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论知识管理与职业学校的知识管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知识的关注,开始对知识进行管理,并逐渐将其由企业管理领域引入到教育管理中。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社会和信息爆炸时代的一种回应,在信息过剩的时代,对于一个组织来讲,就是如何从不重要的知识和信息中梳理出重要的知识,并对它们进行创造性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换句话说,知识管理就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出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在这个"信息社会",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知识管理绝对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重视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如果将高职院校分散的信息资源看成是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当成高校的一种战略性资产进行管理,对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对当前广西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且资源利用率低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资源共享目的、思路和模式,并将共享模式应用于实践,对各高校的资源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青年通过阅读多元化媒介的信息,直接获取知识,或者通过自身已有知识和外界信息将其转化为知识,实现个人知识的创造和外界交流与共享,使得阅读的价值得以体现。阅读不受信息载体的限制,采取恰当的阅读策略,根据自身情况将文献信息中的知识吸收转换形成新知识。阅读行为是青年个人知识积累的最基础方式,运用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建立有效获取知识的阅读行为模式,最大化实现知识利用与共享。  相似文献   

5.
龙俊 《中学教学参考》2013,(18):101-101
当今社会,信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信息素养也无形中成了一个极具挑战的新概念,信息素养具有承上启下的社会意义,它是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能力的结合体.信息素养是一个人在信息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必要而重要的基本素质. 一、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素养"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的保罗·轲斯基在1962年首先总结出来的.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获得评估和使用的信息,包括信息能力、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心理、信息观念等.信息素养是人类综合素质之一,是人类适应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必备的前提.信息素养不仅要求人们要熟练应用信息技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合理在生活中应用信息,而且要求人们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中能独立学习,会正确判断,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与信息在信息时代的价值 世界正处于一个信息与通信技术大变革的时代。知识与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日益广泛深入地渗入到经济、文化、政治等活动中。知识与信息是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是信息社会的必需。知识与信息对于信息社会,好比鲜血对于人体一样重要。没有知识,没有信息的流通,信息社会就会崩溃,人类社会就会陷入历史倒退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个人或组织遇到的难题不再仅是怎样获得知识和信息,而是怎样管理同样面临着有效知识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知识工人”与“即时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信息社会后,人们的知识结构、知识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首先叙述了信息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知识工人”的含义,以及“知识工人”所应掌握的技能;然后又介绍了“知识工人”所需要的“即时培训”的概念和网上实施“即时培训”的优势、弊端和实例。  相似文献   

9.
伟玲 《现代教学》2004,(12):4-6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步入知识时代。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当一个国家对于信息和知识中“比特和字节”的投入超出了它在工业和制造业产品上的投入,社会生产的价值链便在经历着巨大的转变。以美国为例,1991年其工业产品消费为1070亿美元,而知识产品消费为1120亿美元,这说明它已进入知识时代。在此之前它的社会生产链可以概括为“提取-制造-集装-市场-发送-产品(服务)”,此后则转变为“数据-信息-知识-专门技术-市场-服务(产品)”。这种转变一旦发生,每个人对于未来生活和工作所需的准备,即社会中教育的重心,也会发生变化。学习和知识创造,作为教育和创新等脑力工作的核心,成为知识社会追求的目标。渐渐地,社会将成为以学习为中心的社会,或者说成为一个“学习型社会”。对ICT(信息与通讯技术)工具的使用则是这个学习型社会中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弱势群体贫困的深层次原因是知识的贫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性,决定了它能够运用自身信息资源的优势,去开展地方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服务工作,为此,高校图书馆应树立"大服务"的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领域,建立信息资源利用机制,制定和实施知识援助进行文化扶贫,为弱势群体尽快脱贫,为社会的共同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的开展面临着人才资源匮乏的情况,而依靠共享工程的售息网络建设和人才优势实施知识管理可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营造出创新知识、共享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良好氛围,使共享工程成为学习型组织,培养出更多人才,为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知识管理的具体实施需要激励机制和知识管理平台的支持,也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需要考虑知识的合理分类、充分积累和共享管理。  相似文献   

12.
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中人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是指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有机结合。信息知识是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的产物,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信息意识是形成信息素质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李兰 《继续教育》2006,20(6):23-24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信息知识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渗透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材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基于信息化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发展要求,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分析、处理以及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及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现代的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当中,主要指学科教师能够熟练的应用现代多媒体信…  相似文献   

14.
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核心,笔者从知识创新与知识资源共享问题出发,阐述了知识资源的重要性及高度共享的信息环境,提出了知识资源高度共享的模式和知识资源高度共享实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产业集群信息联盟内部企业间知识共享具有天然的优势。信息联盟的介入能够极大提高企业间知识共享的成功性和效率,形成完善的知识共享机制,提高集群内部企业的信任度,拓展知识共享渠道。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2000年新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对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新世纪里,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和知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应用。单靠读、写、算等传统的能力基础已经不能胜任。社会生活要求每个人必须形成新的素养以提高他们的知识获取、处理、思维能力。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中。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文主义的勃兴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高等教育中的知识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信息社会的来临并不是要削弱知识教学的地位,而是对知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主义应该为知识教学服务,而不是站在知识教学的对立面甚至打压知识教学的地位。现代知识观更符合高等教育的需求,后现代知识观提供的只是一种另类而反叛的思维方式,并不值得高等教育采纳。知识教学摆脱困境的路径不在于降低知识地位,而在于让学生通过简约地经历知识生产过程的方式来了解和掌握高深知识。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2019,(7):73-79
社交媒体为教师知识共享带来的绝不是单纯的技术变革,更为重要的是为教师知识共享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生态系统。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结合教师知识共享和基于社交媒体的教师知识共享的相关研究成果,引入信息生态链来讨论教师的知识共享问题。随后,基于教师共享知识的三个层次,文章设计了基于社交媒体的教师知识共享信息生态链,并重点介绍了其服务支撑信息。最后,文章以企业微信为例,构建了基于企业微信的教师知识共享信息生态链并进行了应用效果分析。利用包括企业微信在内的社交媒体构建教师知识共享信息生态链,可以提高教师知识共享的效率,实现更深层次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9.
Blog在跨学科知识共享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把跨学科知识共享作为一个社会文化和技术的混合问题,分析Blog适用于跨学科知识共享的原因,介绍应用Blog进行跨学科交流的案例和相关策略,说明了Blog通过建立不同领域研究者之间的个人联系,可以成为一个易于知识跨学科流动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0.
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软实力提升的有效途径,而共享如何突破学校的界限,使得实践性知识能够在不同学校之间流动,是当前的一个难题,社会网络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参考。构建以师范类高校关系嵌入的校际间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模型,探讨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流动和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