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江门五邑华侨在海外从事华文报业的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成就卓著。在近代,其发展可分为19世纪50年代中的萌芽与创始期和19世纪90年代中至20世纪40年代末的大发展时期。在这两个时期里,五邑华侨不仅对海外华文报业的创办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而且对华文报业的发展,尤其为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2.
在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推动下,加拿大华文教育取得巨大的发展,体现在公共教育体系、华文学校、孔子学院等各种教育形式中。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经费、教师、教材、教学等方面方面的问题。但在国内国际两种有利环境的推动下,加拿大华文教育必将克服阻力,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粟世来  田泥 《文教资料》2006,(29):82-83
作为中国近代报学思想的滥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序》开创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先河,揭开了中国期刊史的序幕,首开了西学介绍之风;在华文报学史上,它是中国报业从庭院深深的官邸走向民间、走向大众,报业开始走向独立与自觉的一个标识和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泰国华文《亚洲日报》的概括,着重分析了90年代泰国华文报业普遍扩版、销量上升、重视全方位报道中国、向东南亚扩大辐射面的发展趋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报业控股高级执行副总裁(华文报/报章服务集团)周景锐于2002年4月19日在华文报集团常年新闻奖颁奖礼上的讲词中指出:尽管华文报每年都主办许多推广华文的活动,如华族文化节和书展等,但是这些努力还是没有能力改变整个大环境和大气候,因为这是由我们的教育政策和社会趋势所决定。  相似文献   

6.
国外信息     
国外信息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在新加坡召开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师会主办的“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于1995年9月2日至5日在新加坡报业中心举行。除东道国百余位教师参加外,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尼、文莱,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研...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拥有包括学前、小学、独立中学、大专等各教育阶段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其中华文独立中学的三语教学特色备受瞩目。本文简要回顾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以及华文独中三语教学局面形成的政策原因,并基于对17所华文独中校长的采访,分析了华文独中三语教学的现状、优势和困难,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学教育(上)》2010,(15):157-157
据加拿大《明报》消息,由加拿大中国笔会和龙源期刊网联合主办的首届加拿大华裔·华文文学论文奖近日揭晓。  相似文献   

9.
论文关注“史料”在以华侨华人史为题材的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中的叙事功能及其意义负载.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创作将史料作为一种文本拼贴的范式,不仅营造了具有历史真实的阅读效应,而且由于史料的语言区分与引用形式的差异,相应产生了共生性和对立分裂性两种历史书写的形式,并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孕育出了多元化的历史视角.  相似文献   

10.
区域化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内蒙古报业的发展,集团化、集约化成为媒介发展的趋势。内蒙古地区的报纸拥有权威性、指导性、思想性和区域优势。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了内蒙古报业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后,报业发展区域化为内蒙古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挑战和契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报刊在诞生之初就确立了平民化的发展方向。以启蒙宣传为使命的政治报刊,把平民大众作为重要的读对象;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商业报刊,也把争取平民读作为赢利手段。平民化的办报理念和办报宗旨,必然带来报刊业务和报刊经营的革新,而实践层面的革新又促进了报刊平民化理念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近代报刊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肩负着联系中西文化,沟通社会各阶层的双重任务。知识分子作为近代报刊业的主体,在完成自身社会角色转变的同时,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公众批判意识,营造公共舆论空间,在社会精英与公众之间搭建了思想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凸现,推动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所以,近代报刊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它不仅仅发挥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而且唤起了民族意识,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本首次从商业报纸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近代早期中报纸的特点,着重论述了早期中报纸的社会影响以及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尽管近年来在国际格局多极化建构过程中,中英两国的外交关系有所发展,但英国报界对于中国人权问题的态度,与上世纪相比较,变化甚微。在2005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英、德、西三国之际,英报刊的报道明显出现了与本国政府言论不同的论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作者将英国报纸的立场和我国’全球传播的现状作了比较,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日本在中国创办了大量报刊。以日俄战争为界,早期报刊在一定程度上同情中国革命,宣传维新改革,创办初期受到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欢迎;日俄战争后,伴随着日本对华军事扩张,大多数报纸以维护日本的在华利益,培植亲日势力,扩张日本国权为目的,成为日本政府宣传其大陆政策的御用报纸。考察清末日本在华创办的中文报刊,探讨日本早期对华新闻活动的实质,是日本侵华新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媒介领域中,报纸等新闻媒体由于自身内容的限制以及它所具有的真实性和严肃性特征,已成为当今社会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成为某种权威的象征.对《人民日报》、《新民晚报》和《纽约时报》三家主流报纸的体育新闻中的女性形象采用量化、内容分析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两国主导报纸中有关女性体育人物报道的现状,可以了解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新闻报道的共性与差异,考察其对性别议题的报道广度和深度,发现报道优势与盲点,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与女性有关的体育新闻报道与传统性别文化、社会发展、相关机制和政策以及大众传媒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清朝末年,陕甘留日学生创办的报刊,揭露列强侵华图谋,剖析陕甘社会危机,鞭挞国民弱点,为关陇之人敲响警钟.身处异国他乡的陕甘爱国学子,通过报刊杂志与深陷绝境的同胞们携手作战,以刊为阵地,以文为号角,为国民吹响救亡图存的集结号和改革变法的冲锋号,与垂死挣扎的清朝政府和虎视眈眈的外国列强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相似文献   

18.
外报来华是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的重要现象,东北地区尤其是哈尔滨外报在时间、特点等方面较关内地区不同,形成了20世纪初期十年哈尔滨报业独具的特色。在哈外报在充当宣传工具的同时刺激了国人报刊的出现,俄日机关报、国人民营报奠定了日后一二十年代的新闻事业格局,政治控制和文化传播作为显隐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在华外报消失。  相似文献   

19.
晚清小说主要以报刊杂志为载体,其广告宣传方式已具近代特色。传播者在各大报纸上登载征文广告;或在杂志上开辟广告专栏做各种广告宣传;或者在随报附送的单页小说上登载广告;或者在单行本的封底上介绍小说作品等。晚清小说的传播者通过广告,宣传救国救民的办刊宗旨、阐明小说理念,指导作家借鉴中外小说艺术规则,提倡千奇百怪的小说类型,强调版权、标明稿酬,或者在杂志上登载与小说无关的商业广告来扩大经济来源。晚清有关小说的广告宣传,推动了小说的发行,对晚清小说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市党报是我国党报的主体。本文分析了地市党报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当前我国报业的竞争态势,对地市党报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可操作性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