没接手这个班.已经大概了解到班上有一个智商比较低的孩子.她的成绩是不算进班级名额的。一般情况认为,不需要多管这样的孩子。接受这个班级后我见到了她,这个女孩叫金美,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孩。今天,当我根据学生的个头重新调整座位的时候。我却发现班级有一种不尽理想的状态——竟没有一个人愿意和她在一起.被安排的同桌不是皱紧了眉头。就是重重地放下文具向我无声地抗议。按照身高,调整了几个人,发现他们都有很相似的表现。问他们原因,他们竟直言不讳:因为金美不洗澡,身上很臭.自己不学习还常影响别人,她本来就一直是一个人坐在后面的。我为了安抚暂时的群体不满把她安排一个人坐,但我不想她再一个人坐在后面没有同伴。所以我不顾他们再次反对,要求她坐在教室的中间。我走到她的身边,悄悄在她的耳边说:“我会喜欢你,即使你一个人坐我也会常看着你。”我希望她的改变能从小小的座位变化开始。  相似文献   

6.
老师分座位时,别人似乎都躲着丑晓萍,仿佛她是瘟疫。丑晓萍下意识地低了低头,不愿意让人看到她眼里的泪。她知道同学们是嫌她身上总是有股花椒大料味。谁让她家是开熟食店的呢,那种味道是洗也洗不掉的。老师很为难,因为班级里的人数是偶数,必需要有个人和丑晓萍同桌。当老师第二遍说:"谁愿意和丑晓萍同桌"时,柳  相似文献   

7.
新学期开始,班级重新编排座位,同学们都很关心这件事.李老师让班长鲁扬与学习委员江小欧收集大家的意见,看看大家是更愿意男女生分开坐还是混坐.没想到班里大多数同学都愿意男女生分开坐.李老师很奇怪.江小欧说:老师,我不愿意跟男生同桌.鲁扬反驳道:我还不愿意跟女生同桌呢!李老师笑了:怎么了?  相似文献   

8.
徐本仁 《上海教育》2002,(10):54-54
一次,一些幼教专家到一所幼儿圊进行心理测试。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有个小妹妹病了,她冷得直打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套吗?”不料,久久没有人回答。等了好半天,老师只得点名了,第一个孩子诡“病是要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要生病了。”第二个孩子则说:“我妈妈不会让我借给她的。”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种种理由表示不愿意借衣服。  相似文献   

9.
开怀一笑     
《少年文摘》2015,(1):110-112
迟到的理由某天,同桌上课迟到,班主任恼怒地问:"为什么会迟到?"同桌:"因为房间太乱,我没有整理。"班主任:"所以你宁可不上课,也要在家里收拾房间吗?"同桌:"不,是我妈说我床上的东西堆得太多了,她翻了一翻没找到我,就以为我已经去上学了!"真理路过幼儿园,听到两个小朋友的谈话。第一个小朋友说:"为什么挑食的都是孩子,家长怎么都不挑食呢?"  相似文献   

10.
《家教世界》2010,(12):11-11
我的同桌是一个长得很丑的女生,同学们都不喜欢她,谁也不愿意接近她。她很沉默,只爱坐在座位上看书,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她的代数学得最好,却从未得过满分。即使有时她答得全部正确,老师也只是给她批个"99"分。对此她并没有什么不满,只是说可能  相似文献   

11.
小敏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会主动举手说,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但是她又不内向,一到自由活动时间她就会跟几个好朋友叽  相似文献   

12.
个案分析 某天,一个高高瘦瘦的女生推开心理咨询室的门. "有什么我可以帮你的吗?"我对她说. 她说:"老师,我最近很烦恼.我觉得我同桌很烦.班主任的一项工作不就是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吗?为什么我跟我同桌合不来,她却不给我换座位?"  相似文献   

13.
事情起源于期中考试前的一次家长会。会开得很成功,可没想到会后王××的妈妈找到我,手里拿着几张卷子,着急地对我说:“张老师,这孩子怎么回事?班级的六项评比成绩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位子里的这几张卷子我也从来没有见过。我一点也不知道他在学校的情况。”旁边的家长也说:“我们家的孩子回家也从来不说,只要我一问,他就说‘不知道’,或者‘你别管’。”  相似文献   

14.
谁来先开口     
我的同桌在全年级四个班百十号女生中,应该可以划入比较漂亮的那一拨。和我要好的几个男同学却滑头,他们也不表态,只是暖昧地笑。然后数出一大堆芳名来挤兑她。而我一直这么认为,即便当年的毕业照都发黄了生霉了,我还能看出她那羞怯的样子。可能是想起往事心有歉疚吧。说起来,这种歉疚之情真是莫名其妙。其实.我并没有什么对不住她的地方。没有划“三八线”,更没有揪人家的小辫子。对于高中生,那些勾当太“小儿科”了。而且。我历来的自我鉴定、班级评议都有这么一条不足之处:有“老好人”  相似文献   

15.
<正>流言乍起我不知道事情怎么会演变成这样,一时间里,班上流言乍起,同学们说我和姚萌"谈恋爱"了,说我这个乡巴佬最会拍漂亮女孩的马屁,还说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如芒在背,在这个我才待了半年的新班级里,惶恐不安的我只能用"沉默"面对,并开始刻意疏远同桌姚萌。我不知道姚萌是怎么想的,或许她根本就不在乎吧,她从来都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但我在乎。我希望自己能够  相似文献   

16.
风为裳 《初中生》2006,(1):20-22
新学期开始,班级重新编排座位,同学们都很关心这件事。李老师让班长鲁扬与学习委员江小欧收集大家的意见,看看大家是更愿意男女生分开坐还是混坐。没想到班里大多数同学都愿意男女生分开坐。李老师很奇怪。江小欧说:老师,我不愿意跟男生同桌。鲁扬反驳道:我还不愿意跟女生同桌呢!李老师笑了:怎么了?  相似文献   

17.
《光明日报》曾经报道过一些幼教专家在北京所做的一项心理测试。其中有一道题目:“一个小妹妹发烧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套穿吗?”幼儿园的孩子们半天都没有回答。于是老师点名让每个孩子回答。第一个孩子说:“病了要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会生病的,我妈妈还得花钱给我看病。”第二个孩子说:“我妈妈不让,会打我的。”第三个孩子  相似文献   

18.
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长得很丑的女生,同学们都不喜欢她,谁也不愿意和她在一起玩或学习。她每天都很沉默,只是坐在座位上看书。后来我和她成了同桌,这让我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她的代数学得最好,可却从未得过满分。即使有时她答得全部正确,老师也只给她99分。对此她并没有什么不满,只是说可能老师嫌她的字写得不好。代数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他从未气急败坏地批评过哪个同学,只是温和地讲着他的道理,这让大家对他很是拥护。初三下学期的一天,他带我们去野外游玩,并说谁也不许不去。我知道这是对我的同桌说的,她几乎从未参加过班里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Q编辑老师:您好!我的孩子今年上四年级,成绩不好,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孩子"。据老师反映,他调皮好动,脾气急躁,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打架、吵架时有发生,还喜欢跟其他同学搞"恶作剧"。因此,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也没人愿意和他同桌。孩子也跟我们说,他在学校很孤单,没有朋友。我和他爸爸都是公司职员,工作很忙,平时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和孩子交流也比较少。他爸爸很严厉,当孩  相似文献   

20.
一次,某幼儿园阿姨对她所教的中班进行心理测试,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小妹妹病了,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衣吗?”结果孩子们半天都不回答。当老师点名时,第一个孩子说:“病了要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第二个孩子则说:“我妈妈不让。我妈妈会打我的。”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