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恭维语是语言使用者动态顺应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言语行为,受到多种文化的约束。汉语语境中的恭维语是语言使用者为了顺应心理、社会、文化及环境等因素,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而使用的。恰当地使用恭维语可以促进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交际。  相似文献   

2.
基于认知语言学体验哲学和ICM理论探讨听力语篇的连贯性。假设一个语篇能在我们的心智中成为一个统一的认知世界,交际者就可以认为这个语篇具有连贯性。在该假设下,听力语篇的连贯性不仅依赖于语义信息,而且受到声音韵律和听话者ICM知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话语标记语是发话者为了向听话者准确地传递信息或表达某种态度所使用的语言手段。从关联理论角度出发,话语标记语具有语篇连贯功能,元语用功能和人际调节功能等,对这些语用功能的研究能帮助听话者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话语信息,提高交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语用标记语能帮助说话人有效地传达信息,也可帮助听话者更好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因此在贸易谈判中,谈判双方可以充分利用语用标记语的功能,委婉地表明交际意图,最大限度达成谈判一致,建立双方长久的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5.
关联论为话语标记语的存在提供了认知心理依据.话语标记语是说话者明示自己意图的一种语言机制.根据关联理论,话语标记语所连接的是话语和语境或者语境假设之间的关系,在话语交际中起着语言标记作用.从使用话语标记语的目的、认知语境的建构过程和语言表达方式三方面来阐释话语标记语能制约和引导听话者对认知语境的选择,帮助听话者找到话语与认知之间的关联,从而使听话者以较少的心力投入获得较大的认知效果.  相似文献   

6.
词义在不断的发展中难免会出现扩大、缩小、转移等情况。"老乡"的词义发展演变至今,最主要的特点是多层级性,其词义范围随说话者所处行政地域、籍贯的不同而扩大和缩小;词义伸缩性使其语用交际功能也随语言环境的改变也发生变化。其功能的变性主要体现在词义无限扩展时,为改善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有效地缩短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以使交际目的得以及时实现。  相似文献   

7.
被动语态作为一种信息重组的语用手段,在语篇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被动语态具有主题确立意义、主题连贯意义和焦点突出意义等语篇功能,它可以在交际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新编码和解码,保证语言交际的通畅连贯和重点突出,从而保证交流顺利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8.
委婉语语义构建的委婉间性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委婉语构建过程中,说话者与听话者两者之间存在着主体间性,这是实现委婉间性的基础.而对于委婉语语义的成功构建,主要是依靠语义内涵上的传承,使得主体双方之间顺利地交际互动,最终达到委婉间性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生活的交谈过程巾,谈话者需要有话可说,听话者或觉得话中有新鲜的内容,值得一听;或觉得有疑问,听完话之后,了解到原来不曾知晓的事情。这种新鲜的内容我们称之为信息。新鲜的内容越多,信息量就越大。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互通信息便是交际。交际的目的是疏通二者之间的信息沟(information gap)。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语境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认知语境的一些依据,揭示了从说话者到听话者的信息转换过程中语境对交际的影响,并说明了认知语境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功能。文章着重阐述交际过程是通过认知语境来实现的一个认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论语言态度的听者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语配对法”是迄今语言态度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然而,学术界对这种高效的、已结出累累硕果的测试方法还持有批评意见。本文在回顾“变语配对法”及其局限的基础上,指出语言态度研究应重视听者因素。认为听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听者的期望和目的、听者信息处理都是影响语言态度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holds that relevance is the basis for disambiguation. The process of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is the process of disambiguation. In communication, the hearer properly uses stimulus and manifestive method and pays attention only to the information which has optimal relevance to obtain maximal contextual effects with the least effort. In this process, ambiguity is eliminated and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is achieved.  相似文献   

13.
从顺应理论视角分析跨文化语用照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顺应理论认为,语言运用的过程就是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跨文化语用照应也是一个语言选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用照应的运用要顺应交际语境,对交际语境的顺应是综合考虑跨文化交际语境中各因素的变化动态地做出的。在跨文化交际中说话人要顺应交际双方的交际语境进行语言选择,促使听话人通过语用推理照应理解其试图表达的意义,从而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4.
Sperber&Wilson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但推理只涉及听话人。在说话人一方,交际就是一个明示行为,即说话者表明自身意图的行为。说话者为了表明及准确传达交际意图,会采取尽可能多的方法以便为听话者的推理提供尽可能大的语境。其中,语序的变换就是手段之一,是说话者常用的明示手段。  相似文献   

15.
“V你的N!”是汉语中一类特殊的祈使句式,是一种有标记祈使句式,其使用与言语交际中的移情策略有关,说话人采用凸显听话人来降低对听话人的移情度,从而表达对听话人的某种负面情态。此外,“V你的N!”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祈使句式,这种句式不仅仅表达祈使义,而且隐含着丰富的主观评价义。  相似文献   

16.
论词语语用意义的交际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用学将词语意义的生成和确立看成是一种社会行为,因而十分关注话语上下文、语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充分注意交际双方在动态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对词语在会话中含意确立的磋商、推理和建构。因此,词的语用意义常因人因事而异,具有附属性、体验性、不明确性等三大特点,且在言语交际中的表达功能和作用方式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交际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双 《天中学刊》2011,26(4):90-92
称呼语作为一种社会指示语,体现了交际双方身份、地位及相对应的社会关系。称呼语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往往具有语力,能实现诸如问候、警告、威胁、指责、规劝等多种言外行为。通过称呼语的礼貌使用,能减小交际中对面子的威胁,既能维护对方的积极面子,又能保住对方的消极面子。称呼语在会话轮换中不仅能构成"召唤—回答"系列的相邻对,还可以用来选定下一个说话人,或被参与者用来争取和保持话轮。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示意——推理的认知过程,认知的实现在于它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关联性。因此,关联理论框架下的言语交际活动是一个有目的、由说话人示意、听话人推理的动态过程。论文着重分析关联理论对语用推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史学界对他的评价渐趋活跃,争论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近些年来,涉及袁世凯与中国近代化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袁世凯与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外交等层面的近代化,总体看来,成就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关联理论认为在交际中,对交际意图的识别就是对言语意义的理解。交际中称谓语的使用过程就是称谓者(说话人)与被称谓者(受众或读者)通过关联图式的打破或激活方式来相互认知的过程。这就是关联理论框架下称谓语的认知解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